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路径探析
2021-08-14张晓思萌
张晓思萌
(中国农业银行太原分行古交市支行,山西 太原 030000)
一、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业务概述
2019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恢复成立的40周年,同样也是股份改革10周年。回望过去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展望未来。在这对于我们农行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全行上下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带给我们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治行兴行的“六维方略”。同时以此为基石,努力推进优服务,防风险,抓改革,谋创新,补短板,促转型的各项工作。稳步提升我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均衡各项业务,并使之发展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势头。表1为农业银行2015年~2019年度基本情况及主要财务指标的列示及分析。
表1 农业银行2015年~2019年主要财务指标 (金额单位:百万元)
截至2019年年末,各项指标总体呈向好趋势。总资产规模达24.88万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10.0%;全年实现净利润2129.24亿元,比上年年增长5.08%;成本收入比为30.49%,比上年下降了0.7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4%比上年年末下降了0.1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6.13%,比上年年末提升提升1.01个百分点,实现了“量”的稳健增长、“质”的持续提升和“效”的稳步改善。
图1 农业银行2015年~2019年主要财务指标趋势
农行贷款总额与上年年末相比,增加了1.36亿元,涨幅约为1.3%。这有力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施,同时也践行了农行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弥补了小型微利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乏力现状。在今后的经营与发展中。我们应该立足“三农”服务不动摇,全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精准扶贫措施顺利实行。
在对县域金融业务进行攻坚克难的期间,农行始终以“服务‘三农’”“面向城乡”为自身的战略定位,全力贡献自身的力量去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宽、创新产品的服务模式,巩固并提升农行在县域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区位竞争优势。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农业银行的城镇化贷款、县域水利贷款、县域旅游业贷款、县域公司类存款、县域公司类余额自2015年以来都始终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在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推敲着如何才能提升县域特色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取得新成效。始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准,对标重点领域,对照自身发展。农业银行在今后的进程中还应加大对县域成长性行业进行多举措的金融支持。城镇化贷款余额由2015年的336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330亿元,同比增长54%;县域水利贷款余额由2015年的2323增长至2017年的3353亿元峰值后,最终平稳保持在2019年的2297亿元;县域旅游业贷款余额稳中有增,涨幅较为明显,由2015年的15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03亿元。县域公司类的存贷款业务涨势迅猛,开辟了“三农”业务的新纪元。
表2 县域公司业务重要指标 (单位:亿元)
如图2所示,县域农行在对公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不仅有创新能力的提质,同时还努力丰富着“三农”产品和服务模式,较好地依托县域的环境满足了对公客户对金融的多方位需求。农业银行还因地制宜地推出了“旅游景区收益权支持贷款”以及“优化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特色小镇”等多种服务模式,支持了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很好地带动了农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
图2 县域公司类业务增长趋势
图3 县域个人类业务重要指标
随着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行电子机具覆盖率不断深入发展,其覆盖率由最初的不到50%上升至2019年的81%,将便民措施落实到实处。农业银行始终围绕农村产权改革和农业农村移动互联新趋势,以“惠农通”工程为抓手,加速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惠民农卡的市场占有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由最初的0.68亿张增加至2019年的2.9亿张,将金穗惠农卡的优势凸显了出来。惠农卡的区位竞争优势如图4所示。
图4 惠农卡优势汇总
惠农卡不仅将自身的竞争优势发挥至极致,同时还作为介质,有效的将农业银行的聚合码、纳税E贷、农民安家贷融为一体,进行组合出击,以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具体表现如下:(1)有效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创新园和田园综合体等重点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融资需求;(2)推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贷款产品,加强农家乐、等特色产品营销推广;(3)提升惠农卡的互联网化升级,构建“机具+惠农e通+聚合码”的新型模式。同时县域还根据自身需求,研发多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例如烟农贷、精准扶贫贷、美丽乡村贷。同时还与多家政策性银行及互联网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三农”领域更进一步。
二、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模式
2020年面对多内外复杂且多变的国内外金融环境,农业银行始终贯彻落实国家的决策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大对“三农”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调结构、促发展、防风险、强基础、业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中提质,好于预期,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其采取的模式主要有直接发放模式、“农行+小型金融机构+农户”模式、“农行+政府(社团、基层组织农户”模式、“农行+农民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农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表3从其优缺点作进一步分析。
表3 普惠金融的五种发展模式
三、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由于小企业贷款因其固有传统且单一销售渠道而受到限制,所以使得其丧失了长远的竞争力,但新兴的产业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与现实产生了不小的矛盾点,这导致了农业银行在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无法制定较为个性化的产品,且服务的群体很单一仅仅为县域的农户,在全程的业务办理过程中无法让客户充分享受金融改革的成果。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可能会把平时闲置资金用作投资理财等产品的购买上去,然而普通农户的贷款满足率却不高,综上所述,农业银行在短期内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信贷方面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就农业银行的现状来看,目前所制定的制度体系相较于灵活的“三农”信贷需求不匹配,简单且单一的信用体系不满足当下结构差异化的多样需求,财政管理体制的权力太过集中导致审批流程时间过长,同时传统担保方式早已落后甚至过时,跟不上“三农”发展的脚步。使之与供给需求没办法匹配。
3.乡村的资源配置单一
中国农业银行全力优化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力求达到最优。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一,且人口密度、宗教信仰都略有差别。因此,即便是优化过后的全渠道服务也难以企及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的特点。
4.体系风险与信用不匹配
农业相对于工业等其他产业来说相对较弱,加之目前的农村信用体系相对城市而言不太健全,同时农村自身也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因此会导致逃贷、骗贷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就地处我国的偏远地区而言,其法律的普及度相对较低,同时再加上农民对信贷风险的意识概念模糊且界定不清,甚至根本没有了解。这样则会给小额贷款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与此同时也会使发放小额贷款承担更大的财务压力及风险。
四、普惠金融下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对策
1.加强与小微金融机构的合作
随着国民经济多元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领域呈现出商业银行与小微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的约束,小微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问题也较多。在较多领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小微金融机构无法与之抗衡。小微企业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完善自身,在组织构架方面也要多多参考商业银行的优秀经验以充实完善自我,慢慢地增加市场占比,充实自己的资金实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商业银行与微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就可谓是珠联璧合。
2.拓宽与保险机构的合作
由于农业会受到自然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违约风险始终居高不下。其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农产品期货波动等,会产生涉农贷款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商业保险机构显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保障农业生产活动,保证银行收贷如约。
3.跟进与担保机构的合作进程
在我国农村地区贷款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农民拥有的可以抵押的物品较少,且宅基地、耕地等具有较为特殊的性质,农民很少拥有有效抵押物。因此,能为农民充当抵押物的担保机构的出现成为当今农村金融发展的产物。
4.建立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机制
在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很好地把控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保证农村金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用适当的行政手段干预不正当的信贷操作。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最终以达到“精准扶贫”。
到2020年,农业银行将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骨干作用,真正让农民、农业、农村感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阵阵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