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链发展研究
2021-08-10唐馥希
唐馥希
自从我国提出乡村振兴这一全新发展战略以来,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乡村振兴为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促进农村产业链发展的策略。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他们的向往与农村地区实际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矛盾。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逐渐对农村地区在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资源和产业开发,这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借助各种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战略中,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以及产业兴旺的乡村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对美丽乡村的构建。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追求并实现生态宜居这一目标,不能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作为代价换取利益,需要充分保护乡村地区的青山绿水,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主要前提,对各种乡村产业进行发展。另外,在农村产业发展中,还需要实现文明乡村、生活富裕以及治理有效等目标,不仅仅需要对以往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等方面问题予以解决,更需要对城乡统筹发展予以促进,共同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生产发展和生产效率予以保证。实际上,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产业结构调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调整的困境
随着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全新的方向提供给了农村产业发展,使得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成为了必然。随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的落实,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农村产业调整充分支持。在实施这项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投入到乡村,这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条件,但在有效落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仍然需要面对多方面困难。
首先,农村地区缺乏扎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地区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完善,虽然当前阶段逐渐完善构建了农村公路网,水电供应也可以基本实现,但大多采用了较低的标准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设计,虽然可以对农村基本生活需求予以满足,但是水电供应缺乏稳定性,公路建设质量也较低,难以充分保证各项农村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且农民本身缺少足够的收入,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
其次,农村地区缺乏成熟的产业基础,以往农村发展中耕种和外出打工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单一的劳作模式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也缺乏各领域的人才,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很少有高端人才和青壮年愿意留在农村发展。而由于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农村地区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大部分农民都没有充分认识市场,市场竞争意识方面明显不足。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中,很多当地本就具有的特色产品,仍然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宣传。另外,农村地区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难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再者,在产业发展方面,农村地区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在农村地区通常存在有些产品供不应求和有些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这些都体现出了尚不成熟的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并且在第二、三产业发展方面也明显不足。当前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生产要素,并不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各方面资金不足,并且为了保证人民粮食安全,供其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也较为紧张,再加上农村地区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链发展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也有所差异,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围绕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气候环境没有明显差异的区域内,需要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发展,从而对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现象予以有效避免。借助合理的统筹规划将农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对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予以有效促进。在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逐渐实施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產业模式。农村地区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对农村产业链结构齐全且层次清晰的构建。在农村地区充分结合农林牧副等产业发展,并实现集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农业产业发展充分体现自身特色。
(二)加大资金投入,盘活农村生产要素
在生产建设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资金和人才,仅仅是下发几个文件,仍然难以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更需要切实将各方面生产要素给予农村生产建设。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予以重视,并将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随着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地区金融改革予以促进,从而获得了更多资金流入,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得到放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在后续工作中,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实现更加集约化的农村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另外,针对农村现有土地资源,比如耕地资源等,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发展绿色农业,从而对耕地资源、农产品质量予以有效保证;再者,借助荒废的土地,比如荒山、荒坡等,可以对经济林和旅游业等产业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农业科研,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农产品质量是首要保证的要素。而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想要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科技研发工作是主要途径。首先,对种业科研予以加强,以往农村农业生产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气候条件,也时常发生旱涝灾害而颗粒无收的情况,而通过研发新型品种,可以让农作物的适应性更强,有效应对旱涝灾害、季节变化、病虫害等方面问题,从而对农产品产量、质量予以保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其次,针对肥业科研予以重视,想要对农产品质量、产量予以提升,土地肥力是一项关键因素,借助肥业科研工作可以研发出更多优质的肥料,从而将土地肥力维持在最佳的状态。针对农业机械科研工作予以加强,在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逐渐开放背景下,逐渐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是离不开各种高效的生产机械的,想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就需要借助更加先进、可靠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针对以往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问题,比如片区化、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对集体经济予以大力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从而获取更高的效益。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只有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的发展,并逐渐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才能够着手发展农村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
(四)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在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首先,是重视人才引进,借助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不断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农业种植、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当地政府需要给予人才招聘工作更多的有待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农业发展中。其次,是留住人才,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证优秀人才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并在经济收入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再者,是培养农村地区在科研、教育、技能等方面的人才,可以充分结合高校、企业等方面力量,将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给农村产业发展,并对全新生产模式予以构建,促进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一体化的实现,将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针对农村地区,需要大力支持中小学教育事业,大力扶持师范院校教育工作,借助定向委培方式对教育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农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针对农村地区的广大劳动力,可以结合嫁接、育苗、农机修理、烹饪、电工、汽车维修等方面就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从而进一步补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五)提升产业融合程度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没有充分融合一二三产业,可以从以下工作入手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为农产品赋予更多的附加值。对当地市场需求、资源特色等予以充分考虑,充分联系当地政府、企业、高校等方面,促进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并逐渐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予以促进,让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对农业多方面功能充分挖掘出来,逐步有效融合农村地区的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并对新兴业态予以发力发展,比如乡村旅游业、康养小镇以及休闲农业等等,对农村休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促进当地产业的功能、形式多样化,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特色,将农业多功能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城乡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也逐渐凸显出来,国家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逐渐给予了农业发展大力支持,目前也逐步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