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化模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09冉晓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冉晓红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极大丰富,这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重视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能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生活化模式  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和青少年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法不可违等内容。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法治知识,提高初中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对于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而言,大多数课堂仍然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化案例进行分析教学,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知识的兴趣。

一、道德法治教育意义

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但能够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还可以使初中生具备更加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国家对初中生的教育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是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之一,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我國初中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含有暴力、违法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违规违法信息的判定能力不足,自我防范意识较差,极易被违法信息所误导,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对初中生的人格形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断增多,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在我国国家法律规定当中,初中生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当在初中校园出现暴力事件时,有关法律规定无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有效的处罚,所以导致一部分初中生有恃无恐,无视学校纪律、国家法律规定,造成了初中学生暴力事件频发。所以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开展一系列的道德法治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保障初中教学质量①。随着我国“五育并举”教育观念的提出,学校应当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这五育培养之前,首先应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道德与法律意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如今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占比率较高,家庭构成单一,孩子成为三代人的重中之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得很多学生道德感缺失,在家中体会不到父母辛苦,在学校中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学。针对这种道德教育缺失的情况,在初中大力开展道德法治教育,能够及时帮助初中生纠正言行,使之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网络信息、校园暴力、家长溺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一部分初中生出现无视法律法规,缺失道德观念等突出问题,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道德法治教育能够及时纠正青春期学生的错误观念,增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而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而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作用

通过前文道德法治教育意义的探究可以得知,我国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时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对这个问题探讨之前,还需要简单说明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如何帮助初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道德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学生法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还可以提高日常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剖析社会现象,从而提高道德法治课的教学效果。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践行,还能够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新时期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②。对学生进行生活化道德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生活化的教学视野确定好教学的任务目标,同时还应当利用生活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讲述道德法治课程的知识,使之深入浅出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在初中阶段进行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发掘身边事例为学生进行道德法治现实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道德与法律的界定,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真、善、美,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践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做法进行讨论。

1.道德与法律区别

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区分道德与法律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两种概念更加清晰。道德所管辖的范围比法律管辖的范围大,但是法律比道德更加具有强制力度。我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概念区分的过程中就率先利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理清了二者的概念,教师会为学生列举一些词汇,让学生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例如当学生看到“暴力”“偷窃”“考试作弊”等等词汇时,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将看到的词汇与违法犯罪联系到一起,看到例如“见义智为”“奋不顾身”这一些词汇时,学生则将这些词汇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之后教师会将学生看到的词语进行造句,例如“当看到暴力行为发生时应当见义智为”,“暴力”是违法行为“见义智为”是一种道德行为,通过简单的词汇造句,向学生阐释了一种清晰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区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要编写一句既包含违法犯罪又包含道德义务的句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提高道德法治教学水平③。通过生活化模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区分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在学生能够清楚地分清二者概念之后,我进一步运用生活化模式的教学,对学生分别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

2.道德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其次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教育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较易接受。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适应初中生生活实际的道德案例,进行讲述。在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情景问题设置两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具体讲解。如一些教师就利用现在网络上热议的“女大学生跪地救人”的事件为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这种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系列情景问题,提出“如果你是这位学生应该怎么做”“作为事件旁观者会产生怎样的思考”等问题,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换自己的思考与观点,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救人这件事需要勇气,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救人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教师在听取学生观点时应当保持客观的立场,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④。讓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实践是一种充满勇气的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道德案例,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理解到道德实践“知易行难”的道理,促进学生践行道德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善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传统道德意识铭记于心并努力践行,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3.法治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向学生阐明法律中所包含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现阶段适应初中学生的一些法律条文,如初中学生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当肩负起受教育的“义务”,再例如学生有“自觉维护国家形象”的义务,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法律其实离自己实际生活并不遥远,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条文专业性强,初中学生理解时较为困难,故在日常教学中用生活化模式教授法治知识,更能够浅显易懂。在初中学生法治教育中,还应重视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维权的知识传授,我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搜索中学生受到不法侵害案件,精心筛选适合我们民族地区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细心分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自我保护的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后的维权能力。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分析,让学生明白违法犯罪无处不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直面暴力犯罪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在法律知识与案例展示教学完毕之后,教师会让学生展开讨论,以“校园暴力”这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违法犯罪事件为例,帮助提升化解校园暴力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⑤。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再将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育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比暴力更能有效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化模式的法治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让学生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违法与犯罪其实只有一步之遥。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会学生法律维权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生活化模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内容,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高。在纠正学生思想偏差,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让他们懂得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同时,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注释】

① 曾小玲.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71.

② 高洪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8):114.

③ 赵剑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1):147.

④ 李庆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学周刊,2019(8):101.

⑤ 丁珊.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 基础教育论坛,2018(42):38-39.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