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思路探索
2021-08-10徐采薇
徐采薇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除了关系着政府部门,对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国家政府部门,需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其中,促进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供给,更好的为社会公众多元化需求提供服务,而政府部門,需要做好基础公共服务的托底工作。本文主要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出发,构思出建设基本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实践路径。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行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而社会经济的转型需要政府的职能随之变化,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更加高效、灵活,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构建出与之相匹配的公共管理模式。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对政府做“减法”的要求,要求政府部门进行简政放权,减少在一些小型的经济事务的管理,积极调整政府职能。基于此背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利时代意义,需要立足需求者视角,做出有效的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分析
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实施了供给侧改革,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公共产品,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促使政府的职能进行转变,与此同时,降低政府对市场行为的干涉度,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从前我国公共服务实际情况看,依然还存在供给总量不够,分布不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近些年,我国一直强调要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有必要在建设前,分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建设提供解决思路。
(一)公共服务部门思想意识问题
以往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主要强调政府部门要改变管理者身份,逐步向服务者转变,需要将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作为重点。但是对于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需求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除了要重视社会公众需求端,更要提高对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结构调整的重视度,全面提升供给有效性。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从以往行政改革发展过程看,主要是以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为主,而政府确实也在职能上进行了相应的转变,减少管理思维并向服务性思维思考公共服务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依然处于全面把控公共服务视的情况,过多的进行主导。此种情况,导致社会力量片面的认为如果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将会遭遇过多的风险,所以,大多不愿参与其中,这非常不利于解决当前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低下等问题。
(三)落实执行力度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将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过程,缺乏足够的动力,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与官本位的理念存在直接联系,基于此种思想影响下,整个公共服务部门并没有完善顶层设计,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法,所以,自然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政府供占领了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社会力量的重视,也缺乏足够的调动。事实上,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服务过程中,本身就缺乏足够的动力,也正是因为政府方面的影响,导致社会力量缺乏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意愿。例如,在部分公共服务事业领域中,行政监管、行业转入等方面存在问题,加上政府缺乏足够的执行动力,进而导致社会力量也会有更多顾虑。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构建思路
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便是促使政府转变其职能。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其本质就是落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注重管理的政府性质,逐步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促使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可以有效发挥出各方的力量,从而完善服务。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主”的政府的角色,同时,也要明确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定位,逐步构建出更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首先,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建议将政府与社会事务分开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微观干预。更好的发挥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一方面,需要全面制定并完善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力量能够真正参与到服务中,通过法律作为支撑。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公共服务产品的主要供给责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民众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等情况,对公共服务产品进行适宜的调整。其次,政府机构本身需要进行积极改革,助推社会组织壮大。这也就意味着,以往附庸政府的社会角色,需要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人,发挥其能效。最后,政府公办机构需要完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托底工作,促使社会力量发挥出补充、支撑的作用,在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下,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革新思想观念,强化政府工作队伍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政府本身需要发挥作用,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公共服务工作。首先,需要提升公务员的公仆意识,让政府职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理念,对此,政府需要加强初任培训、在岗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环节,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正视自身代表政府形象。其次,需要提升政府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强化其实践能力,通过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体验基层岗位、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有效增强政府公职人员对百姓需求的重视,关注民生、心系百姓,从而有效提升政府工作质量。同时,要积极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基础上,要意识到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踏踏实实的为人民办事,才是政府的发展的根本。最后,需要不断激发公务员的创新意识,虽然从政府工作整体情况看,较为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惯例性,但在 实际落实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公职人员能够自主思考, 勇于突破,主动、积极的作为,而不是等命令,为有效激发政府人员工作创新性,政府可以运用适当奖励等举措,从而推动政府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