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21-08-11罗锦云俞远新钟雯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延续性效能常规

罗锦云,俞远新,钟雯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广东深圳 518000)

国际尿控协会将尿失禁定义为客观存在的不自主性尿液流出[1]。目前,临床已将尿失禁列为全球五大疾病之一,并将其称为“社交癌”,认为该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压力,是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尿失禁患者的控尿效果,促进控尿能力恢复,改善生命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3],以盆底肌训练为主的相关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尿失禁患者的排尿状态,但因患者自控能力较差,加之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其训练依从性不高,容易在中途放弃,因此,对尿失禁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既往的常规延续性护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宣传方式,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被逐渐应用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相较于常规模式,微信平台可通过图片、文本、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 且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灵活性及便捷性[4]。 该研究选取 2018 年 2 月—2020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尿失禁患者83 例为对象, 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其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思路支持。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尿失禁患者83 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 例与常规组42 例。 研究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小61 岁,最大 82 岁,平均(72.03±6.34)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3 例,高中及以上18 例;尿失禁类型:压力性21 例,急迫性13 例,混合性7 例。 常规组中男性25例, 女性 17 例; 年龄最小 60 岁, 最大 83 岁, 平均(72.06±6.37)岁;学历:初中及以下 25 例,高中及以上17 例;尿失禁类型:压力性22 例,急迫性14 例,混合性6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年龄≥60 岁;符合法玛西亚《膀胱过动症自我检测表》中尿失禁的相关诊断标准;尿失禁频率>3 次/d;会使用微信和移动电话;同意接受医学治疗及干预。排除标准:神志异常或神经系统疾病者;伴有尿路感染、膀胱瘘管、恶性肿瘤者;正接受尿失禁药物治疗者; 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失访者。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给予患者托特罗定缓释片(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72,规格:4 mg)口服,4 mg/次,1 次/d。常规护理包括膀胱区按摩、排尿训练、肛门括约肌及尿道周围肌肉强化训练等。待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且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 ICI-Q-SF)评分≤5 分时即可出院。

常规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于出院时对其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嘱其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会阴及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肉并尽量保持,同时将臀部肌肉收紧,每次 5~20 s,随后放松 10 s,3 次为 1 组,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 组。 确认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出院后3 个月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2 次/月。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1 名泌尿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为患者在线答疑解惑;1 名主管护师, 负责统筹安排微信活动并制作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等;3 名护士,负责组建微信群,采集分析患者尿失禁日记,并对其进行定期指导。(2)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开展:首先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置独特的头像及二维码,要求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公众号。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及循证等方式获取尿失禁护理的相关知识,经过科室讨论后制订成通俗易懂的文本、 音频及图片等,内容包括功能锻炼方法、用药知识、饮食方式等。推送内容时可配合多种轻音乐, 供患者在功能锻炼时聆听,从而缓解负性情绪。(3)延续性护理实施:护理小组组长将相关内容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每周更新2 次。 由小组护士在线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每次2 h,隔天1次。 采集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以此作为依据适当调整下次推送内容。对康复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实时在线互动,给予其个体化护理指导。(4)建立微信群:由护士担任群主,建立患者微信交流群,在群中发放尿失禁日记文本, 主要内容包括排尿时间、尿量、漏尿、饮入液体、起床时间及入睡时间等,每周五定时采集尿失禁日记并整理。 每天13:00~15:00开放群消息,供患者相互讨论,并由群主介绍既往成功病例。 (5)随访:随访方式为微信视频面对面交流,帮助受试者解疑答惑,重点关注其饮食、活动、心理及功能锻炼等情况。 持续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尿失禁症状:采用ICI-Q-SF 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5],量表内容包括漏尿量、漏尿次数、漏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发生漏尿的时间等,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尿失禁越严重。(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6],上述量表各含有20 条项目,每条项目计分1~4分/1~3 分,总分越高预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3)自我效能:采用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量表内容涵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以及自我决策3 个维度,共28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 分,总分 28~140 分,得分越高预示自我效能越佳[7]。(4)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估[8],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用[n(%)]表示性别、学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年龄、ICI-Q-SF 评分、SAS 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ICI-Q-SF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 ICI-Q-SF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 ICI-Q-SF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1)常规组(n=42)t 值P 值12.93±1.35 12.78±1.39 0.499 0.620 4.42±1.06 7.18±1.14 11.416 0.000 35.005 20.188 0.000 0.000

2.2 护理前后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 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1)常规组(n=42)t 值P 值54.28±10.37 55.03±10.42 0.329 0.743 31.45±3.72*40.94±5.89*8.752 0.000 43.48±9.17 44.02±9.22 0.267 0.790 28.75±3.09*35.18±4.05*8.118 0.000

2.3 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

项目 时间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总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n=41) 常规组(n=42)32.44±2.59 46.92±2.35*20.45±0.60 38.95±2.06*7.18±1.34 18.74±0.91*62.84±5.22 86.11±3.21*32.51±2.62 40.71±2.20*20.53±0.61 30.48±1.72*7.22±1.35 13.34±0.37*62.77±5.31 77.71±3.06*t 值 P 值0.122 12.432 0.602 20.353 0.135 35.567 0.061 12.205 0.903 0.000 0.549 0.000 0.893 0.000 0.952 0.000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尿失禁的发生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如何有效恢复患者的控尿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9]。 延续性护理是指将医院内的护理措施延伸至医院外,实现医院内外护理的无缝衔接,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获得连续护理, 能够解决相应护理问题,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促进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1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能够保证随访工作的简便、多样化,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

该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尿失禁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其症状。 考虑原因可能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传递医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 进一步从社会、生理及心理等方面获得整体的改善[11]。 同时,该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掌握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技能,继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该研究还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尿失禁患者中, 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延续性护理可通过网络将医患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及时上传疾病相关知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使患者可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微信群互动、在线答疑、视频交流等方式,保证了沟通的多样化与便利,可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疏导,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改善其心理状态的目的[12]。 该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于医护的监督下开展相关功能训练, 提高了康复的信心及自身护理技能;患者还可通过网络获得成功病例及病友的鼓励,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够及时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保证了功能锻炼的合理性、规律性,进一步加快了相关功能的恢复,大幅度提高自我管理信念,改善患者对病情的应对能力。 该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是因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为医患关系的良好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相关症状, 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改善自我效能及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延续性效能常规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常规之外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