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8-07马晓辉
马晓辉
(邢台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 邢台 05525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1]。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主要使用影像学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是CT和MRI,二者各有优点[2]。基于此,本文分析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男性62例,女性39例,年龄63~82岁,平均(71.46±3.77)岁。发病时间:24例在24 h以内,49例在24~48 h,28例发病时间超过48h。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医疗集团生产的optime 680 Expert64排CT扫描仪,CT横断面扫描。
MRI检查方法:使用联影光梭超导磁共振uMR586 1.5T扫描仪,以单次激发方式为扫描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CT、MRI、CT联合MRI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算,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表示数据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与确诊率
在101例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确诊率为68.63%,MRI确诊率为82.83%,CT联合MRI确诊率为96.08%,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与确诊率[n(%)]
2.2 不同发病时间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
不同发病时间、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详细信息如表2,CT联合MRI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CT或MRI的 检 出 率(χ2=30.781,P=0.000<0.05;χ2=10.271,P=0.001<0.05)。同时,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χ2=7.063,P=0.008<0.05)。见表2。
表2 不同发病时间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n(%)]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发生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进而出现脑组织软化、坏死等情况,导致脑功能出现相应的缺损,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比较典型的偏身感觉障碍、瘫痪以及、偏盲、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以超早期(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为主,配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等治疗,该疾病约5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等后遗症[3]。脑梗死分型方法有多种,当前国际广泛使用的TOAST分型将脑梗死按病因不同分为五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及不明原因型。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运动量减少等因素。脑梗死对患者的健康、生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需要探索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减轻疾病的威胁,而治疗的前提是临床诊断的有效性[4]。因此,可使用CT、MRI等影像学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多发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老年男性患病率较高,男女比例(1.1~1.5):1。属于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 mm,其中以2~4 mm者最为多见。除常见瘫痪、感觉和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等症状,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死较单侧更容易发生痴呆。近年来,临床对脑梗死疾病的诊断以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起病形式、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但也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患者无法确定发病原因。临床上加强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主要定量和定性两种诊断方法,其中定性诊断是从患者的偏瘫、失语症等临床症状的角度进行诊断[5]。也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临床表现或不能确定发病时间的患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判断,由此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重要性就逐渐突显出来。比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CT和MRI,将其应用在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中,能够为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科学的脑梗死信息。
CT还要是利用X线在一定厚度层面保证的基础上对检查部位实施扫描,进过探测器接受X射线的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图像软件对X射线展开处理。CT检查使用的主要原理是人体所吸收的X射线程度不同,如果脑梗死病灶所吸收的X射线高于正常脑组织的吸收值,那么图像上就会出现高密度阴影,反之则为低密度阴影[6]。同时,如果脑部有出血情况,那么CT图像所显示出的出血部位会出现密度增加的情况,梗死位置血供区域则为会在CT图像上显示出低密度的血供区域。CT检查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是准确率相对偏低,尤其是病情复杂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不高。
MRI扫描的主要作用是能对脑细胞与脑细胞核中的氢元素的共成像进行准确记录,并且得到真实的脑细胞运动轨迹,以便争取发现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一般可在发生梗死的30 min之后就能够发现病变位置。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无法顺利申请到及时的MRI诊断。MRI在临床影像学领域中所能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的信息量较大,且与现有的成像技术有所不同,故而在疾病诊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MRI能够直接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以及斜面扫描,获得图层图像,不会出现伪影;检查时不需要使用注射造影剂;没有电离辐射,不会对患者以及检查操作人员造成负面影响[7]。MRI在脑外血肿、脑内血肿、颅内动脉瘤、脑肿瘤、脑缺血以及动静脉血管畸形等比较常见的颅脑疾病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对原发性肝癌、腰椎椎间盘后突等疾病也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
临床上应用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本文的研究中采取两种方法联合的措施,其分析结果显示:CT确诊率为68.63%,MRI确诊率为82.83%,CT联合MRI确诊率为96.08%。不同发病时间、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率中,CT联合MRI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CT或MRI的检出率(χ2=30.781,P=0.000<0.05;χ2=10.271,P=0.001<0.05)。同时,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χ2=7.063,P=0.008<0.05)。由此可见,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联合MRI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诊断,诊断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均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而便于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治疗的方案,从而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降低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可见,CT联合MRI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