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会计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2021-08-13于文浩

关键词:资本化准则强度

黄 莉 于文浩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 言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新准则引入了研发投入的全新处理方法,研究阶段的相关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相关费用有条件资本化。这一举措使得企业的实务操作更加灵活,缓解了企业内外研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了企业研发信息的有用性,既能从税收和账务表现上获得好处,又可以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竞争力,进而大大提升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2020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对人类生命和公共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后疫情又出现反复,国外某些地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新冠疫苗的研发成为全球的焦点。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制不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更使人们意识到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医药制造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保证人们生命健康的坚实后盾。随着“健康中国”政策的实施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药制造业的研发进程加快,研发投入增多,整体发展迅速。大量研究表明研发支出对企业的创新水平以及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自新准则实施以来,研发支出处理方法在理论和实务界出现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国内学者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力军,医药制造业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医药制造业而言,其特有的研发强度大、研发费用高且周期长的特点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有影响?研发支出的不同财务处理方法对行业研发支出和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得到解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选取2015—2019年我国医药制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究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企业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相关文献综述

虽然学者们关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研究未有间断,但研究角度各有侧重,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领域进行。

1.1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我国规定企业应在会计准则规定的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因而,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要求下,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因素较多。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能够影响企业的研发行为,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会计准则。[1]90-100新准则关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管理层的会计核算。但在具体业务中,行业竞争现状、企业具体税率、企业盈亏状况、管理层特征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研发行为产生影响。[2]245-249其中,费用化处理能够减轻企业的所得税,对于高税率公司而言,选择费用化处理能够获得更多的避税效益。[3]17-24,[4]88-95但全部费用化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违背了收益和成本配比原则。[5]353-385面对巨大的利润压力,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操控盈余的意图愈发强烈,研发支出资本化政策便是一个可选择的途径,[6]30-38,[7]37-42这种现象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普遍。[8]49-55Cazavan-Jeny,Thomas Jean等通过研究法国公司发现:处于中小规模且财务杠杆系数较大的企业倾向于通过利用资本化研发支出来弥补亏损、平滑利润,[9]145-165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10]123-130,[11]45-51

1.2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与企业绩效

Igor Filatotchev,Xiaohui Liu等[12]453-462,James B E,Mcguire J B[13]3478-3486研究表明,很多因素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研发投入处理方法的选择。大量研究证实了研发支出是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有利因素,[14]332-342具体而言,这种影响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加显著。[15]110-119,[16]126-140

新准则实施以来,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创新活动进程和未来收益,[17]703-726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大幅提高。[18]98-106Peter Teirlinck[19]55-65研究发现,研发费用的处理方法能够对财务指标和绩效产生影响。李娜[20]106-112以高科技企业为样本证实了这一观点:认为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与资本化程度显著正相关。大量的研究证实研发支出资本化能够提升企业绩效,[21]60-68,[22]67-75,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未来经营期间更加显著。[23]44-49

但是仍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张倩倩、周铭山等[24]176-190从现金流角度考虑,发现资本化降低了公司的当期价值。王妹禧[25]29-33对软件开发类企业研究后发现,资本化处理增加了企业盈余操控的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现有的研究对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优劣势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较为明确,但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会计政策尚未有明确的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相关结论仍有不同观点,针对研发资本化支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少,且对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对制药行业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新准则更加符合国际相关准则的规定,因为它摒弃了之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对企业研发支出提供了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且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目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如下三种:

(1)全部费用化。这种方法是将企业的研发投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其优点是:第一,对于财会人员来说,工作简洁,省时省力。第二,费用的增加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较低的盈利水平使企业更易获得政府的支持与补助。第三,能够为企业避税。同时它也存在缺点:这种处理办法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原则,且影响公司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行为,既增加管理层的利润压力,又不符合真实性原则。

(2)全部资本化。这种方法是在研发活动成功之前,将研发支出全部计入相应的资产价值,待研发成功后再转为无形资产。这种方法忽视了企业潜在的研发风险,一旦研发项目失败,全部资本化就会高估企业资产,不符合谨慎性要求。并且全部资本化处理会增加企业当期利润,加重企业税收负担。

(3)有条件资本化。相较而言,这是一种中庸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试图综合以上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克服两者的缺点。新准则将相对风险不高且大概率会成功的研发项目投入的资金资本化,而对有较大风险的未来经济利益不乐观的研发项目采用费用化处理。这种方法既符合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又增加了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应当依据新准则的规定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处理方法。但在新准则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研发活动阶段的划分标准模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在该行为中占比较高。[26]109-116由于医药制造业产品的特殊性,其前期研发投入金额较大,研发周期较长,从开始研发到临床试验阶段再到最终问世,平均需要12年。[27]47-51近年来,医药制造业研发活动增多、研发进程加快,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涉及较多专业知识,且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供参考,研发活动使得这不同阶段的划分较为困难。其次,新准则规定企业管理层可以将满足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进而增加了管理层操纵财务业绩指标的风险。[7]44-53资本化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当期费用,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管理层为了追求当期利润而倾向于选择能带来更优财务绩效的会计政策。这样做可以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有更充裕资金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实现持续循环。这一结果符合新准则对企业创新影响的预测。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技术创新正相关

与研发支出相关的准则可分为两个方面:研发支出是否资本化和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企业研发资金随着研发强度的提高而增加。此外,研发活动是一个周期活动,当一个项目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逐渐提高时,不仅意味着与该项目有关的风险逐渐降低,有关的收益在未来期很有可能流入企业,而且也代表着该项目可能处于收尾状态,其研发支出会逐步减少。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分假设:

H1-1: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与企业研发强度呈正比

H1-2: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企业研发强度呈正比

科学技术是促使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产品异质性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市场需求对企业创新起引导作用,既是吸引潜在客户的关键,又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生存和发展,盈利是企业存续的关键。而研发是企业获得专利技术,占领市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源。

对于成功的研发活动,企业能够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企业绩效得以提升。王琳、刘沛鑫等认为研发投入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28]48-55自新准则颁布以来,较多研究也证明了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企业创新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企业的创新活动最终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利益,实现阶梯式发展和长期生存。因此,本文选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绩效,分别选取总资产净利率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由此提出如下两个分假设:

H2-1:研发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H2-2:研发强度与企业发展能力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医药制造企业作为样本。选取医药制造业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制造业的研发强度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较快,并且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第二,将医药制造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医药制造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ST、*ST以及研究数据指标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最终得到154个样本公司,770个观测值。本研究所需的财务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在研究中对相关变量运用EXCEL和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3.2 研究变量设计

3.2.1 解释变量

针对假设H1,本文设置两个解释变量:一是代表企业是否资本化的虚拟变量,将采用资本化的公司记为1,将全部费用化的公司记为0。二是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从全部费用化到有条件资本化再到全部资本化,此过程的资本化程度是递增的,此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研发支出资本化或费用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针对假设H2,本文将企业的研发强度作为解释变量,研发强度越高,表明企业的创新投入占比越高。

3.2.2 被解释变量

能够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已有研究发现,与使用研发支出与企业总资产之比作为被解释变量而言,使用研发支出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代表研发强度,数据更加稳定,受商业周期的影响更小,剔除了盈利状况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假设H2选择分别能够代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资产净利率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反映企业的绩效。

3.2.3 控制变量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损益状况、公司财务杠杆以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都能够对公司的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

政府对医药制造业采用税收优惠的补助方式,对本行业各个公司而言相对公平。因此本文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企业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融资约束五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模型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由于假设H1有两个自变量,因此需要两个模型分别进行研究。模型1为研发支出是否资本化对研发强度的影响探究;模型2为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对研发强度的影响探究。故为了验证假设H1,选取如下模型表达式:

RDINT=α1+β1Rdcap+β2Size+β3Roa+β4Mi+β5Debt+ε

模型1

RDINT=α1+β1Cap+β2Size+β3Roa+β4Mi+β5Debt+ε

模型2

其中RDINT是被解释变量,代表研发强度。α1、β1、β2、β3、β4、β5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同时,为了验证假设H2,本文选取如下模型表达式:

ROA=α1+β1Rdint+β2Size+β3Debt+β4Cf+β5Mi+ε

模型3

MI=α1+β1Rdint+β2Size+β3Debt+β4Cf+β5Roa+ε

模型4

其中ROA、MI是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绩效。α1、β1、β2、β3、β4、β5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RDCAP的均值为0.598 7,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该行业受新准则的影响比较广泛。CAP的均值为0.130 2,表明虽然选择资本化公司较多,但资本化支出占比很小,平均支出不到15%。RDINT的均值为0.161 6,最小值仅为0.015 8,最大值为2.295 0。由此可以看出该行业的研发资金投入非常短缺,并且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大。

4.2 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见表3所示。

表3 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通过分析表3数据可知,企业是否资本化(RDCAP)与企业研发强度(RDINT)在1%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43,初步验证了假设H1-1。同理,CAP与RDINT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假设H1-2相符。RDINT与ROA和MI均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假设H2-1和H2-2。

表中只有企业是否资本化(RDCAP)与企业资本化程度(CAP)的相关系数大于0.5,其他任意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这表明该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4.3 回归分析

企业资本化情况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回归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模型1中,企业是否资本化(RDCAP)和研发强度(RDINT)二者的系数为0.038 2,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资本化处理研发资金能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假设H1-1得到了验证。模型1、2显示,企业的资本化程度(CAP)与企业研发强度(RDINT)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资本化金额占比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越大,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更强。由此,假设H1-2得到了验证。

表4 企业是否资本化、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研发强度的回归结果

研发强度和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研发强度和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

表5表明,企业的研发强度与总资产净利率的相关系数是0.1437,与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3731,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越多,越有可能形成新技术新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和顾客,使得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都得到改善,进而使企业绩效得以提升。由此,假设H2-1和假设H2-2得到验证。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是否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以及资本化程度的角度,分析了新准则颁布后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绩效的关系。新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且资本化部分占比越高,企业创新积极性越高,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的新工艺新产品,既能向社会传递优良信号,又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而提升企业利润和绩效。

5.2 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研发支出进行单一资本化或单一费用化的处理,虽然操作简单,但其存在问题较多。只有不断改进新准则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正向促进研发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健康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企业应当基于自身情况,进一步明确新准则中关于“有条件资本化”的满足条件。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会计人员较难准确地划分复杂的研发活动,这样增加了会计准则的实施难度。政府和企业应明确资本化的时点和可以进行资本化的范围,尽可能使研发支出资本化确认条件有章可循,科学合理。

其次,企业应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制度。明确细分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缓解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企业信息的规范有用性。研发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约束管理者的研发决策行为,而且可以加深外部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对企业创新现状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反应企业价值,增加企业投资机会。

最后,企业应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完备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合理实施会计准则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要重视科研人员的行业素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技能。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强化财务人员对新准则理解,财务人员要尽可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最优于企业的处理方法;最后促进财务人员与研发人员的相互沟通,实现“1+1>2”的效果,使得财务人员对研发活动的本质及风险性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减少由于研发支出内部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资本化准则强度
收益法评估房地产价值相关资本化率大小排序性问题分析探讨
——以杭州市为例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50强上市房企资本化利息情况研究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之我见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