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8-16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301999赵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化疗药肝功能微创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301999)赵鹏

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其中血管介入治疗用于肝癌治疗,操作规范,分析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治疗会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易复发,肿瘤侵犯血管等情况的患者,使用介入治疗均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1]。癌症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可是远期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临床提高患者生存预期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2]。肝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会产生创伤,受并发症、禁忌证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急需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3]。介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已成为肝癌治疗新技术,本文对此项治疗价值进行研究,并作相关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确诊肝癌,纳入病例数70例,病例搜集时间2018年9月~2020年9月。电脑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男女病患比例20∶15;年龄均(53.8±3.6)岁;肝脏的左叶、右叶、左右叶分别占13例、12例、10例;观察组男女病患比例21∶14;年龄均(54.2±3.2)岁;肝脏的左叶、右叶、左右叶分别占14例、12例、9例;两组资料,统计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研究。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确诊肝癌。②预估生存期大于5个月。③知情研究并参与。④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⑤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治疗依从性差。③化疗药过敏。④随访失联。

1.2 方法 对照组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皮肤穿刺到病灶,注射化疗药,药物选择洛铂联合表阿霉素,1次/月,连续5个月治疗。观察组行血管介入治疗,局部麻醉,经X射线透射,穿刺右股动脉,并作总流供血动脉插管。常规血管造影,栓塞剂选择3~30ml的超液态太碘化油,给予洛铂、表阿霉素,注入导管,作为混合栓塞药为患者治疗。药物混匀后保持缓慢的注入速度,填满肿瘤血管,1次/月,连续5个月。两组患者随访3年,随访期间定期回院复查[4]。

1.3 观察指标 根据WHO对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疗效:①完全缓解(CR):病灶彻底消失,未出现新病灶,维持1个月以上时间。②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50%以上,未出现新病灶,维持1个月以上时间。③好转(MR):病灶缩小25%~49%,未出现新病灶,维持1个月以上时间。④稳定(SD):病灶缩小不足25%,未出现新病灶,维持1个月以上时间。⑤病变(PD):病灶增加25%以上,出现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CR+PR)/总数×100%。随访两组3年后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FP)、血肌酐(CRE)和尿素氮(BUN)。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用x2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60.0%(2 1/3 5),高于对照组的3 4.3%(12/35),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4.3%(12/35)低于对照组的65.7%(23/35)低,差异显著(P<0.05)。

2.3 随访3年生存率 随访3年生存率观察组71.4%(25/35)高于对照组的45.7%(16/35),差异显著(P<0.05)。

2.4 分析肝功能指标 观察组甲胎蛋白、尿素氮、肌酐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肝功能指标分析(±s)

附表 两组肝功能指标分析(±s)

组别(n=35) AFP(µg/L) BUN(mmol/L) CRE(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7.55±38.02 115.68±26.10 18.85±1.16 10.28±0.75 79.68±5.46 44.23±4.95对照组 386.80±38.11 163.05±27.87 18.56±1.23 12.20±0.86 78.90±5.57 55.70±5.36 t 0.1442 11.4789 0.1310 4.0584 0.3397 6.9841 P 0.7041 0.0007 0.7174 0.0439 0.5600 0.0082

3 讨论

肝癌晚期、手术禁忌证患者为延长生存期,多实施化疗治疗。但化疗治疗会出现多种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手术治疗虽然起效快,但手术创伤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伤害,患者很难接受[5]。微创技术联合化疗药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的治疗方向,而微创介入治疗就满足了这一条件。抗癌化疗药种类较多,一般有洛铂、丝裂霉素及顺氯氨铀等,可以帮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微创介入以微创技术将化疗药输送到病灶,微创介入穿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仅为几毫米。微创介入治疗能明显减轻创伤,还能保证药物送达浓度,提高对癌细胞抑制效果。按不同入路方式可以分成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其中非血管介入治疗并不经过血管,穿刺患者皮肤入路直达病灶[6]。而血管介入方式经由血管穿刺将药物送达到病灶,药效直接在病灶起效。尤其是肝动脉作为人体主要血供部位,于血管注入化疗药,可以短时间将药物送达,药物浓度较高,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生产环境,杀灭肿瘤细胞。血管介入治疗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送药快捷,可以在各基层医院推广。本文对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3.1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60.0%高于对照组的34.3%,差异显著(P<0.05)。可见,血管介入治疗用于肝癌临床治疗,能提高药物浓度,保证药效,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发现,观察组甲胎蛋白、尿素氮、肌酐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血管介入用于肝癌治疗,能改善肝功能水平。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4.3%低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血管介入治疗用于肝癌患者,治疗安全性更高。随访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显示,随访3年生存率观察组71.4%高于对照组的45.7%,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血管介入用于肝癌治疗,远期预后效果较好。

3.2 小结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在临床一定时间的应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广泛性也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可是,其使用的局限性也需要重视,例如:术后肿瘤坏死不完全残留问题,血管内皮增生的问题,如果使用血管介入治疗会使肝硬化病症加重,甚至发生病毒性肝炎,引起肿瘤侧支供血,形成胆汁,影响了临床治疗,甚至引起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血管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还要进行强化,不断提升手术技术,才能利于血管介入的可行性发展,实施科学规范的操作,利于技术的成熟。同时,要加快新型栓塞药的研究,配合手术临床应用,取得优化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副反应。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疗效理想。血管介入治疗用于肝癌治疗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的治疗效果也获得了广泛的肯定,此种治疗技术可以提升治愈率,在治疗方法与治疗过程中要了解其副作用和局限性,避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影响,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和医院医疗水平,实施适当治疗干预,才能发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化疗药肝功能微创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