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搭建研究

2021-08-14滕寒冰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滕寒冰

(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出行受阻,不同消费习惯的群体纷纷选择线上购买生鲜,这一现象极大地降低了生鲜电商平台的“下沉成本”,生鲜电商平台借此以“零成本”的方式收割了大批新用户,各平台订单量激增。同时,对平台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以及冷链运输的运力带来了巨大挑战,据调查显示,缩短配送时间、提升产品质量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两大重要因素。反观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仅为23%;而我国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至30% ;腐损率也多在15%以上,每年仅果蔬一类,损失金额就达1000亿元以上,损耗巨大[1]。线上生鲜购买需求井喷式的增长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但疫情总会结束,如何保持客户粘性,如何以低成本提供高品质的菜品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冷链物流多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运输成本高,而大部分生鲜产品利润低,导致很多商家无法承担费用。因此部分平台重金自建冷链体系,部分平台积极寻找拥有完善冷链体系的第三方进行合作。如何解决损耗和冷链物流这两大难题,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市场的现状分析,从生产、仓储、运输三个环节阐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的搭建方式,并以商户、技术、可持续三个角度来分析应用溯源技术后对冷链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1.消费者态度分析

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已进入瓶颈期,不再能满足当下生鲜电商的要求,因此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新零售是指线下与线上零售的深度融合。新零售模式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同时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然而新零售模式在生鲜电商运营初期出现了许多弊端,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进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新零售模式初期,生鲜电商企业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新零售背景下生鲜电商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报告指出,产品质量、网站质量、品牌形象、物流配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显著影响生鲜电商用户的感知功能性价值并正向作用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其中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感知功能性价值影响最大。

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是否购买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首要关注点,一个生鲜电商平台是否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决定了这个生鲜电商平台是否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之相关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感知功能性价值呈正向影响,具有优秀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及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增强消费者对生鲜电商平台感知功能性价值。而物流配送质量对消费者的感知功能性价值具有重大影响,当消费者能够快速、准确的收到货物时,消费者的整体满意度会有大幅提高。当同时具有优质的售后服务,能够快速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保证产品具有完整的售后服务,将大大提升消费者的购物粘性。

因此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交付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的食品,完善售后服务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合理设计网站的平台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个性化营销,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完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是生鲜电商平台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2.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这一新兴行业。2020年12月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在“第十四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上指出,冷链行业将向合规方向发展,中物联冷链委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是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对行业进行规范。与此同时,技术驱动会带动行业发展,冷链物流将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信阳农林学院教授梅宝林认为,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智能供应链发展滞后,不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追踪机制,导致农产品在供应过程中损坏率高,责任主体不明确,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存疑[2]。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需要冷链服务的食品超过10万亿元级。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人均冷库容量是我国的13.44倍;在冷藏车方面,美国人均冷藏车数量为我国的15倍[3]。由此可以发现,冷链设施完善度低,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冷链物流体系仍有欠缺。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应该是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覆盖。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利用技术以节能为前提进行全面恒温控制是未来冷链物流技术研究的主要方面,现在冷链物流配送已经进入分钟级,冷链物流相应配套设施更新已迫在眉睫。

现行市场上冷链物流配套的追溯技术应用十分有限,目前仅以条码的形式,对部分水产品、牛肉以及果蔬进行追溯。就国内追溯系统建设的现状来看,现阶段仅开展了试点示范的相关研究工作,缺少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例如,上海市搭建的“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农副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对商品条码的识别跟踪和查询,利用农产品安全信息条码标准,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为每类具体产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海南省有关部门通过采用EAN/UCC系统,可以对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标识和跟踪[4]。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运作模式

果蔬类农产品,为保证其产品质量,需在生产加工、储存以及该产品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遵循3T原则(Temperature,Time,Tolerance)[5],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中,需要对温度、流通时间和农产品的耐储性做精确地把握。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特点是“散”和“乱”,无法遵循3T原则,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追溯系统进行监督,可以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合规化发展起到正向作用。立足我国生鲜市场现状,冷链物流追溯系统以科学赋能、创新融合、提质增效为主要基调,覆盖从产品生产到交付给消费者的每个环节,实现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全程可视可控。并且从政府层面讲,通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政府可以随机抽查生鲜农产品质量情况,可以监督生鲜农产品的信息上传是否真实合规,亦有利于政府维护营商环境。

1.生产阶段运作模式

生产阶段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的起点,也是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环节建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实现生鲜农产品源头可溯,全流程可查,保证信息透明度。目前记录农产品生产阶段信息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无线传感器、GPS和GIS。

相关生产人员首先需要依靠物联网传感设备采集大棚内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PH数值等数据再利用WLAN,5G等现代无线传输渠道进行信息传输,形成数据源头。从生产阶段开始不间断采集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PH数值等数据,并记录种植时间、地点等信息,生成监控数据,汇总成生长日志。当相关数据值超出规定范围,系统自动报警并生成报警记录,一方面可帮助生产人员监控农产品的生长状态,另一方面所生成的记录可供消费者判断农产品的品质。此外,为了能实时监测生长状况,还需安装监控进行实时录像,摄像头至少保证视频三个月内不覆盖,视频通过4G、5G网络实时压缩传输到监控系统。相关数据及实时监控录像上传至平台后,同时也要进一步上传至政府监管部门,便于信息的及时公布与查询。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生产阶段运作模式

2.运输阶段运作模式

运输阶段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系统中承上启下的环节,生鲜农产品生产结束后出库交付承运方进行运输,在这一环节交付的农产品是经过审核确保新鲜的,经历了运输阶段后,农产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仓库或城市前置仓,入库时审查的农产品也应该是新鲜完好的,这就要求在运输途中保证无缝冷链,运输合规。

冷链车需要搭载测温仪器、湿度测试仪器、车载wifi,保证相关数据及时准确上传至系统,相关运营人员通过系统数据汇总实时监控产品的温湿度环境,并远程设定温度、远程进行预冷操作,以降低产品损耗率,使供应链全流程具有可控性和完整性,以保障在运输途中的产品质量。同时运输途中的数据生成运输日志,报告留存一年以上,以便查验。

车厢内控制仪器包括:安装空调保证货舱内的温度;安装湿度调节仪器保证货舱内湿度;安装整车的重力传感仪,当车辆行驶不稳定时,一旦货舱内货物发生碰撞,及时报警提示司机,避免运输途中发生碰撞毁损;安装实时报警设施,与企业和警方联网,当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报警。涉及水产等相关高危商品,需要搭载低温冷链新冠活体病毒消杀的检测技术和设备,通过大气压下微放电产生的短寿命活性物种间接或直接与微生物作用,在分子水平上破坏微生物的有机结构,瞬间打破微生物代谢平衡,消毒灭菌。还可采用GPS和GIS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追踪与定位,当车辆发生位置偏移或故障的时候,可触发报警系统实施救援。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运输阶段运作模式

3.仓储阶段运作模式

仓储阶段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承载了仓储和中转两个职能。大部分冷链运输企业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华南、华中七个分区选择中转城市设置大型仓库,再由中转城市转至终端城市前置仓,最后进行配送。但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的特性,大多不易保存,因此不论在中转城市还是前置仓城市,对仓储转运环节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生鲜农产品的储存仓库需要根据仓库的结构,安置RFID、WSN、视频采集等智能仓储装置,以便于快速采集信息,进行仓储规划。在货物入仓前需要使用低温等离子消杀设备进行消毒,耗时约5~10秒,完成单件外包装或食品表面的全面消杀。使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保证在低温恶劣条件下的信息精准录入,在商品外包装放置标签,通过天线传递数据至读写器,监控在库情况,方便货物的提取。通过温湿度检测设备实时监控仓库环境,出现异常及时报警,生成仓储日志和报警日志并留存一年以上以便查验。仓储环节及城市配送环节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仓储及城市配送阶段运作模式

4.城市配送运作模式

在终端城市配送环节,除了需要配置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外,同时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乃至区域的居民消费喜好进行调查,根据所覆盖范围下的居民购买习惯,在前置仓预备货品,保证高销量货品送达时效。同时应用OMS等相关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前置仓之间信息共享,保证城市间的库存品流通,降低运输成本。

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优化物流运输结构的重点工作。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而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不仅需要相关配送装备智能化、专业化,并且要求配送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在终端配送途中,需要搭配GPS、GI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配送人员的位置信息,同时还需要搭配智能温控箱,保证冷链全程无缝。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溯源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随着近年来5G时代的到来,给网络数据实时传送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时监控调节在现阶段可以得到实现;并且随着RFID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可采集的信息不断增加,信息库不断丰富,所呈现的形象也趋于立体。基于技术的不断革新,溯源管理系统可以将碎片化、多系统、多样化的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生成报告,支持多种设备(PC端/手机端)、多种应用(APP/微信小程序)查看,实现全流程控制调度及分析管理。

在系统搭建初期,可能会出现因为知名度较低客户有限的情况,这就需要运营商把握政策利好,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帮助,争取获得外部企业的支持,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规模适度控制的方式[6],最大限度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进行。

2.市场可行性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范性差、集中度低,主要特点为“散”和“乱”。国家近年来出台了40余项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政策,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也于2020年发布,整个营商环境正在朝着合规化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式向集约化、高效益管理运营转型。当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追溯平台也已经建立,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冷链物流追溯系统将成为冷链物流企业的必备品。

而随着新零售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已经进入分钟级,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速度和质量要求逐渐升高。质量的提升,势必需要搭载溯源系统,只有做到了全流程透明化,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多维度要求。

3.持续性发展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行业的核心目标所在,而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市场具有刚性的特点,受到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且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吃得饱逐渐转化为吃得好,中高端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配套的物流体系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

同时,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应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冷链物流行业从业队伍,提高其专业性、积极性和服务态度,组建高素质团队,搭建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引进专业化投资,规避风险,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四、结语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未来去年发展的重点,冷链运输行业的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2020年,冷链事故频出,冷链商品成了新冠病毒滋生的“摇篮”,如何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其安全可靠,打开行业市场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是每个参与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运输行业起步较晚,但我国地缘辽阔,环境差异性大,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前景可观,加之2020年由于生鲜电商的崛起带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革新也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除了要做好物流设备的升级和改造,更应该重视信息化水平,用大数据保障食品全流程可视可控,让消费者可以追溯产品的全部运输流程,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满意。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