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作用探讨

2021-08-10李丽琼李宣屈泽忽凯伦王师霞王余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李丽琼 李宣 屈泽 忽凯伦 王师霞 王余燕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作用。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间,从大理州人民医院挑选接收治疗的COPD患者92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实验组实施中医肺康复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多索茶碱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SGRQ评分及6MWD均显著变化,且实验组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中医肺康复疗法,临床作用显著,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疗法;运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35-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称为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不仅发病率极高,还可增加患者的残疾和死亡风险,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发病特点,一般会累及患者肺部,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其他组织器官[1]。为此,临床治療此类疾病的关键点在于改善呼吸功能。目前,临床上还未找到一种能阻止慢性阻塞性肺功能下降的药物,临床医师一般采用药物延缓患者肺功能恶化进程,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中医肺康复疗法具有相对悠久的历史和较为独特的优势,在实施整合治疗的同时,结合点穴、针灸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从大理州人民医院挑选收治的COPD患者92例,两组各46例。实验组女16例,男30例;年龄在58~75岁,平均(66.31±5.87)岁。对照组女17例,男29例;年龄在59~76岁,平均(66.28±5.9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②近30 d内患者病情稳定;③近180 d内患者未接受激素类药物或是支气管扩张剂治疗;④伦理委员会认证,患者知情,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②精神病患者;③经检验,支气管舒张试验为阳性者;④无法参与临床随诊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索茶碱片治疗:口服0.2 g/次,2次/d。

实验组实施中医肺康复疗法:①对太渊、定喘、肾俞、膈俞、丰隆、三阴交、尺泽、太溪、肺俞、膻中、气海及太冲等穴位行针刺。②刺治疗后,患者稍休息,医者坐其身后,采用下述手法推拿推拿按压及拍背操作;据患者呼吸分别对肺俞、肾俞、气海俞及关元俞进行按压,吸、呼气时分别要轻按及重按,力度要让患者觉得酸胀却能承受;使用空心掌(虚掌)从下往上用双手轮流轻扣其背部,以将痰液排出;对患者实施仰卧体位操作,对患者丹田与腹部以顺时针行按摩,借助一指禅的方式对患者建里穴、巨阙穴、关元穴、上脘穴进行推按,以点按的方式按压患者云门穴,掌根按压患者胸大肌部位,同时用拇指平推患者胸大肌,对胸大肌进行揉捏。③导引术:放松机体,对脏腑功能辅以调整及导引,遵循呼、呵、呬、吹、嘘及唏这六字诀;④运动疗法:锻炼需将四肢联动康复仪与呼吸相结合,10~20 min/次,据患者病情及运动耐力调整运动时间。⑤姜灸、穴位贴:将生姜切成片,姜片的厚度大概掌握在3~4 mm,在姜片上扎刺几个小洞,方便传热,在姜片上放置艾炷,艾炷的大小可以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准备好之后,找到患者的足肺腧、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姜灸操作,每个穴位姜灸5壮,1次/d。在患者完成姜灸后,可以在每个操作的穴位上贴敷自制的虚喘膏穴位贴,该穴位贴含有细辛、党参、白术、黄芪等中药材,是这些中药材磨碎成粉状后制成的,贴敷1次/d,1次贴敷时间控制在3 h以内。

两组均治疗2个月,随访4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前者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愈高,表示其生活质量愈差;后者用于衡量患者的运动耐力。

1.5  统计学指标

数据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由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SGRQ评分及6MWD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GRQ评分及6MWD均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SGRQ评分及6MWD均明显变化,且实验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临床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患者长时间处在低氧的状态,导致其机体器官进一步遭受损伤,当呼吸肌疲劳时,患者的呼吸变得浅促,加大了通气死腔,也使得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化,长此以往,会逐渐增加患者机体耗能,降低患者运动耐力,减少其体质量,所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通气死腔,继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中医上,一般认为缓解患者呼吸障碍的重点在于调节机体“元气”,其元气既有来自先天的,也有来自后天的,不仅能有效维持其生命活动,还能有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中医常认为要想治疗该病,积蓄能量是关键一步[3]。中医姜灸配合穴位贴的疗法在中医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姜灸可以祛除寒气、促进气血流通,运用姜灸可以提高患者对抗邪气的能力,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穴位贴基本上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中草药自制而成的一种药贴,主要成分均是中草药。虚喘膏穴位贴的药方里通常含有细辛、党参和黄芪等药材,对缓和患者的咳喘、疲劳有积极作用,可以起到排瘀化痰的作用[4]。将穴位贴贴敷在患者姜灸过的穴位上,可以让药材更好的渗透到皮肤里,缓解患者的症状。中医还通过运动疗法、针刺导引术及推拿等方式,可改善患者的腹肌及呼吸肌张力,推进患者膈肌上下移动的幅度,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5]。

本文中,治疗前与治疗后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GRQ评分及6MWD均显著变化,且实验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赵东凯等[6]的结果完全一致。表明中医肺康复疗法,在改善COPD者中医证候积分、SGRQ评分及6MWD方面,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COPD患者实施中医肺康复疗法,除了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极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栋梁,李风雷,何延忠,等.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J].中医研究,2020,33(8):17-20.

[2]徐洪洁.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0):1432-1434+1443.

[3]师琨,王阳.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3):306-307.

[4]胡义凯.中医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6):34-36.

[5]杜娟,兰中海.中医肺康复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远期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4):59-61.

[6]赵东凯,杨桂仙.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9):99-100.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代赭石降气平喘作用的临床验证观察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探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有创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