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8-11迟燕飞苟淑萍王荣荣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护耐力医师

迟燕飞,苟淑萍,王荣荣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1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 COPD 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咳喘、气短、呼吸困难,多发于老年人群,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会对其他脏器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 肺康复运动训练是促进COPD 患者肺功能恢复的重要方式,但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员从旁指导完成。 老年COPD 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难以正确进行运动训练,临床应加强针对老年COPD 患者的肺康复护理[3-4]。 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是将医护一体化模式与康复护理相结合, 要求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共同参与到患者的肺康复护理工作中,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 2018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114 例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114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COPD 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6]中相关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 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0 岁。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或活动性肺结核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57 例。 观察组男 32 例,女 25 例;年龄 60~77岁,平均年龄(68.54±2.55)岁;病程 5~12 年,平均病程(8.52±1.98)年;体重指数 19.7~28.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7±1.17)kg/m2。对照组男 31 例,女 26 例;年龄 60~78 岁,平均年龄(68.47±2.52)岁;病程 6~12 年,平均病程(8.55±1.99)年;体重指数 19.9~28.2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34±1.21)kg/m2。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扩张气管及祛痰等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开展疾病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措施及肺康复方案等;开展体位护理、饮食指导、咳痰指导、心理护理等基础性的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每天15 min,以增强肺功能。 持续护理1 个月。

1.2.2 观察组

采取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1)成立小组:成立由2 名康复医师及6 名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的肺康复小组,组内成员均经系统培训与考核;选择1 名康复医师为组长,负责组织、策划肺康复方案,同时选择1 名护理人员为副组长, 负责记录肺康复护理过程;组内每月召开1 次会议,对患者当前的肺康复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与讨论;建立医护沟通群以便于组内沟通,同时建立护患沟通群,邀请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共同加入群内,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及肺康复情况。 (2)康复医师评估:患者入院当天,由康复医师对其心肺功能等进行评估,并结合其机体状态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安全筛查,拟定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方案。 (3)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护理人员依据康复医师开具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开展各项训练;康复护理期间,持续进行患者病情及机体状态的评估,并结合患者具体耐受情况对康复处方进行适当调整。 (4)肺康复方案:①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由康复医师讲解康复相关内容,包括肺康复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预后等,鼓励其积极配合。 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针对存在负性情绪者,应向其教授排压方法,以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③营养支持: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及BMI 水平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嘱其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 针对营养严重不良者,可邀请营养科医师进行会诊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④有效咳嗽咳痰:向患者教授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护理人员将手置于患者肋骨下角位置, 嘱其进行深吸气,如有想咳嗽的感觉时, 护理人员将手向上向里用力推,同时指导患者快速呼吸引起咳嗽,并指导患者深吸气,快速强力收缩腹肌,用力呼气,呼气时配合发出“哈”声,提高咳痰有效性。⑤指导患者开展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抗阻呼吸训练。缩唇呼吸:取平卧位,嘱其全身放松,闭口用鼻吸气,缩起嘴唇呈吹口哨式,缓慢呼气,保持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在3:2;6~8 次/min,2 次/d。腹式呼吸:嘱其将双手分别置于胸、腹部,用鼻深吸气,尽可能鼓起腹部,呼气时手轻压腹部,缓慢缩唇呼气,保持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5 min/次,2~3次/d。 抗阻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手托呼吸训练器(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TB-93100,浙械注准20160085),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后咬住呼吸训练器吸嘴,缓慢吸气至吸气流速指示活塞升至最佳刻度,保持1 s,随后用力呼气至腹部凹陷,12~15 min/次,2~3 次/d。⑥运动耐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肩膀及手臂的环绕运动,15~20 min/次,2~3 次/d; 同时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举重及弹力带训练,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5)随访护理:患者出院前,由康复医师再次强调出院后坚持肺康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待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群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并嘱患者每日于群内进行肺康复训练的视频打卡;告知患者每周的固定时间微信电话随访,定期回院复诊。 持续护理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分别于两组护理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其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水平。

(2)生活质量:分别于两组护理前后采用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量表评价,采用0~5 分评分法,共8 个项目,分值0~40 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3)运动耐力:分别于两组护理前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进行评价,选择一段长为50 m 的平坦空地, 嘱患者以最大速度来回行走,记录 6 min 内所需完成的最大距离,走动距离与患者运动耐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如肺功能、CAT 评分等,以()表示,分别采用 χ2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功能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FVC、FEV1、FEV1%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 FVC、FEV1、FEV1%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肺功能的比较()

表1 两组肺功能的比较()

组别对照组(n=57)观察组(n=57)t 值P 值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FEV1(L)FVC(L)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FEV1%(%)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2.52±0.41 2.48±0.43 0.508 0.612 2.88±0.47 3.32±0.49 4.893 0.000 4.358 9.728 0.000 0.000 1.03±0.24 1.06±0.26 0.640 0.523 1.62±0.32 2.03±0.35 6.527 0.000 11.136 16.797 0.000 0.000 45.42±8.83 45.60±8.82 0.109 0.914 63.63±10.49 70.72±11.43 3.450 0.001 10.027 13.136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CAT 评分、6MWT 距离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CAT 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比较()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的比较()

组别对照组(n=57)观察组(n=57)t 值P 值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 6MWT(m)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CAT(分)20.26±3.34 19.93±3.29 0.531 0.596 17.72±2.27 14.40±2.20 7.929 0.000 4.749 10.549 0.000 0.000 308.36±42.43 311.14±40.48 0.358 0.721 355.56±51.52 386.83±59.90 2.988 0.004 5.339 7.904 0.000 0.000

3 讨 论

COPD 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会引起肺实质性的损伤,导致气体交换减少、呼吸气流受限,临床常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7-8]。 诱发COPD 的风险因素较多,包括环境污染、感染及吸烟等,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COPD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既往有研究表明[9-10],肺康复对改善COPD 患者病情,促进其肺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但不同患者具体病情、个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康复需求亦不相同,临床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肺康复方案在改善COPD 患者肺功能中的意义重大。

肺康复实施过程中, 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分工不同,护理人员多针对患者进行协助与照护,而医师则需具备专业的肺康复相关知识,制定康复方案,在医护之间紧密的配合下保证肺康复训练顺利展开[11-12]。而常规康复护理中,多由护理人员遵从医师医嘱开展健康宣教与指导,缺乏医护合作,进而影响患者肺康复质量,不利于患者预后[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FVC、FEV1、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 距离长于对照组, 提示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由医护一体化护理及肺康复护理组成,强调医护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到患者的肺康复工作中,以达到加快患者康复的目的。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中, 成立医护护理小组,对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划分与规范, 以便患者个体化肺康复方案的有效制定与实施。个体化肺康复方案是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可满足患者个体化康复需求,从而获得较好的肺康复质量。 肺康复方案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能够提升其对疾病及肺康复的认知,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自我的肺康复方案中[15]。结合患者机体营养支持给予其饮食指导,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为肺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加快肺功能康复。 向患者教授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可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进而改善通气状况,提高运动耐力,有利于肺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 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促使塌陷的肺泡充分扩张,恢复呼吸功能,配合运动耐力训练,可增强其呼吸肌肌力与耐力,延缓患者骨骼肌肌力下降,提升肌肉耐力,减轻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临床还应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延长观察时间,深入分析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客观的指导。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肺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稳定期COPD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其肺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医护耐力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