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分析

2021-08-09姜彦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护理价值

姜彦

摘  要:目的  分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研究人员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科室内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的100例,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对这100例患者的进行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低于研究组,研究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对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手术室护理配合;疾病护理;护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90-02

下肢骨折患者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外伤[1]。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更好地阐述自身的病情,满足患者此时护理需求[2]。开展心理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体恤并且照顾患者的心情,改善患者由于外界不良原因导致的负面情绪滋生情况。研究人员为了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使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现列举100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展开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员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的100例,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配合。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42.26±5.69)岁;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5例,暴力受伤15例,坠落事故1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42.65±5.55)岁,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6例,暴力受伤15例,坠落事故9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要求;②经过医生的研究分析解释,下肢骨折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③下肢骨折患者没有死亡风险。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的下肢骨折患者;②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下肢骨折患者;③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下肢骨折患者;④年龄在70岁以上的下肢骨折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简单的心理护理、综合评价护理以及术后护理。

研究组行手术室护理配合,主要包括:①术中护理。a.护理人员在最开始跟患者接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自身手中的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核对,保证患者与患者资料的一一匹配,进而为后续开展的治疗以及护理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b.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开展前,对手术过程当中可能会使用到的敷料、手术器械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共同清点敷料医用器械等物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并且将其及时记录在手术护理的记錄单上。c.在输血前需要再次确认患者的住院号、血型以及姓名等。根据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以及不同骨折部位,正确安置患者的体位,保证规范使用电刀。d.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建立并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所有手术均应进行物品清点;建立预防手术异物遗留操作规范以及物品数目不清或完整性不确定时的应急预案;手术物品清点前、后,巡回护士须保持手术间整洁、地面无杂物;台上所使用的敷料必须附有X线显影条,清点时必须完全展开,不要重叠,并检查显影条是否存在和完整,术中不得剪切及随意挪用;手术物品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空腔脏器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②术后护理:在对患者创口具体缝合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清洁患者伤口附近的血迹,同时对伤口进行包扎。观察患者皮肤的受压情况。在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护理人员需要督促患者适当进行一些运动,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类型以及运动强度,加快身体的恢复。护理人员观察牵引肢体的摆放位置、力线是否合适,保证牵引绳的与患者的大腿保持平行。

1.4  评判标准

护理满意度量表(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更高。满意度量表指标为:患者的住院时间评价(0~100分)、并发症评价(0~100分)、情感健康(0~100分)以及心理健康评价(0~100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情感健康评价+心理健康评价)/4。

评价患者护理效果,根据患者的护理质量高低患者将患者分成护理显效、护理有效以及护理无效。护理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护理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无效为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加深的趋势。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SSPS 2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对比两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情况,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研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综合评价护理则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开展对应的针对性的护理服务[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同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以及学历水平,用患者可以接受的话语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改善患者由于陌生环境、病情困扰以及对疾病的未知恐惧导致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信任建立,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采取心理疏导。制定手术室消毒制度,要求每一位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严格根据消毒制度开展对应的消毒工作[4]。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减少医护人员出入手术室的频率。非医护人员不能进入手术室内。在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护理人员需要督促患者适当进行一些运动,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类型以及运动强度,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牟琳[5]的研究互证,证明其自身的研究有效性。

综上所述,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在同样一段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由于下肢骨折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響。通过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有效开展,可以提高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卜柳琴.观察浅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06-107.

[2]刘捷.浅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71-272.

[3]张佳,徐志强,罗啟凡.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1):188-189.

[4]单华.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168-169.

[5]牟琳.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15+128.

猜你喜欢

护理价值
柔性管理应用于肝胆胰外科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护理干预在联合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前降钙素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作用探析
自护教育在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探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孕妇生活质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穴位按摩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分析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分析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