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以浙江树人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2021-08-07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树人大学 童 琦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创新发展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做好高校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2035 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一系列要求。
从本质上看,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与教学发展的相互融合。换言之,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校企合作,根据社会、行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的实际,设置专业课程,实现产业发展与课程教学的互促互融,最终达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为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统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具有直接而突出的作用。笔者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和规格,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证明,要想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所确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依托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然而,现有的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其吸引企业及其所在行业、产业参与教学指导的能力还不足,不少院校往往只是关注如何鼓励与支持学生创业,而忽略了塑造并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未能完全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且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
目前,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立足会展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调研、顶岗实习等),实现会展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在上述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未能得以完全融入,且鲜有高校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作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引。
(二)“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由于有不少高校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会展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传统专业能力的培养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前者多采用“嵌入式”的方法,在现有课程的若干个章节中设置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这种专业壁垒导致“两张皮”弊端的出现,进而使得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脱节。
(三)实践教学保障不够到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会展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及创新创业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其原因在于,第一,缺少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很难找到能够实现双赢的长期合作模式。第二,缺少拥有真正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这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十分不利。一方面,大多数负责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为校内的辅导员,对会展行业并不了解,无法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另一方面,大多数负责会展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师为校内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不够了解,嵌入渗透困难。第三,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欠缺,未能充分利用专业社团开展有利于“双创”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与主体单一,创新创业的评价与激励体系尚未建立
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所提交的各类实践报告、方案等,并没有把创新创业的成果列入其中。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往往由实践课程的教师担任,而行业的专家评价占比过低。此外,创新创业的评价与激励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激发并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例如,很少有高校将学生的课外创业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或者允许其用来抵扣实践课程的学分。
三、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浙江树人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浙江树人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概况
浙江树人大学是我国首批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之一,早在2004 年就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科),并于2011年升格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校致力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视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年不断的教学探索与改革,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基于项目、竞赛、基地、社团多平台协作的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确立“三层递进式”的“双创”实践教学目标
浙江树人大学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会展产业需求,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主动出击,找准定位,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对学生在职业能力基础上的创新精神的挖掘,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会展人才。
“三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目标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素养较高、创业潜能较大的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因此,需要遵循“基础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应用能力”递进式的培养思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理论上,学生要掌握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会展服务、会展英语等知识;在情感上,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超前的创新意识;在能力上,学生要拥有出色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建立项目与竞赛双轮驱动的“双创”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会展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项目”+“竞赛”为载体,巩固理论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在做好项目与竞赛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两种形式的完美结合,相互服务,共同构建有利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展实践教学体系。在该教学体系中,着力实现竞赛与项目的互通互促,依托赛事作为实践形式,依托项目运营作为落脚点,充分发挥赛事的激励鼓舞作用,实现项目的落地操作,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1.项目导入式教学
以会展策划与组织课程为例,立足校内资源,引入校园实体展会等各类校内会展活动,强化各类专项策划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能力。在教授过程中,项目导入式教学将课程内容提炼为一套完整的会展项目策划方案,包括立项方案、营销(招展/招商)方案、宣传推广方案、开幕式方案、运营方案、现场服务方案等,这些方案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完成。完成后,依托校园展项目完成策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完善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以及修改方案的完整流程,为下届校园实体展会提供借鉴。
同时,项目导向教学过程中还和校内的会展工作室、会展协会以及校外的会展公司等机构相互合作,将上述机构的实体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机构提出的要求完成策划并参与实施,积累项目策划与运营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竞赛导入式教学
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竞赛导入式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合作办赛,由校方选定的企业提出需要策划、营销的项目,给出相应的要求,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办赛、参赛,企业与学校共享竞赛成果,这种方式合作比较深入。企业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比赛成果提交企业进行评价,企业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成果转让。“嘉诺杯·浙江树人大学会展营销大赛”就属于校企合作办赛的成功案例,由嘉诺展览有限公司提出学生考核的题目和要求,并在前期训练当中给予销售技巧、实战演练等指导,现场由嘉诺员工扮演客户,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最后颁发奖金和证书。二是企业承担竞赛指导,邀请企业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赛。
四、完善“虚实结合、多元进阶”的“双创”实践教学内容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虚实结合、多元进阶”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下图所示)。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项目+竞赛”会展“双创”实践教学体系
“虚实结合”即通过模拟操作和真实项目操作的交替结合,实现会展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的交相呼应、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多元进阶”即通过课程实训、整周实训、技能竞赛、项目实践、校外实习等多元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实际应用,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第一阶段:基础创新能力训练,属于创业意识培养阶段。该阶段通过第5、6 学期的专业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基本动手能力。目前,我校会展专业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营销、会展设计软件等几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将教学周数设置为“16+1”的模式,这四门课精炼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16+1”模式中,教师在16 周内完成四门课的所有理论教学内容,然后每门课在停课1 周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的各项任务,为后续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综合创新能力训练,属于创业模拟阶段。该阶段通过第6 学期的全院会展策划大赛、会展营销大赛、会展创业大赛以及全校、全省乃至更高级别的学科及创新创业大赛(如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既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集中检验。学生通过参与上述竞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而发现规律性,并能以创新思维应对变化的情景或案例。
第三阶段:创新应用能力,属于创业孵化阶段,涉及会展项目实训、会展创新、毕业实习等项目。会展项目实训在第7 学期,毕业实习在第8 学期。会展项目实训为期6 周,学生以分组的形式,以纯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合作完成校园自办展——大学生潮流生活展的立项策划、招展招商、布展车展、现场执行、管理及服务等全流程的各项工作。会展创新采用校企合作虚拟班的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参与杭州嘉诺展览有限公司、杭州伍方会议有限公司、31 会议、杭州泛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等负责筹办的各类会展项目的相关工作。学生通过上述真实会展项目的训练,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运用发散性思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强化,创业潜能也得以进一步激发。第8 学期安排的毕业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其在企业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会展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优化基于效率、面向过程的“双创”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在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独立、竞争式转变为交互、协同式,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打破唯最后一纸考试定论的传统考核模式和方法,构建基于效率、面向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在考核形式上,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营销、会展设计、参展商实务、会展服务、会展模拟操作、会展项目实训全部打破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采取开放式、过程式考核模式。所有的课程考核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如会展策划与组织课程的考核由会展市场调研、会展项目的立项策划、招展策划、招商策划及相关活动策划五大部分构成,占比分别为15%、25%、25%、25%、10%,共100 分。课程教学成果有学生的会展市场调研报告、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书、招展方案、招商方案、相关活动方案等。
其次,在考核内容上实现多样化,变以往考核知识理论为主为考核实践能力为主,如以学生小组提交的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营销策划方案、招展函、调查问卷等为依据,考核其会展策划的实务操作能力。除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本课程还把团队协作、克服困难、责任心、表达沟通等方面的社会能力纳入考核要求。
再次,在评价主体上实现多元化,采取个人、团队互评与课程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才能。
最后,在考核标准上侧重实操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突出实践、实战、创意、创业,突出项目运作过程的计划、控制、协作和总结能力,体现“双创”能力提升的实质所在。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结合参赛与获奖情况来评价学生课程成绩。目前,适合会展专业学生参加的比赛有很多,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等,全省性的比赛主要有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会展专业教师在学习积极性强、主动性高、表现优秀的同学中选拔部分学生参加上述全国、全省会展大赛,大赛成绩优异者免修本课程或是考核成绩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