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6-03-30刘娜王浩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双创型教学改革

刘娜 王浩

【摘 要】本文依托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双创型”机制,针对其中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新的措施来推进服装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双创型;立体裁剪;教学改革

0 引言

自2002年教育部召开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起,各高校逐渐开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谓“双创型”人才培养就是指培养既具备创新意识和技能,又具被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随着“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努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今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需要。

对于服装专业来说,“双创型”人才培养也是专业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服装设计、人体、结构、材料、工艺等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尤其是不断创新的理念。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呢?从专业涉及的课程来说,服装设计抽象,服装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又需要大量时间练习,立体裁剪恰恰来的直观、具体、入门简单、学习效果明显,而且几乎贯穿了所有课程,因此从《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入手,进行“双创型”人才模式的实践,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1 立体裁剪课程的重要性

《服装立体裁剪》是一门集设计性、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是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关键课程。在专业知识链中,本课程是服装结构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完成服装设计的造型环节,另一方面为工艺设计提供样板型,因此其道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服装相关课程的作用。其前导课程包括“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女装设计”,后续课程包括“成衣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及专项能力课程。

立体裁剪是平面的基础,有助于理解平面结构设计一些比较抽象的原理,能够直观地将面料、人体、服装联系在一起;同时为服装设计提供了形象的思维发散平台。当然,立体裁剪决不是简单的缠裹,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综合,要求操作者了解面料的特性,理解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能以人为本的进行立裁款式结构的设计,包括省道、分隔线、褶、裥等的位置及形式,部位松量加放,开口位置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能够结合时尚元素进行立裁创作。

2 立体裁剪教学的现状

立裁教学以教师课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虽进行过教学改革,但在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培养方案设置的系统化程度不高,“双创型”导向不明确

立裁虽然入门简单,但实际上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容比较广,在课程设计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是为了介绍一种直观的结构设计方法而设置的。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并没有明确的“双创型”导向或者暗示。

2.2 教学内容陈旧,不够超前,不够新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2.3 教学模式枯燥,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更需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这些年尽管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根本上来说还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这种被动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创新思维打不开,接收不到创造的信号,压制了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2.4 教学内容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由于有些教师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多少心得体会,当然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背了双创的教学理念。

2.5 考核制度考核模式不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传统单一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着轨道惯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

近年服装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社会巨大的会进步,工作难就业难,对专业教育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对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双创型”人才,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

3 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

本课题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实践实习课程的开设方式,考核方式等。

3.1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内容

立体裁剪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习课程。借鉴同类高校的培养模式,理论课程的设置应该分阶段进行,应该遵循从“认识——掌握——熟悉——创意”,步步深入的原则,让学生稳步牢固地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理论与成衣制作、礼服创意以及产品开发等技能;培养学生的服装空间造型能力和服装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使之成为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版型设计等方面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阶段——立裁基础,主要教授服装立体裁剪基础理论、基础针法、布样准备、与二维之间的关系、基础原型的立裁等基本内容。这一内容可以放在平面结构设计课程之前开设,有了立裁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平面结构时,就不会觉得抽象乏味了,同时更好的理解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之间的转化关系。

第二阶段:立裁基本技法应用。开设在结构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在已有的立裁基础上,利用立裁技巧进行服装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立裁基本技法如:堆砌、缠裹、编织、交叉等等,分割线设置、省道转移、典型款式立裁与变形设计、时尚款式的立裁,企业交流等。逐步提高学生立裁技法的综合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平面与立体手法完成服装设计,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立体裁剪技能。这一课程里在企业交流阶段里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企业产品开发的一般模式,按照这样的思维主动学习、创新,培养学生将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阶段:立裁产品开发。这里开发包括成衣系列和创意系列,开设在成衣纸样及工业制板之后,以立体裁剪技术技法为基础,进行服装的产品开发和工业样板制作,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阶段由企业提供需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产品开发与制作,为毕业设计、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2 实践实习课程设置

构建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新课程体系,以基本、综合、设计与创新性实验为梯次的模块结构,以满足不同年级的实习需求。同时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创建服装设计创新开放实验平台,配备专业教师值班辅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具体立裁实习可以分为两次:第一次实践课程在第二阶段理论课程之后,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立裁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立裁的基本技能,掌握企业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第二次实习安排在第三阶段课程结束之后,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时平面结构相关课程以及立裁课程基本上已经全部学完,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服装创作,可以灵活的选择创作方法,自由地释放自己的灵感,体验成功的过程和喜悦,由于企业的介入让学生体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这一阶段实习结束有能力的学生应该可以开工作室对外接单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总之在课程内容改革上,首选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其次是要拓宽专业教育;再次加强实践教育;同时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3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优化

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下,要求教师具备双师能力,这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上的提高,更多的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建立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社会生活的多元培养方式。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设平行课程,允许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课。在同一学期不同时间安排不同教师,开设立体裁剪课程,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这样不仅加强教师间的竞争,也给学生按照自己的接受习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构想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得到发挥,并由过去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中的主动进行设计。教师在讲授案例时应该是分类型、分层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布置作业时应该是多选择的,或者是开放式的,让学生自主命题,完全自主开发。

③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双创型教学方式应该是以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在《服装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比如在进行立裁技法的创作练习时,应该引导学生将技法与服装联系起来、服装款式与面料联系起来、款式与人体结构联系起来、结构与制作联系起来,但不告诉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④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用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服装大赛的方式,代替单纯的完成作品作业,使学生在设计主题、设计构思,对服装立体设计的运用,把握时尚流行、整体系列设计、配乐、舞台表现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训练。同时并将参赛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适度的给予奖励。

⑤项目化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更早地适应社会工作方式。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中的“社会能力”,为创业奠定基础。

⑥与企业进行互动,以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立裁产品的开发。开展企业进课堂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完成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⑦鼓励学生建立线上服装工作室,进行创业模拟或实战。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创业竞赛项目提供的平台以及资金支持进行自己产品的开发,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建立线上工作室,进行产品的销售。不断激发创业的热情。

⑧针对双创型培养方案,开发相应的教学视频。按照创新创业的要求,将基本技法融入到创新立裁设计中,按照企业产品开发过程,录制教学视频。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建立注重过程,兼顾结果的考核机制。鼓励学生创新,那么结果就不应该一刀切,应该注重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否学以致用、是否兼顾技术与艺术、是否紧跟市场、是否具有创新价值,而不是单一价值评判体系。

将学生参赛结果纳入考核机制中,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也应该是成绩的主要部分,以及后期产品开发中的表现都是考核的一部分。在基础理论教育部分,注重基础,实习环节要注重实践过程。

总之在考核方式上,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及时更新,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目的,合理设置考核方式。

4 结论

本课题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针对高校《立体裁剪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系统论、方法论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学考核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提出了改革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创新创业为培养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进,逐步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将现代服装设计方法、产品开发一般步骤在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教给学生。

(2)开发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录象等,使课堂教学更生动、课后复习更方便,开发新鲜资讯平台,传递最新信息。

(3)引入企业横向课题,展开实战教学,采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习课程项目化,模拟服装工作室线上经营模式,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增加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加深对服装立体裁剪与平面结构设计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5)建立“双创型”师资队伍,发扬竞争机制,先提高教师双创水平,带动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贺俊莲.高职服装立体裁剪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1 (8).

[2]刘冬云.立体裁剪教学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李鑫,李政洋.对构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7).

[4]周翔,赵鹤芹,蒋树宽.“双创型”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纺织科技,2011(5).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双创型教学改革
农业院校科技孵化园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