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党建会制约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吗?
2021-08-16赖先进
赖先进
摘 要:
宏观上,社会组织党建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吗?哪些类型党建措施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影响更加显著有效?基于2012-2018年31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对区域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和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与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具有稳健性;第二,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性水平高;第三,强化组织建设,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有效性程度更高。上述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社会组织党建对于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资源依赖效应、制度吸纳与嵌入效应。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建;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21)03-0040-09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多项措施,用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随着社会组织党建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党建是什么、如何做等本體性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社会组织党建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有哪些、怎么样等关联性、拓展性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理论界对此主要从三种路径开展研究。一是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分析社会组织党建对于基层党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陈家喜认为,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是提升党社会整合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新社会组织体制内表达渠道的有效手段[1]。刘蕾等发现社会组织党建能够实现党组织适度而有效的嵌入,有助于提升党组织不同层面的组织力[2]。二是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的影响。王杨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提出,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具有领导和整合社会的功能[3]。三是从社会组织发展的视角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李健等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了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战略制定、资源动员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能力水平[4]。三种研究路径主要是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实证视角的影响研究。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仍然处于大量的定性分析层面,开拓社会组织党建的定量研究方向是亟需加强的方向之一[5]。因此,运用定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组织研究、社会组织党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看,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显著特点。在区域发展静态格局上,社会组织发展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6]。在区域社会组织数量动态变化上,2012年到2018年,广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社会组织数量增长较快,而有的省份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相对缓慢(参见图1)。在社会组织数量变化差异的背后,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唐文敏等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陈天祥等认为,社会组织发展受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7]。理论界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对经济、社会等外部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很少将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纳入研究范畴。本文把社会组织党建纳入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社会组织党建是影响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吗?两者的相关性程度有多大?这种影响到底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有的社会组织认为在组织内部开展党建会束缚自身业务开展,甚至威胁其自主性[8]。这种带有直观感觉性质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也正制约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从理论上回答该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向纵深发展,提高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该问题,理论界目前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文本分析和定性分析,相对而言,缺乏实证性质的量化研究。为此,本文尝试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角度,运用计量研究方法,检验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社会组织党建的事实研究是形成判断的基础[9]。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有利于为加深同类主题的事实研究、优化价值和规范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二、理论框架与假设
在我国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党组织是领导力量。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不仅能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提高组织力,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社会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两个要素(资源拓展、制度吸纳与嵌入)出发构建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参见图2)。
(一)资源拓展
任何组织机构的发展都需要有效的资源支持,社会组织也不例外。与西方国家社会组织发展和产生的背景和文化条件不同,我国社会组织兴起并发展于改革开放后,存在先天不足、后天资源能力欠缺的劣势。总体上,社会组织呈现“依附式自主”特征[10]。社会组织的发展更需要社会资源的注入和支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从无到有、数量规模从小到大,但社会组织毕竟在社会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更多的公共资源的支持。依托党建工作,社会组织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财力资源,也包括无形的认同资源。在我国治理体制中,党组织具有丰富的治理资源和优势。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有利于扩展社会组织发展所需的资源,弥补其发展上的资源和能力缺陷。这种资源拓展效应也得到了社会组织层面的认同。相关研究通过对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的案例考察发现,资源拓展构成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开展党建工作背后的重要动力机制[11]。
理论假设1:社会组织党建为社会组织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社会组织党建对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组织理论中的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资源的支持,通常而言,组织并不能自己生产资源,需要借助他组织和外部环境获得资源,这会导致资源依赖[12]。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社会组织也存在资源依赖效应。在社会组织党建中,党建嵌入组织依据社会组织内在的资源禀赋[13]。社会组织党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效果也受到资源依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资源禀赋是不同的,不同地区社会组织的资源禀赋也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好,社会组织发展和起步较早,这类地区对专业化社会服务具有强烈的需求,在社会组织党建方面具有更好的资源禀赋和资源基础(如市场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等)。
理论假设2:社会组织党建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上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性和显著性更强。
(二)制度吸纳与嵌入
国家治理能力在功能上可分为制度吸纳力、制度整合力和制度执行力[14]。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型力量,被排斥在社会治理之外。加强对主流治理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党建,将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结构之中,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吸纳力,巩固和发挥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吸纳效应。这种吸纳效应既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也增强了社会组织自身在治理体系中的合法性和认同度。组织机构是制度的载体,在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更能放大和强化制度吸纳效应。此外,吸纳和嵌入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从国家治理体系看,社会组织党建的功能表现为强化制度吸纳;从社会组织发展角度看,社会组织党建的功能表现为增强嵌入。
理论假设3:相比工作覆盖的影响而言,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强化组织覆盖,更加有利于推进制度吸纳和制度嵌入,对促进社会组织数量增长更有显著效果。
三、数据与计量模型
(一)变量、测量指标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社会组织发展
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组织数量、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数量、社会组织增加值等。其中,社会组织数量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数据具有可得性。本文采用地区社会组织数量衡量社会组织发展。陈天祥等[7]、彭正波等[15]、唐文敏等[6]在相关实证研究中也用该指标衡量社会组织发展。
2.解释变量——社会组织党建
反映地区基层党建状况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评价,也有客观评价。为便于实证研究,本文主要选择以基层党建的两个客观性指标和维度(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基础,进行量化分析。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用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量表征,工作覆盖用社会组织党员数表征。
3.控制变量
综合现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选择经济发展、城镇化、教育发展、自治组织发展等作为控制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权威统计(参见表1)。
(二)研究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为验证社会组织党建及其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我们参照陈天祥等[7]、唐文敏等[6]社会组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模型,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NGOnumberi表示地区中i年度区域社会组织数量,B1-B5为各个因素变量对年度社会组织数量的弹性系数。以B1为例,当Dangjian增加1个百分点时,NGOnumber系数将增加B1个百分点。A为常数项;Ci为随机扰动项。为了解决变量单位和取值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四、實证结果与分析
运用数据软件工具Stata对数据进行分析后,主要变量数据统计特征描述见表2。为检验各变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平均膨胀因子为3.44,小于10,证明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一)整体计量与稳健性分析
为了确定哪一种回归结果更合适,我们首先对方程进行了豪斯曼检验②。豪斯曼检验结果表明,卡方值为28.40,P值=0.0000<0.01,这说明接受原假设,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更为准确。为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同时探求各解释变量解释能力的大小,研究首先用公众参与作为初始解释变量,利用方程(1)进行回归,然后按照先后变量排列顺序逐步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最后形成方程(5)的回归结果(参见表3)。
方程(1)回归结果显示,在不引入其他变量的条件下,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组织党建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社会组织数量增加0.31个百分点,显著性水平在1%以内。在逐步引入其他变量后,方程(2)-(5)的回归结果显示,社会组织党建均与社会组织数量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均在1%以内。根据方程(5)显示,引入所有变量后,社会组织党建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社会组织数量增长0.095个百分点。显著正相关的结论也得到了散点图的支持(参见图3)。根据散点图,社会组织党建指标与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具有清晰的线性拟合关系。
(二)分区域计量
为进一步验证社会组织党建指标对区域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影响是否具有区域异质性,论文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了分组固定效应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党建对区域社会组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显著,原假设得到有效验证(参见表4)。该结论的可能原因有二。第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主要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展开,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发展最先面临规范性问题。开展社会组织党建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组织较早提供了规范性资源和契机。第二,经济发达地区在社会治理领域有更多的创新需求、创新实践。伴随着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经济发达地区较早推进党建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融合。
(三)分社会组织党建指标的计量比较
为比较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两个指标中哪一个对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具有更有效、更显著的影响,本文分别用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数和社会组织中党员数替代社会组织党建指标,引入方程(5)进行分析。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组织覆盖,还是工作覆盖,两个指标都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影响,显著性水平都在1%以内(参见表5)。在相同显著性水平下,从回归系数看,组织覆盖对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影响系数更大。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社会组织数量增长0.11个百分点,在1%以内水平显著。该结论也验证了论文原先的假设和判断。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社会组织党建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
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与区域社会组织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具有稳健性。社会组织党建增长1个百分点,区域社会组织数量会增长0.095个百分点。“社会组织党建限制社会组织发展”的论断是不成立的。社会组织党建是社会组织发展的促进因素,而不是阻碍因素。从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整体角度看,社会组织党建应该并且能够赋能区域社会组织发展。这种赋能效应发生的机理是多方面的,既有资源拓展的因素,也有提供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因素。推进社会组织党建,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各类组织中,党组织是核心,具有引领各类社会组织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社会组织中嵌入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是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从社会组织角度看,获得合法性机制也是社会组织从事党建活动的一个动力机制[16]。
我们应发挥社会组织党建的赋能效应,提高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自觉性,使其引领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呈现出快速发育和蓬勃发展态势,社会组织党建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新型任务。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其中指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根据作者参加的对某直辖市36家较大规模社会组织③的调研,多数社会组织受访者认为社会组织党建是必要的,但也有少数受访者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仍然不到位,认为建不建党组织“没关系”,或者认为社会组织规模小,抓不抓党建“无所谓”“抓和不抓都可”。当前,对社会组织党建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组织党组织地位出现虚化、弱化现象[17]。社会组织内部对党建工作甚至存在内部排斥[16]。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理念上提高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共识度。
(二)社会组织党建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资源依赖效应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也印证了我国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依赖经济资源的基本结论[18]。资源依赖效应和社会组织党建这两个因素都对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释放更多的发展资源,促进基层专业化社会组织发展。一方面,面对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资源不足问题,应通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多渠道释放更多的发展资源。例如,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在购买公共服务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依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党建为统领,出台更多的促進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性、规范性、引导性政策,弥补和平衡欠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供给。
(三)社会组织党建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制度吸纳和嵌入效应
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还是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都对区域社会组织发展具有高显著水平的正相关影响,但组织建设的相关系数更大。该结论印证了社会组织党建对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显著的制度吸纳和嵌入效应。
首先,社会组织党建应发挥制度吸纳和嵌入效应,实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的结合。“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两者缺一不可、不容忽视,我们要避免组织覆盖形式化、发挥作用虚化。强化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覆盖,为社会组织党建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组织建设是党建的基础载体,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是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环节。第一,要完善社会组织党建的工作机构,优化社会组织党建的管理体制机制。重点是面向基层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例如,有的县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明确综合党委成员单位,建立镇(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等,这些举措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第二,注重存量与增量并重,在社会组织中有效健全党组织。对于存量的社会组织,尤其是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要本着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对于新增和新建的社会组织,要推动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同步孵化,从源头上做好新建社会组织党建组织覆盖。第三,对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和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厘清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功能的边界,既提高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引导性和规范性,又增强社会组织发展的自主性。
其次,社会组织党建要结合社会组织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应强化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有效嵌入,防止社会组织党建出现组织覆盖留于纸面现象,切实发挥党组织有效覆盖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效能。传统的党建方式应用到社会组织之中,难以发挥更大的功效。如果不能改变原有的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工作方式,党组织就很难进入新社会组织的机体中,即使在社会组织中建立起党组织,党组织也很难发挥作用[19]。从公益性目标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具有目标契合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具有良好的目标基础。关键问题和路径是要改进和优化社会组织党建方式,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最大公约数,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目前,从政策文本角度看,各地推动社会组织党建的创新性手段比较缺乏[20]。创新党建方式、政策支持方式势在必行。从嵌入式角度看,结构、认知、文化和政治是党建有效嵌入社会组织的四个维度[2]。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方式,应重点创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组织结构与模式、提高社会组织党建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党建文化等。
注释:
①该项数据由EPS DATA数据库整理而来。
②面板数据中,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取根据 Hausman 检验值来确定。固定效应模型是指允许每个个体可以有不同的截距参数;随机效应模型把个体间的异质性作为一个随机成分。
③较大规模社会组织是指有5名及以上专职党员的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陈家喜.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困境与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
[2]刘蕾,邱鑫波.社会组织党建:嵌入式发展与组织力提升[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6).
[3]王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功能实现机制——对社会组织党建的个案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2).
[4]李健,郭薇.资源依赖、政治嵌入与能力建设——理解社会组织党建的微观视角[J].探索,2017,(5).
[5]刘蕾,邱鑫波.我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基于中文核心期刊(2000—2019年)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6]唐文敏,赵媛,许昕,等.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J].人文地理,2020,(1).
[7]陈天祥,王佳利.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分层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省际面板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8]徐越倩,张倩.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何以可能——基于动力—路径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6).
[9]严宏.社会组织党建中的“事实”、“规范”与“价值”——基于新时代视角对现有研究的进一步探讨[J].理论与改革,2019,(3).
[10]王诗宗,宋程成.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3,(5).
[11]沈永东,虞志红.社会组织党建动力机制问题:制度契合与资源拓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6).
[12][美]杰弗里·莫佛,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莫佛,等.组织的外部控制[M].闫蕊.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3]马超峰,薛美琴.组织资源禀赋与社会组织党建嵌入类型——基于南京市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J].学习与实践,2020,(6).
[14]宋世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J].中共中央黨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6).
[15]彭正波,王凡凡.制度变迁、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9,(1).
[16]葛亮.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研究——以Z市雪菜饼协会为个案[J].社会主义研究,2018,(1).
[17]杨静娴.社会组织党建的制约因素及质量提升[J].河南社会科学,2019,(5).
[18]马立,曹锦清.基层社会组织生长的政策支持:基于资源依赖的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6).
[19]檀雪菲.关于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若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20]王杨.论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政策工具的优化——基于2015年至2018年部分省级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9,(5).
[责任编辑:贾双跃]
Does NGOs Party Building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 of 31 Provinces
Lai Xianjin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What is the impact of Party building of CPC on the quant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Is ther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is effect? What types of Party building measures hav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from 2012 to 2018, the influence of
Party buil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was explored.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firstly, the promo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and this correlation is robust. Secondly, Party building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Party building has a high level of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NGOs development. Thirdly,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NGOs Party building has a higher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i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The abov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arty building has a significant empowering effect, resource-dependent effect, institutional absorption and embedding effect on the quant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NGOs.
Key words:
NGOs, Party build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