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二陈加减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痰袭肺型)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8-07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450000吕品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450000)吕品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常见的特殊类型哮喘,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性的慢性咳嗽,发病初期具有隐匿性,易因错误诊断错失治疗时机。据数据显示,CVA在慢性咳嗽中占比达57.3%,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典型哮喘,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西医治疗CVA主要给予茶碱类、激素类药物及支气管药剂等,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易反复发作。近年中医药在CVA治疗中广泛应用,中医认为,“喘”、“咳”病因复杂,《黄帝内经》有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治疗应以化痰疏风为基本原则。本研究选取我院110例风痰袭肺型CVA患者,分组探讨自拟二陈加减方的应用价值,期望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风痰袭肺型CVA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对照组(n=55)。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26±1.57)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7.72±1.68)个月,存在咳痰者3例,存在咽痒者18例,存在胸闷者9例,存在气急者13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5.65±1.83)岁,病程2~17个月,平均病程(6.54±1.61)个月,存在咳痰者4例,存在咽痒者20例,存在胸闷者8例,存在气急者15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病情诊断均符合《中医内科学》风痰袭肺型CVA诊断标准[2]及《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诊断标准[3];入组前1个月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患者及家属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存在除CVA外其他呼吸道疾病;存在严重肝、心、肾等器质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1个疗程14 d,持续治疗5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加用自拟二陈加减方,药方组成:法半夏10g,蜜麻黄5g,百部15g,紫菀15g,莱菔子15g,炙甘草5g,化橘红10g,茯苓15g,地龙15g,厚朴15g,紫苏子15g,僵蚕15g,水煎煮取汁300ml,1剂/d,分早晚2次温服,150ml/次,1个疗程14d,持续治疗5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咳嗽消失,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95%为临床治愈;咳嗽明显改善,积分改善率达70%~94%为显效;咳嗽有所改善,积分改善率达30%~69%为好转;咳嗽未改善,积分改善率低于30%为无效;将临床治愈、显效、好转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咳嗽症状评分:咳嗽症状严重,无法日常生活及夜晚睡眠(5分);咳嗽症状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及夜晚睡眠(4分);咳嗽症状较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及夜晚睡眠(3分);1天内咳嗽超过2次(2分);1天内咳嗽1或2次(1分);无咳嗽症状(0分)。③中医证候积分:咽喉发痒评分[发痒严重(3分)、较痒(2分)、无发痒(0分)];舌质[发红(2分)、正常(0分)];咳嗽程度[剧烈(8分)、较重(6分)、较轻(4分)、偶尔(2分)、无咳嗽症状(0分)];脉象分级[滑脉或弦脉(2分)、正常(0分)];咽喉红肿分级[明显(3分)、较红(2分)、微红(1分)、无红肿(0分)]。④血清炎性因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与对照组76.36%(42/55)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较高(P<0.05)。
2.2 咳嗽症状、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咳嗽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附表1 两组咳嗽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时间 组别 例数 咳嗽症状积分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观察组 55 9.35±1.06 9.55±1.28对照组 55 9.72±1.20 9.45±1.37 t 1.714 0.396 P 0.089 0.693治疗后 观察组 55 4.12±1.15 2.14±1.27对照组 55 4.97±1.56 3.28±1.33 t 3.253 4.597 P 0.002 <0.001
2.3 血清炎性因子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IL-12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附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IL-6(ng/L)治疗前 观察组 55 1.62±0.15 1.65±0.14 29.58±3.58对照组 55 1.60±0.14 1.63±0.14 29.22±3.42 t 0.723 0.749 0.539 P 0.471 0.455 0.591治疗后 观察组 55 3.93±0.43 0.72±0.12 16.84±2.86对照组 55 2.66±0.18 1.03±0.13 21.26±2.97 t 20.204 12.995 7.950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数 IL-12(pg/mL)TNF-α(μg/L)
3 讨论
CVA为常见内科疾病,西医临床主要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本研究所用沙美特罗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改善气道流通;替卡松可缓解气道内炎性反应,提高肺功能,减轻咳嗽,但长期疗效不佳。
中医认为CVA属“顽咳”、“肺痹”范畴,病因复杂,但遵循“怪病从痰治”“风为百病之长”的原则,定为风痰袭肺证,给予自拟二陈加减方治疗,二陈汤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化痰燥湿、和中理气之功效,是祛痰的基本方,符合CVA病机病因治疗原则。自拟二陈汤加减方由法半夏、蜜麻黄、百部、紫菀、莱菔子、炙甘草、化橘红、茯苓、地龙、厚朴、紫苏子、僵蚕等药物组成,其中法半夏、化橘红、厚朴具有化痰燥湿之功;蜜麻黄、百部具有止咳润肺之效;紫菀、炙甘草具有润肺平喘、温化寒痰之用;莱菔子、紫苏子具有化痰降气之效;茯苓具有渗湿祛痰之效;地龙具有平喘清热之功;僵蚕具有息风化痰之功[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自拟二陈汤加减方可缓解咳嗽、气道痉挛症状,其中蜜麻黄能促进气道痉挛缓解,紫菀可起到清痰的效果,炙甘草中的白三烯成分可预防过敏及炎症反应[5]。本研究给予CVA患者自拟二陈加减方,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的76.36%,咳嗽、舌质、咽喉发痒、脉象、咽喉红肿等证候改善程度亦大于对照组(P<0.05),可见,自拟二陈加减方治疗风痰袭肺型CVA疗效肯定,可有效促进症状缓解。
IL-12、TNF-α、IL-6是引起气道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其中IL-12促进Th1(辅助性T1)细胞分泌并阻滞Th2细胞发生反应,TNF-α通过激发Th2(辅助性T2)细胞分泌引发气道高反应性,造成CVA病发,IL-6则对整个CVA炎性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阻滞Th1细胞分裂,使炎性反应加剧[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2、TNF-α、IL-6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提示自拟二陈加减方用于风痰袭肺型CVA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自拟二陈加减方治疗风痰袭肺型CVA疗效可观,能促进炎症反应缓解,对症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