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09朱琪
朱琪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在国内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出土文物的保护模式、修复工艺以及呈现形式等。在目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下,我国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重点维护物质文化遗产,保证文物的安全性。但是因为国家文物管理组织对物质文化遗产制定的保护方案并不合理以及完善,缺少领先的数字媒体技术,导致某些出土的文物受到损害,无法复原到最初的样貌。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0 前言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数不胜数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璀璨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传承至今。
因为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遭受破坏之后就不能复原以及修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开始与世界接轨,在全新局势以及方针政策的影响下,科技水平持续提高。
把數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可以从根源上处理遗产保护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最终可以为文物保护带来全新的技术方式。
但是有关信息显示,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不同阶段都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其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也会影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
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难题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包含文物发掘、拯救、复原以及保存。为文物营造合适的保存环境,让文物可以全部展示出来,确保文物长久、安全保存是文物保护活动的关键点。
1.1 现实问题
在文物保护中存在无法处理的现实问题,文物保护和经济利益两者存在矛盾。某些人为寻求个人短期效益,并未重视文物保护,造成文物交易违法问题频繁出现。只关注到文物具有的经济作用,并未重视到文物历史价值的投机主义者数不胜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民众文化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然而少数人在遇到历史文化遗产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依旧是经济利益,因此遗产或多或少都存在受损。
1.2 保护观念薄弱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薄弱。即便国内专注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然而某些民众的职业素质无法跟上文化发展速度,在遗产保护方面没有形成正确的意识。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是所有民众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所有人都有保护其的责任与义务。除去广大民众的传统观念问题,怎样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3 保护制度不成熟
相关保护制度不成熟。某些管理组织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关注度较低,造成当前保护制度不成熟和约束能力较低,无法为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1.4 传统文化理念受到冲击
传统文化理念遇到较大的冲击。在进入信息技术社会后,西方文化冲击国内文化,国内年轻群体热衷于西方文化,不管是国内的生态文化还是思维模式都出现较大的改变,影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们应该知道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文化价值,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继承与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数字媒体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帮助
国内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多样,即便遭遇过战争的摧残,依旧留存了丰富的古文物。因为发掘古文物的时候并未使用科学的技术方式,导致文物原始环境发生改变,造成某些文物无法完好留存到博物馆或者纪念馆中。
众所周知,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民众智慧的成果,还是古人给予后代子孙的宝贵财富。为维护现有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使用多种数字媒体技术方式,创建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复原现有的文物。且通过模拟呈现更好地保护、研究文物。国内相关组织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文物的真正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从表面上进行理解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方式实现保护目标,但是以上含糊的说法并不精准且具体,主要内涵是利用计算机方式对考古现场实施三维扫描、运算、输出和呈现,之后在电脑上形成相对完整的遗址面貌以及不同受损文物的具体还原图。
将以上图文内容全部储存到电脑中便于后续的鉴赏与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全新的渠道,有助于考古界的发展,对其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质量,也可以让社会人员积极参加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 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方式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详细地说,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对历史遗迹实施扫描、运算、传输,然后完成三维立体呈现,通过计算机把历史遗迹全部还原,为受众带来相对清晰与完整的历史文物或遗迹面貌。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考古领域的技术发展,可以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正确的方式与渠道。
3.1 文物修复
对于历史文物的修复和还原。目前对于历史文物复原而言,常见的方式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文物出土是指为其更换全新的生存环境,但环境改变会阻碍文物的未来保存,因此需要为出土文物创造相对合适的生存环境。此时需要尽早复原文物。
针对现已残缺的文物以及年代较长无法复原的文物,主要使用数字化修复方式。利用电脑软件完成运算,通过三维立体成像参考文物残留的部分完成初始信息的计算与建设。
当前针对年久失修、且存在缺失的文物的复原主要借助数字媒体技术,重点是为出土文物营造合适的修复环境。利用计算机三维计算方式,参考文物目前存在的样貌残片整理出原貌,如在兵马俑复原时采用过该技术方式。此外,也使用在瓷器复原中,主要参考器物碎片复原其最初的造型和设计图案。
3.2 数字模拟
根据历史遗迹开展数字模拟复原。数字媒体技术可以相对精准地采集以及发掘历史遗迹的现有信息,然后参考信息完成现场历史遗迹的复原。
大部分历史遗迹长期储存在自然环境中,年代久远,受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风化、氧化、液体侵蚀,在自然灾害或战争中受到损害,阻碍历史遗迹的复原,甚至无法恢复其最初的原貌。
在考古发掘场地,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文物的保存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坏。而以上损伤也许会造成部分历史信息不能被清楚地解读,导致核心信息丢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历史文化遗产的完美呈现。
将数字媒体技术使用在考古发掘场地,可以引導科研人员迅速且精准地了解不同基础数据内容。利用数字媒体方式可以开展数字模拟,建设虚拟的三维场地,全面复原整个现场的初始信息,增强考古工作的精准性。
3.3 构建数字化博物馆
为历史文化遗产建档,创建数字博物馆。数字媒体技术采集、存档的文物信息不仅可以为考古及其工作人员查找历史信息提供一定的方便,也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烦琐的文物数据内容之中寻找到有用的价值,而且让民众在任何地点与时间都可以查找到需要的文物信息。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呈现文物,可以激发广大民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为创造数字化博物馆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可以高效进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当前核心与重点是把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全面融合起来,且呈现出传统博物馆具有的社会职能:
第一,文物内容的采集活动,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完成三维扫描,将采集得到的图样、声音和文本内容全部传播到网络中,高效地保护文物,增强文物信息的公开性。
第二,利用对文物的优化以及整合,确定其对应的顺序,便于工作人员开展深入的分析,引导工作人员进行浏览和展出。
3.4 多元化的措施
政府部门也要定时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力度,让工作人员可以熟练了解与使用不同技巧与方式,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的正确应用。
需要关注到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与引导,让工作人员全面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条文,不能损耗国家利益的事情,此外也不能损害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出现伤害国家财产、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
国内管理组织需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成熟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系统、工作人员安排等,必须正确分类工作,明确不同组织要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任务。
另外,创建和发展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要全面满足广大民众的鉴赏与浏览需求。
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组织需要提高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管水平。持续优化以及健全有关保护制度与工作方案,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避免通过舍弃文物价值的方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工作水平,确定不同群体的保护责任。
必须参考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进行正确的考评和评估,规范以及约束工作人员的错误行为,且在合适的时候为工作成绩良好的工作人员提供奖励,充分刺激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另外,还需要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换言之,必须强化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作用与价值,需要自觉提高自我能力,从自身做起。
此外也要参考国内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实状况,创建高效且可实施的管理制度。根据管理制度贯彻和实施,提高监督力度,不断优化以及健全现有制度。针对全部工作部门开展科学规划与整理,面向整个社会推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广大民众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4 结语
目前,我国数字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随之增加。国内相关组织需要参考物质文化遗产遇到的现实问题,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创建成熟且高效的数字媒体技术管理基地,从根源上妥善处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遇到的诸多问题。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加快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度,可以全面达成永久性保存目标。
此外,国家还要修订与保护数字媒体艺术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法律条文,且把以上制度使用到现实中,促使其得到民众的认可与支持,最终保证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尽快地使用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