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2021-08-17杜季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河段水文长江

杜季秋

[摘   要]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中“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时,教师可以“美丽中国长江行”为线索进行串联,让学生首先读图了解长江的概况、对比上下游的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开发建议,然后依据材料分析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使学生明确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只有谋求“人地协调”,才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长江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83-03

一、地理核心素养与本节教学设计

地理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关键、最核心的素养。它包含了地理学科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基本的活动经验——地理实践力,还有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人地协调观,这些都可以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培养。

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中“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部分时,笔者尝试基于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长江中下游洪灾的发生需要学生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并从材料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需要各省级行政区的协同作战,这是更大范围的“综合”,区域认知的体现更加明显。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水文特征迥异,需要学生对不同河段进行区域认知,因地制宜地提出开发建议;此外,长江干流上游和中下游不同河段出现生态和环境问题,这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区域认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贯穿本节课始终的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中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的“綠色”明确提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之“共绘美景    图说长江”是2018年4月启动的网上摄影比赛。本课以“美丽中国长江行”的视频导入,中间穿插反映长江生态改善的活动获奖照片,最后以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结尾。环节设计力求体现“绿色”“协调”。在内容方面,人们开发长江在航运、水能、灌溉等方面的价值时,因为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给长江带来了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生态问题,引发了洪涝灾害。学生由此很容易认识到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规划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关系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此外,加强全流域的生态建设,需要长江流域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协同作战,需要上下游各河段协调发展。上下游齐抓共管,才能最终实现长江绿水长青。

二、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概况,说出长江的水文特征,识记长江的两个美称,说出长江干流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长江流域水系》《中国地形的分布》等图,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通过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比较,明白“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是因地制宜开发的选择;依据资料概括上游和中下游分别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简要提出治理措施,了解治理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长江由衷的热爱情感,树立人地协调观,理解长江干流各河段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树立全流域综合治理的观念。

3.学习重点

(1)说出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水文特征,识记“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美称。

(2)分析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简要说出对应的治理措施。

4.学习难点

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设计

导入:“美丽中国长江行,上游下游比一比。”长江风光秀美,沿岸多经济发达区域,让我们跟随镜头从源头一路向东领略万千变化的美丽中国。(播放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风光变化的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话说长江——万里长江长

问题1:都说万里长江万里长,观赏完视频后,你对长江的概况了解了多少呢?

(生)自主学习学案,了解长江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分界点、主要支流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展开对长江的“区域认知”。

拓展:依据支流的分布特点,分析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成为长江上、中、下游核心城市的原因。

(生)支流多,大致南北对称分布;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处,水陆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工农业发达,成为长江上、中、下游核心城市。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长江概况,分析长江对沿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承转)以上是长江的主要概况。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比,长江的水文特征如何呢?

(生)自主学习学案,通过表格对比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

(小结)长江是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设计意图: 对比总结长江在全国河流中的重要地位。

2.图说长江——水文特征异

问题2:长江流经了不同的地形区,上游和中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有何差异呢?

(生)上游水文特征:水流急,落差大。中下游水文特征: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不同河段形成“区域认知”,归纳特征。

3.颂扬长江——贡献说不尽

问题3: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水文特征迥异,我们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呢?

(生)上游开发水能资源。对比长江和全中国的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两个项目,说出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巨大,识记“水能宝库”。

问题4:长江上游建设的许多水电站对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中下游如何呢?

(生)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师)补充: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大,所以有“黄金水道”美誉。

问题5:说一说,长江还有哪些贡献?

(生)灌溉、养殖、旅游、塑造平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区域认知”,懂得要因地制宜地对长江进行开发。

问题6: 长江在航运、水能、灌溉等方面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为我们积极利用长江的这些资源,近年来我们也给长江带来了为数不少的问题。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参考教材P48的“活动”。

活动: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看待问题要综合、要全面,正确看待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利弊。利用矛盾的两个方面自然过渡。

4.治理长江——我们在行动

(1)上游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见图1、图2)。

[图1   长江上游森林遭到

过度砍伐       ][图2    长江、黄河的对话]

归纳总结(见表1):

(2)中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见材料一至四)。

材料一:長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14次,近百年来发生过10余次特大洪灾。 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材料二: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中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洪水灾害。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加上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从而造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问题7:洪灾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利用综合思维分析灾害产生原因。

材料三:长江的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

问题8:面对现状,我们如何治理?

(生)川江滩多流急,治理措施:裁弯取直,建分洪区。荆江九曲回肠,治理措施:三峡工程。

问题9: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与上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联吗?

(生)有关联,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引发洪水灾害。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流域是一个整体,要用综合思维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材料四: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工业和人口比较密集的长江中下游上千公里河段,工业排污、农业种植等难以控制的面源污染仍然在使长江生态持续恶化。

问题10:如何应对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总结)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问题及生态建设(见表2)。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长江干流的不同河段出现不同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外,还要树立全流域协同治理的观念,谋求“人地协调”。

(总结)伴随着 “美丽中国长江行”,我们从上游走到下游。我们发现上下游水文特征迥异,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发,才能发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重要价值。同时除了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处理上下游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之外,我们还要发动流域内各省级行政区协同作战,需要长江整个河段协同发展,谋求人地协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

(练习反馈)学案练习反馈。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以“美丽中国长江行”为线索串联“长江的概况”“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及“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三大模块。整节课以“美丽中国长江行”的视频开始,以长江治理现状的“美”结束,表达了对长江现状的自信及对长江生态建设的美好祝愿。

教学中渗透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思想方法及“人地协调观”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依据支流的分布特点,分析重庆、武汉、上海等城市成为长江上、中、下游核心城市的原因”部分耗费时间较多,反映出学生对长江支流特点不熟悉,对主要城市的位置和形成不了解。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城市的位置,通过城市的形成解析长江对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EB/OL].(2018-04-04)[2020-09-25].https://wenku.baidu.com/view/354b5534f 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1.html.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河段水文长江
长江掠影
4男子投毒致2.2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神奇“不冻河”
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
神奇的“不冻河”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