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2021-08-11谭雪云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目标

谭雪云

摘 要:乡土历史资源,是历史教学资源的一座宝库,历史教师应该运用好这一宝库,促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乡土历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继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优良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科学而理性地挖掘和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能更高效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也让学生深度了解家乡,认识乡土历史变迁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教学目标;家国情怀教育

乡土历史资源,是历史教学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如何运用好这一宝库,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教材正史知识是立意宏观、严谨系统的,活泼随意、生动亲切的乡土历史能很好地补充历史教材的不足,但并不应滥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科学而理性地挖掘和运用乡土历史资源。

一、 引导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对历史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乡土历史文化深刻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故乡不仅给了我们自然的生命,更给了我们文化,每个人精神家园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族的言传身教、离不开故乡的山水民风熏陶、离不开故乡的历史文化影响。乡土文化,是本乡本土精神文化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其中,乡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荣发展的智慧结晶。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呼唤。”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的乡土历史资料,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情境,深入历史,构建起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

(二)乡土历史资源有助于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

国家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主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国就是每一个小家组成的,国家的历史发展由各地乡土历史组成,爱国从爱家乡开始,没有了解和认识就不会有热爱,所以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了解乡土历史变迁,从而认识有国才有家,国强家兴,是进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之途。

(三)挖掘乡土历史资源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旧式历史课堂中,教师是主角,往往偏重于知识讲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即使设置导入各种的史料情景,目标都是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提前整理的系统完善的全套历史知识,对于应付考试这种办法是很高效的,但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却难以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只是学生把教师知识复制的过程。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要记忆整合知识系统,更要学会面对新材料、新证据时,能够甄别、归纳概括,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在挖掘乡土历史资源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收集有效资料、调查访问,培养积极探究、逻辑思维、去伪存真的判断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探究知识、甚至发现新知识。

二、 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乡土历史资源,是历史教学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生动亲切的乡土历史能很好地补充历史教材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科学而理性地挖掘和运用乡土历史资源。理由有二。

(一)部分乡土历史资源须经过考证才能运用

乡土历史资源包括本土本乡的地域特色、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逸事等,内容巨量丰富,却显得内在松散杂乱缺乏系统联系。而且,因乡土历史的记录不像教材历史有严格的限制、严谨的考证,往往带有随意性,所以在广泛挖掘乡土历史资源过程中,必须站立在立意宏观、严谨系统的教材历史知识背景下,保持存疑态度,严格校正和印证,才能把乡土历史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能更高效促进历史学习

乡土历史资源内容巨量丰富,当发动学生去挖掘时,的确学生能收集到大量资料,包括实物乡土史料、口头乡土史料、文字乡土史料,虽然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但是缺乏研究主题作为内核的探索,如没有灯塔的航船,终究会迷失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不到努力的意义和价值,耗时多又对教材知识学习助益有限。

只有当课本教材知识与乡土历史资源有机结合,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引导学生搭建起教学目标与乡土历史资料的桥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科学挖掘和运用,这样,乡土历史资料成了史料实证,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也能逐渐把杂乱的乡土历史资料整理串连成线,看清乡土历史的发展面貌,甚至也能推动乡土历史学的建设和发展。

三、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的一些做法

初中二年级历史课程要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因为时间上较近,地区上广州从化临近近代史重大事件发生地,所以有着较多的乡土历史资料可以挖掘和运用。这一历史阶段,本地乡土历史几乎是国家历史的缩影,家族的百年复兴是因新中国的崛起而复兴的。学生及其家人是亲眼看见家乡的巨大变迁的,一旦书上的人物、史实能和家乡的故事相呼应,历史圣坛上的伟人的奋斗历程、人生价值取向,鲜活真实得像身边的邻人族人故事,历史就不再显得虚无和遥远,它是正在进行时,每個人都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依附感、眷恋感和自豪感,产生对推动国家发展的伟大人物和平凡的家乡人艰苦奋斗的尊敬,进行这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尤其是当学习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时,感受最深。所以教师着力设计这一历史阶段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以下是一些做法: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挖掘的乡土历史资源主题,并向学生介绍每一主题的基本历史史实。如,学习初二历史下册时,设计了以下主题: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等。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