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婴幼儿筛查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16天津市蓟州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01900刘爱军
天津市蓟州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301900)刘爱军
孤独症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精神障碍,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社交和语言沟通障碍极大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1]。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临床诊疗产生不良影响[2]。采用一种最佳诊断筛查方法,提高早期检出率,明确发生孤独症的相关因素,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或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10例孤独症婴幼儿和同期210例发育正常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的筛查效果和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我院孤独症婴幼儿210例作为孤独症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我院发育正常的婴幼儿2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孤独症患儿均经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确诊为孤独症,健康对照组智力发育均正常;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系疾病、精神性疾病或脑部疾病者。孤独症组:男126例,女84例;年龄1.1~2.0岁,平均年龄(1.59±0.15)岁;健康对照组:男129例,女81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61±0.13)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 采用孤独症婴幼儿筛查量表修订版(M-CHAT)进行筛查,共23个条目,2、7、9、13、14、15项为核心条目,11、18、20、22项为逆向条目,逆向条目勾选是为阳性,其他项目勾选否为阳性。量表条目中任何3项及以上为阳性,或核心条目中任何2项及以上为阳性,则为初筛阳性,为可怀疑孤独症儿童,四周后电话回访,核心条目中任何2项及以上为阳性则为孤独症高危患儿。
1.2.2 资料收集 采用我院自制《婴幼儿孤独症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围生期窒息史、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史、有无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母亲有无不良孕产史、母亲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母亲有无代谢性疾病、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抚养人、母亲喂养条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共发放420份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收回。经预实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bach’sα系数为0.83,各维度分别为0.65~0.78;重测信度为0.86,各维度分别为0.71~0.79,内容效度为0.95。
1.3 观察指标 ①筛查效果,统计M-CHAT筛查孤独症患儿的灵敏度和正常发育儿童的特异度。②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分析。③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筛查效果 210例孤独症婴幼儿,四周后电话回访结果判定阳性203例,阴性7例,灵敏度96.67%(203/210);210例发育正常婴幼儿中,四周后电话回访结果判定阳性3例,阴性207例,特异度98.57%(207/210)。
2.2 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围生期窒息史、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史、有无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母亲有无不良孕产史、母亲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母亲有无代谢性疾病、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抚养人、母亲喂养条件是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P<0.05)。见附表1。
附表1 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分析[n(%)]
2.3 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围生期窒息史、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合并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母亲有不良孕产史、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母亲有代谢性疾病、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主要抚养人非父母、母亲喂养条件差为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附表2。
附表2 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孤独症具有常见性,不仅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并易诱发精神性疾病和智力延迟发育[3][4][5]。早期发现利于临床在儿童行为语言发育关键期采取干预措施,故探讨一种最佳筛查诊断方法,了解其相关因素,对临床早期工作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210例孤独症婴幼儿,M-CHAT筛查灵敏度96.67%;210例发育正常婴幼儿中,M-CHAT筛查特异度98.57%,充分表明M-CHAT筛查量表的有效性,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信息支持。但婴幼儿发生孤独症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围生期窒息史、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史、有无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母亲有无不良孕产史、母亲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母亲有无代谢性疾病、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抚养人、母亲喂养条件是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影响因素(P<0.05)。胎龄小患儿机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值,对出生后脑部和机体功能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易诱发孤独症;围生期窒息、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和合并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的儿童机体神经损伤风险更大,影响孤独症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孤独症发生风险[6][7]。母亲存在不良孕产史、妊娠期合并症、代谢性疾病会通过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机制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增加大脑发育损伤风险;父母文化程度低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对孤独症了解程度、认知程度低,易忽视孕期保健和教养方式,若父母非主要抚养人,婴幼儿无法获得较多感情交流、积极互动,且若母亲喂养条件差,存在呆傻等精神疾病,会对婴幼儿成长发育产生负性影响[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围生期窒息史、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合并染色体畸形等先天疾患、母亲有不良孕产史、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母亲有代谢性疾病、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少、主要抚养人非父母、母亲喂养条件差为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危险因素(P<0.05),充分证实上述因素和发生孤独症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科学展开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M-CHAT在筛查婴幼儿孤独症中应用效果显著,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婴幼儿发生孤独症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上述因素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降低孤独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