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水稻秸秆和鹿茸菇菌渣为主要原料的草菇栽培技术*

2021-08-11汤倩倩孙育红

中国食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草菇培养料菌丝

汤倩倩,章 超,孙育红,张 军

(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103;2.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399)

草菇(Volvaria volvacea) 又名苞脚菇、南华菇、兰花菇、麻菇、贡菇、秆菇等,是典型的高温型食用菌,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其鲜品肥嫩、脆滑,鲜美爽口,经常食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一种优良的食药兼用型营养保健食品[1]。草菇在我国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国外草菇也被称作“中国菇”[1]。

草菇为草腐生菌类,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草本植物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培养料[2]。水稻(Oryza sativa)秸秆是最早用于栽培草菇的原料,所栽培出的草菇风味也最佳[3],但稻草含氮量较低,而纤维素含量较高,在现代工厂化栽培中很少单独使用[4]。当前草菇栽培主要采用废棉作为原料,由于棉纺技术提升、相关行业不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售的草菇栽培用废棉品质严重劣化,且近年来废棉价格不断上涨,因此草菇栽培行业开始探索以新材料代替废棉进行草菇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一般只采收一潮菇,菌渣中仍存有大量营养物质[5],可在其他食用菌栽培中循环再利用,如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 混合稻草、废棉等其他原料可用于草菇栽培,且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要栽培原材料成本远低于稻草、废棉[3]。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是近几年新兴的工厂化栽培品种之一,国内产量自2015年开始迅猛增加,至2019年已达到2.16万吨[6]。经过多次栽培试验,利用水稻秸秆与鹿茸菇菌渣的混合物作为原料栽培草菇,总结了培养料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工艺技术方法如下,为草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1 栽培品种

草菇栽培品种选用华东地区常规栽培草菇品种V23。

2 培养料配方

华东地区一般在4月~10月进行草菇栽培,可按照稻秸秆与鹿茸菇菌渣各50%的配方(按原料干料量计)进行配制。投料量以干料量12 kg·m-2~15 kg·m-2为宜。

3 培养料制作

3.1 原料选择及预处理

选用干燥、无霉变的水稻秸秆,切成长3 cm~5 cm的段,用石灰水(石灰质量为稻秸秆质量的4%)浸泡 1 d~2 d。

一般工厂化食用菌菌渣的含水量为50%~60%,选择新鲜菌渣,筛去菌渣中残留的大块菇脚后待用。菌渣含有水分较易变质,推荐当天用、当天取,即拌料当天从工厂取新鲜菌渣。

3.2 拌料

水稻秸秆与菌渣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至70%。

3.3 培养料上架

将培养料装上床架,整平料面。

3.4 巴氏消毒

鹿茸菇栽培前的原料虽经过发酵,但菌丝生长会分解原料中的纤维素等物质,使得菌渣的生物学稳定性大大降低[7]。因此,不同于传统的废棉栽培,水稻秸秆与菌渣混合后栽培草菇,培养料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发酵。关闭菇房门窗,在各层培养料中插入温度计,进行巴氏消毒。观察料温,先自然升温至45℃~55℃,后用蒸汽或烧煤将料温加至65℃~70℃,并保持10 h~12 h。之后每天打开房门1次~2次进行换气,料温48℃~52℃维持2 d~3 d,以培养料出现大量放线菌并且无氨味等异味为佳。

4 播种

打开菇房门,待料温降至45℃以下时进行装袋、播种。

装袋一般使用规格17 cm×33 cm的塑料袋,接种量为800 g/袋,播种量为1.5 m2/袋。

播种时首先去掉菌种表面的老种皮和红褐色的厚垣孢子块,放入经清洗消毒后的容器中搓碎,然后均匀撒在料面上。如遇培养料较干时,可用pH 9~10的石灰水为床面进行补水后播种。播种完成后打扫菇房,保持清洁。

5 发菌培养

播种后,菌种萌发期间,维持料面温度33℃~35℃,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没有加湿条件的菇房应酌情减少菇房内空气流动,防止培养料表面干燥,一般约24 h即可萌发覆盖表面。草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因此主要注意料温和培养料含水量即可。

草菇是高温型菌类,发菌期间每天定时换气,但不要产生大量空气对流,易引起培养料失水。接种后3 d~4 d,菌丝生长旺盛,会出现料温回升的现象,因此需密切监测料温变化趋势,当料温超过35℃且具有上升趋势时应及时做好控温调节,避免料温过高而烧菌。

草菇既喜高温又喜高湿,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草菇的生长发育,一般调节培养料含水量约70%。培养料水分不足,菌丝干枯,长势较弱,影响后期扭结;水分过高,培养料通气不良,抑制菌丝呼吸,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草菇栽培处于高温季节,培养料水分蒸腾量较大,因此,需注意菇房加湿,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培养料含水量,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

在高温环境中,床架上层、下层料温差别较大,且由于水分蒸腾作用,空气湿度往往也会不均匀,有条件的菇房可增加空气循环设施,减少上层、下层环境差别。

6 出菇管理

在出菇阶段,环境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都会影响草菇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依靠与其相连通的菌丝输送,且通过菌盖表面水分的蒸腾作用将培养料中的营养由深层输送至表层,因此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子实体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1]。

打开房门,根据培养料失水情况,在培养料面喷洒石灰水1 kg·m-2~2 kg·m-2后进行通风,待培养料表面无积水后关闭房门。培养料表面菌丝恢复后进行出菇管理,期间注意料温变化,防止烧菌,此阶段一般需要1 d~2 d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菌渣和水稻秸秆混合培养料营养较为丰富,更易感染杂菌。喷洒石灰水后关闭房门,此时菇房内空气湿度较高,且培养料表面菌丝较弱,在此阶段料面极易发生杂菌感染,因此推荐在菌丝恢复期间仍应保持低流量的空气流动,避免培养料局部通气不良、湿度过高造成杂菌感染。

待新生绒毛状菌丝爬上培养料表面后可进行催蕾管理。打开门窗进行半小时通风,补充菇房内新鲜氧气,调节空气湿度90%~95%,增加光照,刺激菌丝扭结。草菇是好氧性菌类,需注意通风换气促进菌丝扭结[1],可在扭结期间保持长时间小风量的新风换气。

经过1 d~2 d的管理,菌丝体扭结,在床面可发现针头大小、白色小点状子实体原基,见图1。

图1 针头期Fig.1 The pinhead phase

如图1所示,此时原基外菌幕洁白无瑕,表面披有白色绒毛,内实。此时不得向料面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85%,料温进入平台期或开始逐渐下降,保持菇房室温28℃~32℃,维持室温与菇房温差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换气量。

经过2 d~3 d,子实体进入纽扣期,见图2。

如图2所示,此时原基呈圆形或扁圆形,顶部颜色略深,向下颜色渐浅,基部为白色,表面披有短绒毛,此时应略增加通风换气。以后原基内部继续分化形成菌盖、菌褶、菌柄,为幼菇初期,此时温度应稍低,以利于营养的积累。当料温降至与室温接近时,应及时降低菇房室温,避免出现黄菇、死菇。

图2 纽扣期Fig.2 The button phase

7 采收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在11 d~13 d,草菇生长至蛋形期,见图3。

图3 出菇情况Fig.3 Situation of fruiting

如图3所示,蛋形期子实体外形椭圆形或卵形,菇体紧实,菌膜未破,此时可以采收。采收时,单生菇体只要用手轻轻扭转提起即可采下。菇体密集丛生的,若大部分菇体进入伸长期,则连体采下再把菇体逐个分开;若只有个别菇体适时,则只把适时菇采下,未长大的小菇尽量不要碰损,让其继续生长。

8 结论

利用水稻秸秆与鹿茸菇菌渣的混合物作为原料栽培草菇,一方面可以高效利用稻秸、菌渣等农林废弃物,另一方面优化了草菇栽培的原料,是草菇栽培的一种新模式,为实现工厂化栽培草菇的高产稳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猜你喜欢

草菇培养料菌丝
草菇增产有三法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