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思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能

2021-08-16张晓明郭文君

创新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

张晓明 郭文君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实现其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育人效能,必须着眼精准思维,基于精准聚焦、精准供给、精准定法、精准配备、精准评估五个方面进行筹划,通过有理讲理,以理服人,精准施策,让学生在心服口服中学以成人、精神成人,从而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德性的有机衔接转化中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能;精准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2-0101-007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和素质稳步提升,大学、中学、小学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思政课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育人目标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不够鲜活,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评估体系有待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尚需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思维已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思维方法。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精准”思维,使其育人效能倍增,已成为新形势下思政课建设的价值追求和实效性提升的新路径。“精准”思维指导下的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成长特点、坚持因材施教[1]。此外,思政课育人效能的提升光靠某一个方面的建设实难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整体谋划,增强思政课建设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一、精准聚焦:以目标明晰促精准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思政课建设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精准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将其贯穿到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

(一)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的人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個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没有理想信念,行无依归,那这个人、这个国家就无法进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用改革开放40多年砥砺奋进取得的开创性成就振奋青年;增强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积极组织参观红色基地、伟人故居、历史文化博物馆,引导学生从体验到认知;讲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讲清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二)培养品德端正的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实践证明,有作为、有担当、有成就的人,普遍都是崇尚美德、弘扬美德、积善成德的有德之人。青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正处在“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身体力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教师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立行”和“立言”上多下功夫,努力成为青年的道德旗帜、品行楷模、风范标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行无言之感召,同时引导青年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在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从自身外化实践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3]。

(三)培养文化素质高的人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国之间的博弈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较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需要一批批学习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后备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4]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准确理解思政课的文化价值、科学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涵,与青年学生进行文化沟通,才能赋予思政课文化感召力和征服力。此外,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四)培养讲纪律的人

所谓纪律,是我们遵循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责任的一种行为规范。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军队没有纪律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人没有纪律就会精神涣散、自由无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培养一批讲纪律、守规矩的青年。把国家法律法规融入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手段将法律法规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精准供给:以供需平衡促精准

供需平衡强调的是消除供需之间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使供给与需求趋于一致。精准供给意味着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内容分发所呈现的方式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需求相一致。反之,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思政课育人效能大打折扣。以“精准”思维推动高校思政课育人效能的工作原理就是紧紧聚焦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这一重要主体,以其需求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内容分发方面对症下药,探索更高质量的供给,实现更加平衡、协调的供需关系。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

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与思政课育人效能息息相关。实现课程合理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课程设置的有序性。课程设置的有序性是指开課顺序要体现教育教学的递进性和规律性。这源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课程设置如若违背这个规律便会使课程与育人出现两种样貌,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在综合考查学生知识积累与接受程度基础上进行。第二,课程设置的衔接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效能,必须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体系间的衔接问题,极力避免“拆东墙补西墙”以及内容重复、反复教育等现象。第三,课程设置的弹性化。思政课课程不仅容量大而且学科属性复杂,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课程设置要从可行性出发,坚持弹性化教学。一方面,对于容量大的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优势共同分担教学任务,以术业有专攻的优势保证精准供给。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分配课时,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

(二)教材编写科学化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关键支撑、固本培元、文化交流的功能和作用,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第一,把方向。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牢把住教材编写的政治方向。第二,守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教材编写要不断增强把关意识、建好把关制度、提升把关能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教材的渗透。第三,出精品。精品教材孕育精品课堂,精品课堂培育精进人才。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高教材编写的门槛,多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教材。

(三)教学内容的精确化

“精准”思维下的思政课建设在于强化问题意识,提高针对性,实现以内容分发的精准化来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第一,强调生活化。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用学生熟知的人和事以及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来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引导青年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二,注重丰富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同时兼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要涉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内容;要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拓宽其知识视野。还要善于阐明国内外的形势,讲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通过具体、生动的纵横比较突出中国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国际发展大势,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增长国际视野。第三,彰显时代性。只有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说服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新成就融入教学内容,常备新课,常讲常新,满足学生新的成长期待。

三、精准施策:以教学多样促精准

毛泽东同志曾做过以下比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一顿瞎说。”[7]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方法对于任务实现的重要性。完成思政课的任务需要精准施策。所谓精准施策,指的是思政课教师将教育资源以更易于被接受的方式和渠道进行输送,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8]。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因材施教

弄清教育对象是一个怎样的人是精准施策的前提。首先,了解情况。通过贴近大学生生活、咨询各科教师及辅导员、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形成视听一体、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面系统掌握不同学生的信息。其次,分析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精准识别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产生的困惑与需求,及时做出有效的回应。最后,制订个性化方案。通过掌握学生群体的普遍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聚焦于学生类别群体和学生个体,从而做到“一类一策”甚至是“一人一策”,满足教育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9]。

(二)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在方法的使用上遵循“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善于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拓宽视野,将集体探讨与个人思考相结合以促进理论内化力,将固定内容与自主选择相结合以增强吸引力等方法来打破传统教学单一僵化的思维定势,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

(三)善用媒介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新空间,是其获取信息、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师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脱离时代、脱离学生,自然也就做不好思想政治教育。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熟悉网络媒介的使用,善于运用网络媒介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气氛和谐的教学氛围,借助文字、图片、视频全方位调动大学生的感官,使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立体。积极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实现教学资源快速获取、疑难问题即时解答以及课堂测验随时进行从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精准配备:以队伍精干促精准

将“精准”思维运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以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精干队伍为前提,实现发力精准的目的。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按照“内培外引”原则,坚持职前教育、职中教育、职后教育,定期选送思政课教师参加课外培训、理论研讨、外出研修、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要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又要努力探索可胜任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党政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教师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弱化了思政课育人效能,给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思政课育人效能迫切需要精干教师队伍精准发力,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一)能力强

科研与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思政课育人效能,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一方面,要运用学生喜爱的语言、文字、形式講政治,将抽象的理论简单化、粗浅的知识深刻化。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二者同向同行、协同推进。要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除了是教学能手还应该是科研能手。只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用学术讲政治,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理论的说服力。

(二)情怀深

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思政课教师要眼里有爱、心里有阳光,把赤诚写进事业,无私奉献给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师生情理互动的过程,唯有教师倾情投入、进行有温度的教学才能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第一,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实现立德树人既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解决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发现突出的个性问题,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遵循青年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因势诱导”,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第二,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引路人,还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心灵导师。这需要教师始终关注、关爱学生,着眼学生的现实需求,回应学生的成长困境,解决学生的思想难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讲好每一次课,利用好每一次谈心,使思政课真正触及内心。

(三)思维新

一个国家要创新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一门课程也要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0]“精准”思维指导下的思政课要牢牢抓住青年大学生热衷追求“新鲜感”这一重要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新东西、体验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10],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创新思维推动思政课程创新。

五、精准评估:在问题升华中促精准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管理者为了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估其有效性,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现象及活动程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1]。评估具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的作用。对在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与者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励其为取得更好成绩而努力;对评估为不合格的参与者,可以使其认识到差距并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提高。影响思政课育人效能的因素有很多,光靠单一的分数作为评定标准,不仅难以发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因其评估视野的狭隘性而无法做出全面公正的判断,难以达到评估目的。精准评估旨在弥补传统评估的不足,在综合考察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评价标准,使评价导向更明确、评价机制更优化、评价结果更公平[12]。

(一)单一评估与综合评估相融合

单一评估侧重于具体某一方面的评估,多以量化评价为主。而综合评估侧重于全方位的评估,更强调总体效果。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既受某一具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首先对一个个具体因素进行细致评估才能实现整体性评估;也只有树立全局思维,从整体上进行评估才能有效改善具体因素对思政课效能提升的影响。因此,思政课评估要同时兼顾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既包括活动参与度、课堂参与性以及课程内容鲜活性、教学方法丰富性,又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只有坚持综合评估,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避免唯论文、唯文凭、唯分数论。

(二)显性评估与隐性评估相结合

隐性评估着眼于思想品德,而显性评估则侧重于认知和行为。在评估中要牢牢扭住思想形成的特性,既聚焦知、情、意的认知转化,又聚焦语言行为的养成,以达到整体性评估。思政课教师既要以学生的出勤率、点头率、课堂表现、互动性、作业完成情况等行为表现作为显性评估的基础,又要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是否接受了正确思想、是否消除了消极思想的影响等作为隐性评估的基础。只有二者相互结合、互相配合,才能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成为新时代奋斗者。

(三)短期与长期评估相统一

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就决定了思政课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精准”的教学方案中的不足及时给予调整,对成就给予肯定。同时,立足长远评估,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及时纠正思政工作因周期长而产生的疲软现象。只有“精准”聚焦人思想形成的特性,对思政课进行短期评估与长远评估,才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韩宪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三大规律”的内涵与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128-133.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 蒋红,李驰宇.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J].红旗文稿,2019(15):31-33.

[4] 新华社.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鼓舞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N/OL].新华网,2019-03-05[2020-08-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05/c 11241 97226.htm.

[5] 曾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54-58.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93.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3.

[8] 温旭.智能算法助推高校精准思政的逻辑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0(6):81-85.

[9] 周远.精准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20(8):100-105.

[10] 新華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11] 孙梦云,杨国辉,曹友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59-63.

[12] 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反思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99-102.

[责任编辑:李 妍]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with Targeted Mindset

Zhang Xiaoming  Guo Wenjun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key course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talent cultivation. To achiev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of being enjoyed by and bringing lasting benefits to students, we need to make overall planning on five aspects covering targeted focus, targeted supply, targeted approach, targeted support and targeted  evaluation. Rational reasoning and targeted policies will hel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targeted mindse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基于SWOT分析的二轮精准备考策略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推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