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2018-01-05丁翀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意义

丁翀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提出历史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内容的家国情怀教育,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进行扩展教育,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家国情怀教育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34-02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并指出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在高中教学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同时,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促进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是体现在基本理念的统一。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人的本体出发开展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是从家开始的,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它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从基础的社会道德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因此,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在基本理念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统一性。二是在德育方面的统一。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素养以及基本道德的重要时期,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阶段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这两者在德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三是内容具有一致性。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家庭幸福以及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国和家之间的重要关系,认识到国荣家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社会个体在不断地成长,推动着国家的富强和繁荣,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二)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德育是学生不同阶段的共同内容,历史教学对德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优势,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德育的内容上来讲,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和自豪感,在家庭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特别是家庭中孝的文化。从国家方面而言,学生对国的热爱是在理解国与家之间的关系上实现的,国的稳定才是家的安全保障,因此实现爱家爱国。就德育的目的而言,高中阶段的德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家和国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家和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教育和德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三)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国历史的学习。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小农经济模式等相关的内容。家国情怀的起源就是从西周的宗法制开始的,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不但要讲述宗法制的形成、原因以及作用,而且要讲述其对后世中国的重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以及演变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优秀文化以及科技的内容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在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是教师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段血泪史,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斗争中,中华民族从未屈服过,对外来列强的侵略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各个阶层的爱国仁人志士投入到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道路中,从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到梁启超、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最后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道路,都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要在中國近代史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新的定义,让学生重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保家卫国意识,促进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学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内容的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肩负着塑造青少年学生高尚灵魂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要内容的家国情怀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以及祖国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音乐、图片以及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创设教学情境,选择一些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影视资料以及歌曲。如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作曲家麦新在上海创作出《大刀进行曲》,献给英勇作战的二十九军大刀队,鼓舞中华儿女进行抗日,吹起抗日的号角。这首歌曲是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同时抗日影视剧《大刀进行曲》也可以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资料和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声情并茂向学生展示历史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画面和音乐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促使学生将个人的荣辱与国家进行融合,有效地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要内容的家国情怀教育。

(二)深入发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进行扩展教育。历史学科有着自身的科学性,历史内容和史料具有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升华。

在历史教材中,书写了很多从古至今推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伟大人物,他们往往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先驱孙中山,这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伟大人物的素材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又如,在人教版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历史和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后,以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通过课堂反思的设计,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民族自强不息,才能够保证民族独立和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展教育,教师可以大胆地进行设问:“日本应不应该侵略中国呢?”很多学生会从道德层面进行回答,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必然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对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到国家落后带来的后果,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属,需要主体进行自主的构建,不能够通过单方面的灌输。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前设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例如,课外访谈以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好当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以及历史遗迹等资源,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历史,从中体会到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升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的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先烈的英勇。教师也可以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进行教学的设计,对林觉民的生平事迹以及书信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林觉民在幼子出生之际,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带入,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另外,还可以采取图表教学法、多媒体情境设置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总之,历史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引导,深入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教学情境设计以及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和自豪。

【参考文献】

[1]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何 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

[3]皋银飞.高中歷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作者简介】丁 翀(1965—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第十三届南京市政协委员。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有意义的一天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留学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