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1-08-09周慧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南京长江大桥红色经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周慧

摘   要: 红色经典就是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对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想信念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思政教育与红色经典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运用红色文化对学生开展生动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红色经典共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红色经典的代表。

关键词: 红色经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由中国自主设计,该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为双层式结构,有“争气桥”之称。人们走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三面红旗、工农商学兵雕塑、桥栏浮雕、桥身标语、玉兰灯、双曲拱桥等红色符号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与象征意义,跨越时空,成为长江桥梁中独特的红色经典,是中国人民不仰人鼻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象征和精神图腾。南京长江大桥以多元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大学生,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为学生所感知和接受,有利于对学生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

一、红色经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红色经典可有效充实教育内容。

红色经典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直观生动的教育资源,利用和开发红色经典,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详细的内容,让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有效改进教育现状,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南京长江大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作为教育内容,在美貌之外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科技和人文成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形态内容,有着精神形态的内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建成,素有“争气桥”美誉的南京长江大桥,远观给人一种壮美之感,近感给人一种庄严,同时作为“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着厚重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给人以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共和国的辉煌,以多元化魅力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及精神面貌。

2.红色经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VR技术等,将收集到的红色文化整理汇总,以视频或图片文字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内容,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兴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且教学不要局限于学校教室,结合红色经典,带领学生走出去,在南京长江大桥等教育基地组织社会实践,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教学实践。积极使用体验教学、访谈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注重情感体验,用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真实的人、事、情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

3.红色经典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理论课学习、座谈讨论会等,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国外的思政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还会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教育。例如美国会将一些纪念馆等资料视为基地及教材,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从这里可以看出,红色经典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提供有效的教育载体。南京长江大桥积淀的深厚底蕴,具有实践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深入挖掘,以此丰富高校德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利用红色经典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红色经典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为了更好地把红色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可以提取红色经典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编写相关教材,开设相关的课程,使红色经典走进课堂和校园。

一方面高校把红色经典整理汇编,作为辅助教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让思政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新教材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可开展系列专题教学或专题讲座等。一堂生动有效的思政课应该配合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争气桥》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通过图像的方式让历史事件更直观鲜活,以一种轻松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知识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不但在思政课中,还可在专业课等课程中强调实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该教育与各专业课或公共课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式效应。高等学府的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各种素材,发挥课程育人作用,落实教育质量。结合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分析论证。如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从思政角度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荣获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特别荣誉奖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展览。在绘画写生课中,可以带领学生到南京长江大桥写生。开展“画大桥”活动,组织艺术各专业多名同学报名参加。南京长江大桥是非常有名的地标之一,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能更好地了解长江大桥历史,并且在绘画时,了解大量有关长江大桥的历史知识和过往故事,激发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浓厚兴趣。开展主题性或专题性艺术创作——南京长江大桥建桥50周年专题展,针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形象用绘画、影像、歌曲、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查阅,梳理、分析,对大桥的背景、历史、意义有全方位的认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2.依托红色经典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深化实践教育。

红色经典往往有相关联的革命故居、文化遗迹、人物事迹等。高校可积极利用这些地方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根据教学内容,高校可以将课堂转移至教育基地,开展有效的课外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场景里深化实践教育。

高校可以采取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实践教育形式。如带领学生感受我国耗时八年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了解劳动人民的伟大,增添认同感和自豪感,感受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带领学生参观由大桥南桥头堡改造而成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学生通过参观纪念馆,了解大桥从动议到建设的过程,展现大桥建设参与者的风采,以及大桥工程在桥梁结构、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突破。再如开展红色经典调查活动,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志愿服务队、南京长江大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等,了解大桥形象结构、保护措施等资料,采访参加大桥建设的优秀建设者或人物,对南京长江大桥及大桥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为近距离接触和考察长江大桥,可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南京长江大桥调研小组师生前往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实地调研。鼓励师生在炎炎夏日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调研,感受“争气桥”的魅力。还可以在特殊时刻组织学生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从2018年12月开始,经过792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上千工人用辛勤和汗水修复好这座饱含南京人半个世纪记忆的大桥,以全新的面貌恢复通车。在12月26日至28日的开放日里,组织学生上桥参观。随着活动的开展,不少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參观、访问、调研系列活动中树立了爱国主义情怀。

3.借助紅色经典繁荣校园文化,营造特色的文化氛围。

首先,校园环境建设中应有意识地增加红色经典内容。如在校园中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文化长廊,长廊选取玉兰花灯、桥栏雕塑等大桥元素进行设计,讲述大桥故事。整理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的工农商学兵雕塑等图片,利用校园中的灯箱、横幅、宣传栏等校园景观展示,举办南京长江大桥图片展,也可以在校园建筑,如文化长廊两边上手绘大桥。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营造南京长江大桥元素的氛围,营造具有特色的环境。将红色文化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设计具有红色特点的遗产、建筑等,建设红色经典特色人文景观,形成浓厚的、红色的校园文化。其次,开展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高校可以根据红色经典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校园活动,开展红色艺术展演和文化创作活动、组建文化社团,开展主题手绘、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4.搭建相关网络平台,加强网络育人。

(1)开发师生的交流学习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应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红色经典相关的新专栏,充分发挥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网络平台便捷等优势。如打造学生学习云课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可以以云实践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如结合南京南京长江大桥文化资源,优选教师拍摄了多个实践教学视频,开设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全员打卡南京长江大桥。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和习惯,即使宅在家,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或者登陆学习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跟随老师走过南京长江大桥、重温共和国奋进史:“这是南京长江大桥上巍峨矗立的桥头堡,鲜艳的三面红旗与米黄色的外立面在远处江面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辽阔、雄壮”。

(2)完善平台,建立公众号。

新时代新媒体快速发展,深深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校园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带来新的契机。如今校园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微信和QQ,随时用手机刷各类新闻、消息,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的主要媒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把红色文化的经典内容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选取南京长江大桥有教育意义的部分内容,如可以讲述大桥人克服各种困难建桥的故事,编写出有灵魂、有温度的故事,在读图时代,图片旁边写上一段故事文字,采用图配文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愿意去看、去听,明白其中的内涵。或是和南京长江大桥宣传部新媒体构建平台,将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通过公众号不定期推送给学生。

着力寻求红色经典与思政教育相契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学生在了解传承优秀的红色经典的同时,滋润心灵和思想,增强红色经典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欧巧云,甄凌.红色经典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范式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192(02):160-165.

[2]谭卓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三重路径[N].光明日报,2014-12-31(13).

[3]彭静.利用红色经典文学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智库时代,2019,215(47):68-69.

[4]谢辉.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治理之道[N].人民日报,2019-09-09(13).

[5]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

本文为2018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思政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018SD020。

猜你喜欢

南京长江大桥红色经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长江大桥新妆亮相
南京长江大桥志愿者14年救334人:尽力做盏油灯
LEAP OF FAITH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