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机制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2021-08-11孙长庆张国健

关键词:激励机制历史教学初中生

孙长庆 张国健

摘要:激励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历史学科知识点由于较为零散,需要学生将政治、文化、经济多方面内容整合在同一个时间轴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放弃一些知识,对历史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激励机制在历史教学中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激励机制;初中生;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123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学生内心比较敏感,所以既想表现自己,又不敢在教师面前提出问题,大胆表现。这种畏手畏脚的心理状态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抵抗情绪,于是阻碍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激励机制,并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形式和激励氛围中拓宽学习思维,以此调动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促进良好综合能力的形成。

一、创建一套合理的课堂教学激励机制的原因及好处

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深入,尽管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落实激励机制,但是部分教师只是机械化地将其作为教学中的任务,只是针对班级尖子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注重实质性的改变,使得其余学生渐渐降低了学习动力,由此阻碍了课堂整体质量的提升。另外,再加上现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班级的学生来自于各个地方,其中城市周边地区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地区的家长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子女吃得饱,穿得暖就行,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反之还有的家长会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子女身上,所以在看到子女不理想的成绩时会严加苛责,使得学生内心出现厌恶学习的情绪。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认为教学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成长。激励会成为一个人追求新事物的最大原动力,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历史的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唤醒学生内心潜能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在教学中的引入。

从以上所分析的情况来看,初中历史在教学中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将激励机制合理渗透到教学中,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二、激励机制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

1.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激励基础

在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探究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会为学生构建激励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习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远古的传说》之前,教师需要分析本课内容,让学生掌握“禅让”的内涵,认清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对此教师应该先设计预习任务,点燃学生克服困难的激情。在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向之后,为了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学习要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禅让”相关的图片、动画,例如治水传说、炎帝传说以及黄帝传说,并学会自主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使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对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个分享环节会激发学生想要表现自我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奠定了激励机制的基调。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生预习任务为课堂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投入其中的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自主思考,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发表自己的意见,构建了激励机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

2.尊重学生主体,形成激励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形成激励氛围。在问题引导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然,由于学生的差异,不爱发言的学生很难投入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这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以学生鼓励和肯定的目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

此外,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很难解决,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导致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量力而行,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的问题,必要时设计一些拔高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具有激励氛围的课堂。

例如:在學生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文景之治,学生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汉武帝大一统的思想,掌握这一成就在历史上的意义。另外还要了解汉武帝的政治思想以及为改善经济作出的措施,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是统治者你选择哪一家学说,借助学生点燃自信的契机激励学生回答难度更深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汉武帝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是董仲舒的思想影响了汉武帝还是汉武帝将这一思想作为治国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鼓励式的提问,从而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促进了学生学习和分析历史的能力[2]。

3.开展小组合作,实施目标激励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机制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励学生。教师在分配小组时,要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程度,构建合理的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下发学习任务,完成目标的小组会获得相应奖励,这样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思维得到扩散。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于小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小组可以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效果最佳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奖状与奖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中:隋朝社会经济、大运河、科举制度等关键点为学生设计激励机制的内容。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水平布置教学任务。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分析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的不同和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与补充。其中,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具有发散性的答案,小组在展示完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要进行补充,扩大学生的思维。此外,学生还要分析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南水北调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项工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建立的历史意义。每个小组都会设计出新颖的讲课方式,当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透彻之后,教师再来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教师课堂”环节,每个小组讲课完毕之后,其余小组为其打分,教师选择总分最高的小组进行颁奖,这样的形式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拓宽思维,为学生之后的综合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4.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成就激励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机制就要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设计出具有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问题,引导这部分学生复习基本知识,巩固知识要点。然后在同一等级中选择出进步最大的学生;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对回答问题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例如:在《北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趙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举措的本质,进而深度探索重文轻武国策对宋朝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费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这一课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北宋相关的电视剧,从电视片段引发思考;还可以组织竞赛活动,观察学生对赵匡胤中央集权措施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取《国史大纲》《王安书变法》《宋代经济史》等对北宋积贫积弱这一观点的分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观点。最后教师在两种练习中分别选择出表现最好的学生,一方面,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的够激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4]。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实施激励机制时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不断改革创新激励机制的渗透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和小组合作结合的形式在课堂中实施随机评价,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心灵感受。当然,除了以上叙述之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才华综合评价,以此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平等和公正[5]。

参考文献:

[1]吴杰.激励机制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初中历史学习现状[J].考试周刊,2019(3).

[2]黄春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对杭慧老师“明治维新”一课中交往教学的感想[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4).

[3]盛刚.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以2019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历史教育论文为研究对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3).

[4]徐赐成,沈琰琰,庄鑫渝.中学历史教育研究2019年度报告——基于2019年《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历史教育论文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

[5]李喜燕.弥补价值与理性断裂的重要途径——论中学历史教育的时代使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1).

(作者单位:胶州市第二初级实验中学,山东 青岛 266300)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历史教学初中生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