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驴皮记》中福多拉的爱欲观

2021-08-09邹余静

文学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伦理

邹余静

内容摘要:在《驴皮记》中,福多拉以其对待爱情热切而冷酷、对待欲望的狂热与淡漠的矛盾交织态度引人深思。本文将从福多拉爱欲观的外在表现、根源追溯、意义探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个体、社会、文化等多维因素溯源福多拉爱欲交织、欲重于爱的爱欲观的形成,并于价值、情感、伦理等多个方面追问其对于人生、社会的意义与启示所在。

关键词:《驴皮记》 爱欲 伦理

作为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福多拉面对爱情既热情又冷漠,面对欲望亦狂热而淡漠,总体呈现出一种冷热交织的矛盾状态。然而在这表面的割裂与混乱背后,福多拉的爱欲观却无比清晰地呈现出爱欲交织、欲重于爱的倾向。对福多拉的爱欲观进行追根溯源,我们能够发现个体经历、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传统在其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福多拉”式的爱欲观亦于价值商榷、情感警示及伦理启示等方面给予我们无尽启发,从而以更加理性、明确的态度追寻人生意义、实践社会伦理责任。

一.福多拉爱欲观的外在表现

在《驴皮记》中,福多拉面对爱情与欲望总体呈现出了一种热情与冷漠相交织的矛盾状态。她渴求爱情的滋润,广泛接受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男性的追捧与爱慕,同时又无法将欲望与爱情相割舍,既迫切地借助爱情来实现自身欲望的满足,同时又警惕爱情对自身财富地位所构成的威胁,终显矛盾与混乱。

1.冷热相对

福多拉对待爱情与欲望都呈现出了一种既热情开放而又冷漠封闭的割裂态度。对待爱情,福多拉容许男人们环在她的周围倾诉爱慕,却从不允许他们跨越界限,和自己成为真正的情人。例如福多拉允许“任何人”都可以到她的闺房一览,借此吸引了不少追求者,却从来“不肯委身给任何人”。她不抗拒男性向她倾诉爱慕之情,甚至间或就会以充满柔情的话语熨帖他们的心灵。但同时她却从不让男人们得手,时时强调两性间的距离。对待欲望,福多拉从不掩饰自己的狂热。她既不遗余力地用各式名贵珍宝装饰自己的房屋,又格外注重自己的外貌服饰与马车包厢是否足够新潮华贵,恨不能使其他人都拜服在自己的美丽面容与高贵地位之下。但她也曾表现出对欲望的消极态度,在临睡的深夜发出痛苦的叹息与呼号。福多拉汲汲于满足名利欲求,但她内心深处亦隐藏着对名利欲望背后空虚生命的感慨。因此来看,虽然福多拉对待爱情冷多于热,对待欲望热多于冷,但总体仍呈现出冷热相对的状态。

2.爱欲交织

福多拉更多地赋予爱情以欲望的内核,使得爱情不再纯洁,而与欲望杂糅。从接受爱情这一角度来看,福多拉所接受的爱慕之情无一例外都能够满足她的部分欲望。如接受众多追求者的无尽爱意,能够让福多拉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又如吸引艺术家、有权势的人和投机家们到她家来,福多拉就能够远扬她的名声,够得更高的地位。福多拉之所以接受数目如此庞大的爱意,根本上还是离不开她内心欲望的驱使。

而从施舍爱意这一角度来看,由于福多拉多次表示对男性的“永不属于”与“永不相爱”,并且将婚姻视为“买卖”,我们便能够清晰地看到她风流的面具下无情的内心,听到她隐秘而熱情的对欲望的无限歌颂。福多拉常常带着多情的微笑,披着柔弱的外衣,以伪装的无限柔情换来男性的臣服与献媚,借此来证明自己的魅力。这既能满足她的虚荣心或好胜心,还有利于她将金钱与地位揽入怀中。例如福多拉曾向拉斐尔写了一封带有“回心转意”信号的书信。这封信不仅使得心情近乎绝望的拉斐尔重新感到爱情带来的狂热的快乐,愈发的死心塌地,还使得福多拉到手了与拉斐尔的表哥,纳兰瓦公爵见面的机会。通过向纳兰瓦公爵施展她的全部魅力和前所未见的迷惑力,福多拉使纳兰瓦公爵也拜倒在了她的裙下,顺利保全了自己的财产和地位。并且结合福多拉曾经对拉斐尔说过的一句话,即“我会一直有钱。有了金子,我们早晚能够创造出为我们舒适所必需的爱情”①来看,福多拉眼中的爱情不仅能够随着欲望的需求变化而转变姿态,更是一种满足欲望的工具,既能够慷慨接受以满足她的虚荣心、慰藉她的孤独感,又能够审慎施舍以换取名利欲望的满足,保证钱财与地位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于福多拉来说,欲永远是重于爱的。

3.冷热爱欲相纠缠的矛盾性

福多拉的爱欲观冷热相对、爱欲交织的外在表现看似清晰分明实则纠缠难分,总体呈现出同一性与斗争性相辅相成的矛盾特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状态,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福多拉对于爱情以及欲望冷漠或热情的态度相互依存而相互转换。我们无可否认福多拉的冷漠出于其热情的倦怠,同样也能够发现热情逐渐冷却后逐渐归于冷漠的趋势方向。同样,福多拉执着于追逐爱欲,但她既沉溺于追求欲望的满足,也渴慕于获得爱情的慰抚。她时而无情,时而魅惑,实际上也真切折射出了她对于爱情欲望以及相关态度转换的矛盾心理。在冷热爱欲的纠缠过程之中,福多拉既不能果断抛弃爱情或欲望,同样无法稳定对于爱欲的冷热态度,本质上将其充满矛盾斗争的心灵割据过程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窥见存在于福多拉爱欲观中的矛盾性。

二.福多拉爱欲观的根源追溯

福多拉所产生的如此几近于偏执的爱欲观,从一方面来说,它是受福多拉个人生平经历影响下、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是特定社会环境对福多拉个人观念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的产物,并且受到了文化传统不容忽视的熏陶。

1.个体经历

福多拉是平民出身,过去也曾是一个贫穷的姑娘,是她与俄国伯爵的关系使她拥有了后天的财富与地位。然而早年的贫穷生活并没有塑造出福多拉节俭而朴素的生活观念。似乎曾经吃够了贫穷的苦,福多拉反而走向了另一个仇视贫穷、歌颂富裕的极端,热衷于将名声地位与钱财宝物收揽怀中,并肯定自己将“一直有钱”。福多拉对于名利的热忱不仅仅体现在她刻苦学习言谈举止以顺利地融入上流社会的行动上,还体现在她与德·卡里利阿诺公爵夫人等人的亲密的交往,以及与其他上流权贵的往来纠葛之中,同样也体现在她对待衣食住行极尽奢华、面对爱情避而远之的态度上。福多拉通过个人的聪明才智与艰苦的学习抹除了她平民出身的大部分痕迹,为获得良好的名声与大笔的金钱做下充足的准备,也确实大获成功。然而她一切行动的根源仍然是她曾经生活于其中而不愿再经历的贫穷生活,这是她过分追求欲望满足,极端蔑视男女爱情的爱欲观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

2.社会影响

福多拉的爱欲观,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名利观与爱情观的折射,即名利欲望能够制造爱情,而爱情不能与名利欲望相抗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了财富,就相当于拥有了权势地位,即能在社会上立足,也将能够制造爱情。而没有足够钱财权势的男女则既不能拥有所谓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将在爱情这一领域中丧失自我的主动权。脆弱的爱情难以与坚硬的金币相角力,一如早时痴情的波利娜因贫穷被拉斐尔舍弃,美丽的阿基莉娜因一笔遗产被情夫抛弃。就连那一位阿尔萨斯寡妇,也因为年金不到五万法郎而被拉斯蒂涅扔弃。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财产与名声不仅仅是女人唯一的依傍,同时也是男人永远的向往,拥有了此二者,即使是爱情也能够被塑造。且正如福多拉所言,男人不仅会榨尽女人的爱情,还会占取她们的金钱,最后将她们遗弃在草席上。从社会群像中我们便能发现以金钱为代表的名利欲望的牢固地位以及爱情的脆弱性,那么“福多拉”式爱欲观的出现也顺理成章了。

3.文化传统

欧洲文化传统中爱欲对立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尔扎克笔下福多拉爱欲观念的生成。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鲍萨尼亚将受肉体吸引而生发的爱称之为下等的、凡俗的爱,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文化传统中,爱与欲的分离使得爱情向高尚靠拢,而肉欲则趋于被分裂的卑贱之中。福多拉重视欲望,实际上并非沉溺于肉体之类的追求之中,而是倾向于获得钱财欲望的满足,却也能与凡俗卑贱的“欲”趋于统一。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福多拉的“爱”也与柏拉图所提出的“精神”之爱相呼应,较为严格地划清了与身体肉欲的边界。但福多拉的“爱”却也与其对于金钱的物质欲求相互纠缠,更不用说趋向于真正的“善”和“美”。因此来看,巴尔扎克笔下对于福多拉爱欲观的书写虽将爱情与肉欲相分离,对于文化传统有所沿袭,但与此同时也以金钱替换肉体,使得爱欲观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下等而凡俗的色彩,折射出当时时代背景下“福多拉”式爱欲观追求低劣金钱欲望、忽视高尚纯洁爱情的普适性特征。

三.福多拉爱欲观的意义探究

“福多拉”式的爱欲观既广泛存在于巴尔扎克所构建的小说世界之中,同样也存在于现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在阅读《驴皮记》之后,我们也很难不对如此价值观念存在的价值意义产生怀疑。“福多拉”式爱欲观的普遍存在现象看似实际合理,实际上却折射出了包括当时社会以及当下社会中存在着的情感与伦理道德危机。

1.反思主流价值观念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尾声中表示,福多拉无处不在,“如果你愿意这样说的话,她就是整个社会”②。“福多拉”式爱欲观虽有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因为追求名利欲望的满足是当时乃至今日社会中不可回避的主流话题,但这一观念所包含着的极端价值取向是否具有普适性与正确性仍有待商榷。首先,满足名利欲望并非是所有人的价值标准与人生目的。例如波利娜在继承财产前后都深深爱着拉斐尔,而她的母亲在富裕之后也同从前没什么两样,她们个人都对名利欲望的满足不甚在意。因此名利欲望固然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卓然的地位与影响力,然而它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同的人生的终极意义。“福多拉”式的爱欲观席卷整个社会,无疑全盘否定了其他身处贫穷之中而自得其乐的社会群体的生存意义。况且一个名利欲望至上,极端贬斥爱情的社会不仅仅否定了爱情,它同样否定了包括真诚在内的良好品格以及包括自由在内的正当权利。由此回首今日社会生活,我们不能不对主流的价值观念进行商榷,以此来追寻自己真正认同的人生意义。

2.探讨情感地位价值

“福多拉”式的爱欲观将名利欲望的满足这一爱情附加产物捧之高位,忽略并否定了爱情的本质价值与意义,很难不引发人们关于情感危机的讨论。以爱情为代表的人类情感的价值意义真的能够忽略不计吗?舍弃爱情乃至其他情感所带来的空虚与痛苦真的能够被轻易地承受吗?福多拉于华丽的房间内感慨人生的空虚,在床上翻来覆去并发出痛苦的叹息。拉斐尔沉醉于甜蜜的梦幻中,注视着波利娜与小猫游戏。两厢对比之下,即使名利欲望带来了虚荣心被满足的快乐与高贵身份被一再肯定的满足,似乎也敌不过孤寂与空虚,那么对于舍弃情感的警示也油然而生了。情感的舍弃看似轻易,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够保持一颗坚强的、无需情感抚慰的内心。当拉斐尔满足了他幻想中的名利欲求时,他首先告别了他纯真的友情,随后又告别了他心心念念多年的主仆情谊以及师生情谊,本以為能享受名利的快感,他却成为了一具没有魂灵的孤寂的肉体。由此,我们便能看到情感对于人本身的重要意义,领悟这警示背后关于人生在世需得重视包括爱情在内的情感的真谛。

3.重视实践道德责任

在《驴皮记》中,“福多拉”式的爱欲观广泛存在于包括福多拉、拉斐尔以及拉斯蒂涅在内的大多数人身上。他们往往在某个阶段将欲望的满足视为生命唯一,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幸福,也要将金钱名利揽入怀中,却往往忽视了对于己身的道德鞭策。而时至今日,“福多拉”式的爱欲观也仍未流露出一丝衰惫的颓势。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之中,制约人们言行的已不再是伦理道德,金钱控制一切,而人们也试图掌控金钱,借此以掌控世界。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普适价值也很难不将社会引向道德衰败的漩涡。金钱及其背后的附加特权能够将重塑社会行为准则,改变社会构成模式,甚至还能够抹杀道德规则,从多方面对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进行打击。当金钱成为人际关系运转的主要齿轮,道德便将失去原有的底线与效力,终以非必需品的身份悄然退场。由此两厢结合来看,我们不能不对“福多拉”式的爱欲观抱以最大的警惕,在把握金钱的合理价值的基础之上重点展开社会道德伦理体系的加强建设,积极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综上可知,福多拉的爱欲观受个体经历和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文化传统的侧面影响而呈现出冷热相对、爱欲交织且欲重于爱的矛盾性外在特征。同时,在面对“福多拉”式的爱欲观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它的意义内涵,既要商榷其观点的普适性与正确性,又需领会其中包含着的关于重视情感意义、伦理价值的警示意味,以此来理性看待人生的意义与真谛,肩负起社会道德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责任。

注 释

①[法]巴尔扎克,《驴皮记》,郑永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第101页。

②[法]巴尔扎克,《驴皮记》,郑永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第204页。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伦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科技要创新伦理须先行
科技伦理
《女勇士》中的女士之勇
AI伦理和法律研究刻不容缓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家庭伦理剧的研究文献梳理研究
家庭伦理剧的研究文献梳理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