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夹管训练在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11马玲香
马玲香
(定西市人民医院妇科,甘肃定西 743000)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道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2]。 早期宫颈癌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癌组织会逐渐向邻近器官扩散,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提倡早期采用手术治疗。 但宫颈癌手术操作难度及创伤性较大,涉及盆腔血管、直肠等重要组织,易损伤盆腔神经丛,患者术后常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加之术后疼痛和长期留置导尿会刺激膀胱,导致患者拔管后难以顺利排尿,术后恢复缓慢。为使患者拔除尿管后能够顺利排尿,临床常指导其进行间歇性夹管训练,以增强膀胱功能[3]。但单一应用间歇性夹管训练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盆底低频电刺激能够使盆底肌群进行被动收缩,增强盆底肌群肌力[4-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 2017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60 例宫颈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盆底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夹管训练的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宫颈癌手术治疗指征;患者术后均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状态良好,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联合应用放化疗措施者;术前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 30 例。 观察组年龄 35~62 岁, 平均年龄(47.42±2.32)岁;体重 42~72 kg,平均体重(56.51±2.33)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8 例,中学 12 例,小学 10 例。 对照组年龄 33~62 岁, 平均年龄 (47.40±2.26)岁;体重 43~72 kg,平均体重(56.53±2.28)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7 例,中学 13 例,小学 10 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间歇性夹管训练。 术后5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间歇性夹管训练,先将患者尿袋上的固定夹卡紧,待患者自觉有尿意时松开固定夹,放尿5~8 min,待尿意完全消失后再将固定夹卡紧,如此反复。每2~4 h 放尿1 次, 如患者饮水量较多或尿液产生较快,可缩短放尿时间,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持续训练至患者拔除尿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低频电刺激。 术后5 d,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MLDB 型,苏械注准20192090672)进行治疗,将仪器的电极置入患者阴道内, 设定脉冲频率为20 Hz,脉冲宽度为300 μs,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不引起疼痛为宜,30 min/次,2 次/d。 持续治疗至患者拔除尿管。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排尿情况:包括排尿困难、排尿费力、排尿不畅、尿液淋漓不尽。
(2)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3)盆底肌力: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Oxford 骨盆底肌力评分法进行评价,0 分: 无收缩;1分:有抽动;2 分:微弱收缩,无压迫或内缩上提感觉;3 分:普通收缩,轻微压迫或内缩上提感觉;4 分:收缩正常,可抗阻力,指向压时可感受收缩;5 分:强烈收缩,强而有力的压迫手指。
(4)盆底功能: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进行评价,主要涉及日常活动、人际关系及个人情绪等方面,量表满分100 分,分数与盆底功能呈负相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盆底肌力水平等,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如术后恢复时长等,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排尿情况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排尿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不良排尿情况比较[n(%)]
2.2 术后恢复情况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尿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
组别 尿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15.42±1.25 11.77±1.06 17.683 0.000 16.49±3.38 12.78±2.33 7.939 0.000
2.3 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组间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Oxford 骨盆底肌力评分、PFIQ-7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xford 骨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FIQ-7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比较[(),分]
表3 两组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比较[(),分]
组别Oxford 骨盆底肌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PFIQ-7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2.02±0.31 2.05±0.33 0.477 0.634 3.36±0.40 4.11±0.42 9.366 0.000 52.53±5.39 52.49±5.44 0.038 0.969 26.68±2.49 20.79±2.31 9.498 0.000
3 讨 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给女性的生命质量带来严重影响[6]。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式,可通过切除病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广、创伤较大,对盆腔自主神经的破坏性较大,易引发膀胱感知能力下降和收缩功能障碍, 影响术后排尿顺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7-8]。
间歇性夹管训练是促进术后排尿恢复的常用方式,通过定时夹闭尿管锻练膀胱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排尿情况,但对恢复盆底功能作用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排尿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Oxford 骨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FIQ-7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盆底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夹管训练在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利用低频电流刺激局部肌肉, 以诱发局部肌群收缩,达到增强肌群肌力、改善肌群功能的目的[9-10]。本研究对宫颈癌术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盆底低频电刺激治疗,将生物刺激反馈仪的电极置入患者阴道内,结合其耐受情况采取低频电流刺激,可刺激患者的盆底神经纤维,重建或增强神经传导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肉收缩,以增强尿道括约肌肌力,恢复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 持续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还可增加盆底横纹肌中抗疲劳作用的肌纤维数量,提高肌纤维的收缩力,对改善阴道节律性收缩意义重大,可增强控制排尿能力,改善排尿情况,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在间歇性夹管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盆底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协同增效,进一步增强盆底肌力,有利于加速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盆底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夹管训练在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及排尿情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