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鉴别价值

2021-08-07王荣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低剂量良性螺旋

王荣平

(北京小汤山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2211)

肺部小结节又被称之为孤立性肺结节,该病是临床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具体是指边缘清晰、直径≤3 cm、单个存在、影像不透明的病变[1]。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更新换代,该病的检出率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恶性质,且体积较小,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进行鉴别,以免出现误诊的情况。提高该病的检查准确率,这需要应用合适的、高新的、精密的影像学技术,同时还需要影像学专家熟练掌握该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的数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体检筛查出肺部小结节患者80例作为检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48.24±3.46)岁;结节区域:左肺43例,右肺37例;结节最大直径为2.01 cm,最小直径为0.76 cm,平均直径(1.34±0.42)cm。

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查体、胸片、C T等基础检查确诊为肺部小结节;(2)病理活检进一步诊断为肺部小结节;(3)结节直径≤3 cm;(4)影像学等临床资料完整;(5)无放、化疗史;(6)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不能进行本研究所用影像学方式检查者;(2)对本研究所用对比剂过敏者;(3)有严重认知异常、精神障碍者;(4)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6)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仪器和设备:GE Revolution CT。首先将患者体外金属制品清除,避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患者维持仰卧位,头部首先进入CT机,双臂上举环抱头部。扫描开始位置位于胸锁关节上方5 cm位置,设置层厚为5 mm,叮嘱患者深吸气屏息开始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肺尖-肋膈角,用以确定肺部小结节的位置。CT扫描参数设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螺距1.5;层距5 mm;层厚5 mm;重建参数设定:层距1.25 mm;层厚1.25 mm;肺窗:ww1 500 HU、WL-600 HU。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选取结节显示最大的中心层面,并沿着结节上下各2 cm范围进行扫描。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生产企业:浙江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053),对比剂流速4.0 mL/s。获取对比剂注射完成后不同时间的扫描图像,扫描参数与上述扫描一致,并将其上传至工作站,将图像进行重建,影像学分析选择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测量和记录不同时段的平均CT值。

1.3 观察指标

(1)以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确定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2)对比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影响学特征,其中包括边缘的清晰、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毛刺征情况及内部结构的均匀、钙化、卫星灶情况;(3)对比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不同时段的动态增强CT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

病理活检中80例肺部小结节中良性结节32例,恶性结节48例,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病理活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例)

表2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比较(%)

2.2 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比较

在边缘成像方面,良性结节多数是清晰,恶性结节多数是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在内部结构成像方面,良性结节多数钙化,恶性结节多数均匀。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各项影像学特征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星灶检出率数据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n(%)]

2.3 良、恶性结节CT值比较

在扫描30、90、180 s,恶性结节CT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良、恶性结节CT值比较(± s)

表4 良、恶性结节CT值比较(± s)

?

2.4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病理活检肺部小结节直径比较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直径(1.35±0.45)cm,病理活检小结节直径(1.34±0.42)cm,差异不显著(t=0.145,P=0.885>0.05)。

3 讨论

肺部小结节通常难以通过除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之外的方法来判断结节的良性或恶性,以往临床常用胸部CT来频繁检查肺部小结节的内部结构变化情况来观察结节的情况,用来进一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性质则需要进行增强CT扫描,但是常规剂量下即便能够很好地显示出肺部小结节的情况,但是对人体产生的辐射较大,患者通常难以承受频繁地增强CT扫描,从而影响了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当肺部小结节表现出恶性病变,便需要及时将结节予以切除术,否则就会进一步发展形成肺癌,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肺部小结节患者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式不但对患者本身,也对现代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关医学家提出应用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可以很好地降低CT检查的辐射量,相关研究表明[3],在应用CT低剂量扫描时,患者所承受的辐射量仅有常规剂量的1/20~1/3,由此说来,低剂量CT扫描不但仅对人体产生更低的辐射,还能产生准确确定出病变的位置、大小、性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作用。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与病理活检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阳性检出率61.25%、灵敏度93.75%、特异度87.50%、诊断符合率91.28%。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病理活检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低剂量CT扫描能够产生与病理活检这一金标准相类似的恶性结节的检出效果,避免患者由于需要进行病理活检而产生的不适感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发现良性结节边缘更加清晰,内部结构主要表现出钙化的特征,恶性结节边缘多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内部结构多数较为均匀,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这两种影像学特征具有统计意义,同时在低剂量造影扫描30、90、180 s这几个时间点中,恶性结节的CT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因此CT的影像学结果可作为诊断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客观和可靠依据[4-5]。除此之外,在进行结节直径观察时,发现CT扫描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说明CT扫描可以清晰表现出病灶的实际情况,为手术切除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低剂量扫描时间更短,对患者辐射更低,是安全、高效的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部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可清晰表现出病灶情况,同时安全性更高,花费资源较少,可产生较高的接受度。

猜你喜欢

低剂量良性螺旋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