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益气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2021-08-10翟海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翟海英

摘  要:目的  探究緩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温阳益气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近5年(2015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4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门诊患者分为23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23例实验组(温阳益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心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指标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率,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温阳益气法;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23-03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跳频率、节律异常的疾病,其共同特征是心率减慢。一般情况下,患者心率<60次/min,病情严重者心率可在40次/min以下。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失眠等临床症状,甚至发生猝死而危及生命。该类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所以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必须在病情确诊后进行及时治疗[1]。目前在临床上,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通常是以西药为主,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物或迷走神经抑制剂等,其局限性在于一是选择范围比较窄,二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出现较大副作用,所以当前提倡采用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2]。本文主要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4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温阳益气法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研究样本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近5年(2015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4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将4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按照1:1的比例分为23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实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范围在51~79岁,平均年龄(61.34±3.12)岁;病程范围1.1~2.5年,平均病程(1.83±0.4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范围在52~86岁,平均年龄(61.25±2.98)岁;病程范围为1.2~2.4年,平均病程(1.85±0.5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数据具有相似性(P>0.05),符合临床实验的对比需求。本文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文46例病例样本均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相符,且入选于我院门诊。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悸胸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③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型。

排除标准:①资料数据残缺、中途退出。②合并重大器质性病变。③有药物过敏史。④不愿加入到此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以阿托品(生产企业:上海通用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60)为主,根据心率情况,服药剂量为0.3~0.6 mg,3次/d,1个疗程为2周,用药2个疗程。

实验组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方药为自拟经验方,组成包括: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制附片10 g、桂枝10 g、肉桂3 g、川芎10 g、丹参15 g、葛根15 g、薤白10 g、甘松10 g、炙甘草10 g,按常规中药煎煮方法水煎至400 mL,服用2次/d,200 mL/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并且依据患者病情进行随机加减。心肾阳虚、温运无力患者加入菟丝子5 g、鹿角胶3 g;心脾气血、失眠多梦患者加白术5 g、山药6 g、知母8 g;气郁血瘀、胸闷不舒患者加入香附6 g、郁金5 g、红花8 g等。

1.4  观察指标

①心率指标。②临床疗效: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每分钟心率增加10次以上,且心悸胸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每分钟心率增加5~10次,且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每分钟心率增加数值<5次,且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部分患者出现疾病恶化的趋势。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示的资料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进行处理,心率指标、临床疗效分别以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依次开展χ2检验、t检验,结果以[n(%)]及(x±s)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性以P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心率改善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主要是以阿托品为主的M胆碱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平滑肌痉挛,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少腺体分泌,使心脏搏动加快,改善患者病情[2-3]。但是患者长期服用阿托品会出现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干燥、眼压升高、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往往能取得更稳定的效果,因副作用较少,且提升心率的同时尚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改善全身症状,所以依从性也较高[4]。

中医理论将缓慢型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范畴,认为该疾病大多是由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失推动、温煦乏力、血行不畅所致,所以在治疗该疾病时,常常采用温阳益气法,此次组方中包括的黄芪、党参、白术、制附片、桂枝、肉桂、川芎、丹参、葛根、薤白、甘松、炙甘草等药材,具有补益心气、温振心阳、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多种药物可以改善窦房结功能、加强心电传导、缓解血管痉挛、增強冠脉血流,确保患者的心律及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从而缓解病情[5-6]。当然,在治疗过程中,须注意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不同患者尚可分为心阳虚弱、心肾阳虚、气阴两虚、痰湿阻络等多种类型,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遣方用药,方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并且中药配方所使用的均为天然药材,不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用药安全性更高[7]。

除中药治疗之外,为了有效保障患者机体健康,需要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及时消除原发病的诱发因素,以免患者的病情加重。当患者的出现心室率过慢时,会导致心排血量异常,这时为了维持患者正常的体力劳动,需要适时安装心脏起搏器,以降低心脑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并且要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本文开展常规西药治疗与温阳益气法治疗的对比研究实验,最终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的实验组,心率显著增加,且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表明温阳益气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建强,魏晓明,盛文,等.中医温阳益气法在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1):49-51.

[2]刘仕利,于瑶,陈韦,等.祛痰化瘀、益气温阳法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4):739-742.

[3]范群丽,刘福明,张何璐,等.益气温阳、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50(11):29-31.

[4]王晓飞.温阳益气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2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3):181.

[5]张艳艳.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7):32-34.

[6]张艳艳.温阳益气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7,42(17):32-34.

[7]李景巍.温阳益气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30(17):309-309.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