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辅助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尝试
2021-12-03孙昊泽祝子岳
孙昊泽 祝子岳
(1.郑州大学文学院;2.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国际间人员交流受限、外国留学生来华与外派教师出国双向受阻的现状,也为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受此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呈现出以下趋势:线下教学受限与线上教育的独立化、长期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混合教学常态化发展。
一、短视频平台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短视频是一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受众传播需要而产生的,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轻量视频,时间在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短视频平台则是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内容,由行业监管者、平台运营商、广告商、内容生产者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基于互联网思维,相互连接形成的媒体平台。这样的一种媒体平台,结合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交往的社交属性与媒体本身自带的大众传播属性,将相关应用的信息传播模式重新建构在了人际传播的基础架构之上,更加着重于强调个体间互动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属性加持下,短视频平台实际上起到了加深人与人之间联结程度,加强用户黏性、拓展人际关系网的作用。
早在2001 年,张和生与洪芸就讨论过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得失。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依托新媒体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增温,已成为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如王静提出了新媒体平台在辅助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具有延伸课堂、贴近时代、加强情境的优势。当前受国际形势影响,汉语国际教育被迫将主力转移到线上,教育生态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已经有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如季晶晶利用教育社交网站Yelloedig 辅助中文教学并列举了这一方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总体而言,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新媒体类目,短视频社交平台与汉语国际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仍不够透彻。笔者将总结短视频平台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辅助汉语国际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这一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并给出自己的思考,以期提供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
二、短视频社交平台的特点
(一)传者去中心化与主体多元化
短视频社交平台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单向线性传播的情况,弱化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主体的焦点属性,增加了传播主体与用户的互动性与社交性,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传播主体与用户之间不再是单向输出的关系,用户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影响力,其对内容的选择与评价将参与到算法重构当中,影响内容的生产过程。
在这一背景下,首先,信息传播更具有跳跃性。平台上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视作信息传播的“节点”,不同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构建新的传播链路,也可以通过节点转发而与信息源头产生联结。也就是说,一方面教师可以作为传播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作为信息传播的“节点”之一,转发、推荐其他优秀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传播主体将更加多元。只要有足够有价值的信息,节点也可成为传播主体。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总结与反馈等也可制作成短视频互相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最后,学生选择更加自主。在传统的语言课堂中,受制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异、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而在平台上,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成为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与拓展。
(二)信息碎片化与传播高效化
传统媒体时代的视频播放时间长,更倾向于完整的叙事逻辑和框架。短视频总体时长较短,以几秒钟到几分钟的视频形式叙述重点信息,用户在短时间内即可接收完信息,得到即时报偿的满足感。
碎片化传播方式带来的是信息传播的高效化。其一是信息处理的高效化。为符合短视频的传播特点,短视频教学更多以知识点和社交实践的方式呈现,生产者可以按照一类格式批量处理教学知识点,高效处理信息。以英语教学抖音号“英语流利说”为例,其账号内的系列内容“××怎么说”,即是聚焦社交实践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专项教学,指导用户在不同社交语境中的表达,其视频内容多以“错误场景模拟—知识点教学—结语”格式呈现,如“点餐怎么说”“问路怎么说”等。其二是信息接收的高效化。用户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信息接收并应用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一些时效性更强的信息(如新闻事件等),对关键信息的快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参与到讨论中,提高学生使用汉语的积极性。
(三)传播社交化与内容话题化
“互动”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汉语国际教育进入线上教学后,课堂中的同步互动和课堂外的异步互动都难以有效开展,利用新媒体手段增进教学互动的需求应运而生,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互动的优点有四。
其一,平台极强的社交属性可以产生“定制化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传播与反馈。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自有的讨论功能收集学生的普遍错误并进行统一反馈,更加有的放矢,还可以了解学生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其二,学生利用平台相关功能进行相互讨论,增进生生互动。短视频社交平台是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社交手段,不需要再进行额外学习,使用时更加便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与同学进行学习讨论和社交模拟,进行生生之间的平等探讨与交流,填补了师生互动的空白,也能防止学生的语言实践产生“规范化”的课堂语言趋向。
其三,平台可以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和师生与社会之间的大范围互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局限于课堂内传播不同,以平台辅助汉语国际教育可以形成“课堂—社会”的双向传播,不仅有利于教师利用课堂外的多样化资源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外内容,而且有利于汉语教学向外推广以吸引更多的个体学习者,促进汉语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构建积极的汉语学习社会网络提供了可能。
其四,在大范围的互动与内容产出基础上,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算法归类,产生“话题化”的聚类效果。内容相似性是平台推荐不同内容时的遴选标准之一,依托算法技术,平台将垂直领域内近似内容相互联结,呈现给个体的内容高度精简、集中,个体接收到的信息兼具广度与深度。
三、平台辅助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是教育生态中一次重大而深远的改变,而不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应急手段。因此应进行深入思考,找到线上与线下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语言学习是一种多模态的感知,无论线上教学形式如何翻新,学习者的接受方式始终是单一且有限的。利用短视频平台辅助汉语教学虽然提高了互动性与信息多样性,但仍没有完全解决学生接收信息时互动线程有限的问题。教师应拓宽教学思路,依托现有技术的发展,将VR、AR、直播等新兴技术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之中,为学习者提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线上教学内容。
其次,短视频社交平台信息驳杂,良莠不齐且重复性较大,学生在找寻优秀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耗费精力,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教师应发挥在信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同时推荐其他优秀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平台自身也应加强建设,开辟专有板块归类教育方面的内容。
利用短视频平台辅助汉语国际教育,是在人口流动受限、国际关系变化下进行的一次新尝试,是突破原有教学范式,将语言教学与学生社交适当结合的一个新设想,如能合理运用这一平台在主体、信息、传播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语言学习与新兴媒体手段的整合优势,将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在信息化时代,汉语国际教学应拓宽想象力灵活应变,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探索教学新路径,贴合时代轨迹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