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及建议

2021-08-10王志国

今日财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新政府会计准则

王志国

伴随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持续推进,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市场经济思维模式形成。整体来说,本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实践探索,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水平的影响将会是持续的、深远的。基于此,笔者将针对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新颖之处展开简要介绍,并结合其短板问题给出相关完善建议。

当前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精准性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使单位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提出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水准的提升并非一件易事,相关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探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深层次融合,走创新发展道路,提升管理能力。

一、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之处

(一) 调整固定资产核算含义

在原有会计准则下,作为固定资产的持有者,事业单位在使用及管理固定资产时不可避免的会爆发一些矛盾问题。但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就必须与时俱进的调整固定资产的含义,细化固定资产的持有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在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政府会计主体就能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借此来增加固定资产的控制水平以及价值标准。如此一来,政府会计主体变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为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贡献了重要力量,从而带动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利益涌入事业单位,避免事业单位经济利益关系和资产确认存在矛盾冲突。

(二)删除融资租赁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融资与租赁问题应如何解决,而是简单按照原有的资产价值确认条件对其进行分类,如租赁价款、安装调试费用以及稅费等。但是,伴随着准则的不断完善,准则体系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融资和租赁内容规定更加概括和全面,包括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的租赁价款、运输保险费等在内的费用都被纳入了融资租赁的范畴。近几年来,新政府会计准则不断化繁为简,结合事业单位具体运转情况按成本以及相应准则对融资租赁内容进行确定,从而达到简化融资租赁业务核算方法的目的,为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三)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要素

从某种角度而言,新政府会计准则是在尊重基本国情基础上对原有运行准则的一种创新升级。原有会计制度中核算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所涉及到的要素并不全面,易出现漏洞问题。但是,新政府会计准则从制度角度归纳总结了判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因素,即将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和政府会计主体纳入该范畴。具体来说,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可根据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以及使用状况判断其折扣年限,从而为资产核算与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资产核算执行力度不足,规模较大的财政部门或事业单位需预估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长,并形成相对较为统一的规定,避免资产核算工作旁生枝节。最后,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不断创新完善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针对会计主体中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利益以及损耗等的立法工作已经有所进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固定资产核算人员在确定事业单位折旧年限时就可完全可实现有据可依。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细节问题,由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遵循规范性、可比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尽可能避免事业单位同一类目下资产使用时长的问题频繁出有很大差距的事件出现。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短板问题

(一)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基础,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会资产管理问题埋下严重隐患。客观来说,由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布时间相对较晚,至今尚有部分事业单位扔就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存在轻视心理。在这种错误理念下,相关事业单位几乎不会组织在岗财会人员展开专业的培训,导致人员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创新意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效率水平的提升自然与同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二)固定资产运行效率不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问题作为重要整改方向,但整体而言,当前阶段各单位预定资产的运行效率并不尽如人意。而归根结底,固定资产核算水平低是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置缺乏科学性所导致的,这也就要求相关事业单位在后期工作中对固定资产安置及购买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产限制以及资源浪费问题。

(三)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短板问题持续存在的重要诱因。首先,由于人员管理意识的缺乏,事业单位内部“重购置,轻管理”的局面无法得到缓解。其次,事业单位没有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纳入发展规划战略中,往往并不会为之设置专业的账面管理人员,从而导致资产管理工作陷入无序管理的恶性循环。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下创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财会人员专业培训力度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直接挂钩,事业单位要想提升自身绩效水平,就必须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首先,事业单位应专门针对固定资产核算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展开专业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参与固定资产核算培训,并将培训方案细化至每月、每周。其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对固定资产核算负责人员展开现场指导,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最后,事业单位应通过宣传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样化形式在整个单位内部展开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宣传普及工作,尽可能推动财会人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能力实现质的突破,同时也要确保固定资产核算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加强各单位的合作交流,全方位贯彻落实新政府会计准则,为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新政府会计准则
智能财务发展对财会人员的影响探究
探究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发展方向
探究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发展方向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如何拓宽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途径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顾此失彼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