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习得认知特性框架下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

2021-08-09孟庆岩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思辨能力大学英语

【摘要】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最终目标。随着人们对交际性语言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作为交际能力组成部分的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受到了重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用习得;大学英语;语用能力;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孟庆岩(1981.08-),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哈尔滨华德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哲学以及语言教学。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国际语言和交流工具。英语自正式纳入我国教育课程以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在1999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设立了口语考试,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确立了新的目标和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由于现实的种种限制,大多数大学英语教育并未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语言学者和教育者都意识到了作为交际能力组成部分的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如何将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融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一、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外语教学中分离出来的,早期的二语习得研究都以二語本体为主,注重语言形式习得如语音、 形态、句法等的研究,之后在心理学、认知学研究的影响下开始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语用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较新的分支,近年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语用习得着重探讨的是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实施第二语言的语言行为和如何理解这些行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外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语言学习者单纯地学习目标语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虽然具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表达语用用意,有时既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真正意思也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就可能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败。这种与语法错误无关,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说话方式或行为不当而引起的交流问题被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称为语用失误现象。语用失误的频繁发生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较低。尽管对语用失误的成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从语用习得认知特性来分析文化差异和语用负迁移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1. 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离不开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在社会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表达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族语者之间也会有交流误解,在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流中更容易发生了。以我们最常交流的中西方茶文化为例,大学英语课本中有一篇介绍茶和咖啡在西方人心中地位的小文章,文中红茶、绿茶的英文表达分别是“black tea” “green tea”,这里红茶“black tea”的表达是英国人常用的,我们好奇为何不能用“red tea”的同时发现在美国或者新加坡等国家红茶用的正是“red tea”。类似这种英语文化中的小细节便是由不同的文化环境所造成的。

2. 语用负迁移。虽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必修课,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各种媒体的主导语言还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由于母语和中国文化已经深入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将汉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到英语中。而汉语和英语的差异较大,更多起到的是负迁移作用。比如,谦虚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般对别人的赞美总是进行否定或谦让式的回应“不行,不行,差得很远”。但在使用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此类赞美常常使用感谢并自我肯定的方式进行回应,如“Thank you. I tried my best”。又如,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你吃饭了吗?”“到哪儿去啊?”,我们都清楚这些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提问,仅仅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但如果我们跟一个外国人打招呼时说“Have you had dinner? / Where are you going? ”,就会让人觉得很奇怪。这种语用负迁移不仅体现在语用交际中,在语音语调、词汇应用、句法上对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和全方位的,这在英语学习中将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二、语用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不同于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的抽象性,语用具有我们常说的“意会可以大于言传”的特点,重在结合情景理解来表达沟通。 “习得”(acquisition),指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习得法的核心是“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来学习语言”,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能力和习得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习者在“自然的吸收”状态下掌握语言。

教师作为语言学习者的向导和榜样,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英语语言和文化在中国的普及,英语已经成为人才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方面,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语用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让学生做语法结构、词汇的细致练习或模拟测试,极少关注与语言形式相关的语用知识的介绍。很多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尽管有相当大的词汇量,良好地掌握语法规则,成功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却经常为在现实环境中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士沟通无效,不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困惑。他们能够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在真实的交际中却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如果大多数学习者都不会使用这门语言,这表明英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的,这是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协调发展的结果。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发展语用教学成为提高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英语的大多数大学生很难有机会深入英语语言社区体验一段时间,英语课堂就是学生们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最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

语用能力是指一种能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根据语境适宜、得体、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思辨能力主要是思考、判断与辩证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能够使人说话逻辑性更强,符合常识,有理有据,从而更有说服力。英语语用能力主要是指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英语学科的“思辨能力”相当于语言思维能力,是指结合教学方法、社会技能和人文社科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地以辩证角度去思考英语语言学科的技能。英语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可习得的,也是可以系统教授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语用能力培养其实就是思辨能力培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语用教学是大学生语用能力习得的关键所在,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师生对英语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视。目前许多大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目标较为简单,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而且很多都只是为了应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也是通过考试或者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认定等,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学生为应试而学习,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缺乏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更不用说综合应用能力了,必然不符合职场和社会需求。所以提高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对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完成实际交际任务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构建有效的培养模式。当前大学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有较为清晰明确的目标,涉及英语听力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但除了这些基础能力之外,教师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模式限制,寻求解决低效的教育培养模式的方式和方法,提升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路径,比如,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方法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

明确教育目标层面,教师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还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可以把语用语言知识融入话语、语法及词汇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通過介绍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把文化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社交语用能力之目的。只有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共同提高,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当前的评价体系最主要的方法是考试,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不够客观的方法是应该摒弃的,评价应该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比如答辩、社团、演讲、问答,甚至是和人实际交流等等方式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以及不足的地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以及相关实用技能。

最后,提升英语素质教育方面,在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市场环境中,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已不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素质。大学生要掌握的不只是这门语言,还有相关的语言文化和思想。在重视教师英语文化修养的同时,优化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式和优化评价体系,将语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当前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加专业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Robert E C. The Role of Pragmatics in Second Teaching[D]. SIT Graduate Institute, 2009.

[2]Anton M. The discourse of a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 in the L2 classroom[J]. The  Modem Language Journal, 1999(83):303-318.

[3]刘润清,刘思.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和影响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10.

[4]何自然,张巨文.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 2003(4):3-8.

[5]马刚.浅谈“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评《英语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9(2):127.

[6]何自然.在语用学指导下发展语用能力[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2):1-8,53.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思辨能力大学英语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