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真实课堂成为修身教育的关键课程

2021-08-11施建华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施建华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通过还原道德与法治课堂本真,用真实的案例,在先学、展示、运用模块中渗透诚信、自立、自信、包容、勇敢等修身元素,指向塑人格、养品质、育情怀。

[关键词] 修身教育;真实课堂;道德与法治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基于我校修身教育课程建设,我们立德于课堂,旨在让真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修身教育的主阵地。现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例,分享教学体悟。

一、立足先学塑人格

学生的“真问题”是道德与法治课真实性的基础。修身教育课程指向的积极课堂,不是表面的热闹繁华,而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学习这件事得靠自己”……本质上,它是一个人的担当,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要成功成才必备的诚信、自立、自强精神。这样的主张与行为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德性和优秀人格。

(播放视频1:关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师:视频中为什么昆明7岁女孩、小普等人短时间内就花了大量网游费?(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生1:案例中的受害者才7岁、11岁,他们辨别能力不强,只图好玩。

生2:他们都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也不行。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只是爸妈再三提醒,我才很不情愿地停止游戏。充值也是一时冲动,所以大多不会考虑后果。

师:为你的实话实说鼓掌!其他同学有话要说吗?

生3:从“不考虑后果”,我觉得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一定要加强。

本环节,教师有机融入自我效能感,启发学生关注对同伴的理解等修身教育因子,指向积极、包容等德行培养。以问题为线,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典型案例、法律资源,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探究、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法治道理。

二、踊跃展示养品质

师:上一环节大家探究了“为什么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等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四大保护。请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格填写、角色扮演等创意形式呈现你们的解读。

生1(饰贾老师):小马呀小马,默写10个词,你错9个。今天晚上每个词抄写10遍,你还记不住!

生2(饰小马):贾老师,抄10遍,太多了吧!2遍可以吗?(哀求状)

生1(饰贾老师):还要讨价还价!

生2(饰小馬):这晚上还有时间休息吗?(旁白: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点评剧中人物的言行)

本环节以开放的方式,有机融入自我管理等修身德育因子,指向自信、自治、开放、包容、勇敢等素养培育。我们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展示对四大保护的认识,丰富了教育形式。比如剧目表演,还原了生活,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成长问题,在真实表达中增强学习能力。

修身教育课堂由学生自由创设情境,避免空洞学习,同时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而真实的展示源于学生的活动热情,实际上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三、学以致用育情怀

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结合所学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强吧!(教材“探究与分享”,小组讨论交流,梳理归纳,代表发言)

生1:我们组的办法是坚持由近及远的原则,比如向学校老师求助,向村委会、居委会反映情况。

生2:公安机关、教育局和民政部门也可以。

生3:我想对小强说,要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依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未成年人要对自己负责,不能消极逃避,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修身立德应当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魂,课堂上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于此,教师通过“我是小小调解员”,帮助小强解决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如此,知行合一,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