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意义研究

2021-08-0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内膜子宫检查

李 亮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核磁共振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高度危害女性患者的恶性疾病,临床统计数据显示[1],该疾病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该疾病发生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白带有血、阴道不规律出血以及腹部疼痛等。疾病好发于55~65岁的女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典型症状后已经比较严重。近年广泛采取激素替代治疗的模式,但该种治疗模式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提升,尤其多见于年轻的女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病变范围以及组织学类型分析,可更加利于疾病的治疗[1]。临床上常使用的检查方式包括CT、MRI,但单纯使用CT检查对于分期的确诊率比较低,无法给予患者较好的治疗建议,因此需要采取联合检查的模式。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等明显的症状,并且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生存期6个月以上;患者同意接受本次检查。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免疫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者年龄36~69岁,平均(53.6±1.0)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6.5±1.2)年。92例患者中绝经患者47例,未绝经45例;Ⅱ期患者35例,Ⅲ期患者41例,Ⅳ期患者16例。

1.2 检查方式

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以及MRI检查。

CT检查:所用的CT设备为GE 128排螺旋CT扫描,检查时患者采取的体位为仰卧位,扫描时需要进行横断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扫描参数:120~140 kV管电流,250~300 mAs,螺距为1.0 mm,层厚为0.625~1.25 mm,矩阵为515×512。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给予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30 mg/L),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将采集获得图像信息进行平面或者多层建设[2]。

MR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为患者开展检查,应用常规矢状位进行定位,之后借助于T1与T2加权象轴位、T2 加权像矢状位成像,在实际的开展检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血液流动及人体呼吸运动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中产生较多的伪影,应用到上下预饱和、流动补偿、呼吸补偿等方法,开展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应用到造影剂,将其剂量控制在0.2 mL/kg[2]。

扫描接受后分析患者的子宫内膜以及盆腔情况,MRI获得的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子宫内膜和宫腔变化情况,CT数据主要分析淋巴转移和侵犯。

1.3 观察指标

CT分期诊断标准:Ⅱ期时患者的宫体等组织出现明显的增粗,并且出现左右不对称;Ⅲ期是可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了阴道部位,并且在阴道壁上出现了明显的肿物;Ⅳ期患者中的肿瘤以及侵犯直肠以及膀胱等部位,并且出现腹水情况[3]。

MRI分期诊断标准:Ⅱ期为宫体轮廓不明确,肌层外缘不连续,在宫纤维间质瘤出现肿瘤的信号;Ⅲ期是阴道受累明显,阴道壁有低信号,淋巴结增加,经过测算其直径在1 cm以上;Ⅳ期时出现明显的转移,患者情况不理想[4]。

本次获得的结果由两名医师单纯阅片获得一致的结论,当结论不一致时第三名医师加入获得统一的结果。

1.4 数据分析

相应的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中,绘制三种诊断试验方法结果的ROC曲线。本次需要对比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F检验,数据对比分析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准确率对比

92例患者病理检查中Ⅱ期患者35例,Ⅲ期患者41例,Ⅳ期患者16例,联合检查分期诊出率以及确诊率均显著高于CT、MRI检查(P<0.05),见表1。

表1 联合检查分期诊出率[n(%)]

2.2 特征曲线面积对比

联合检查的曲线下面积等优于单独检测,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试验方法诊断准确度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女性生殖器中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多见于绝经的女性,但是因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使得该疾病在未绝经女性中也常见,并且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给我国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该疾病一般采取盆腔外照射、激素治疗,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开展,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应该采取合适的检查模式确定患者的临床分析,然后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5]。以往通过刮宫取组织分析的模式获得该部位的病变情况,利用该种模式虽然可获得其良恶性病变,但是对于肿瘤体积以及形态等无法获得相应的结果,使得临床指导治疗的价值并不是十分明显,比如大小以及分期、是否浸润其他器官等,使得该种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无较大指导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CT扫描以及MRI扫描技术获得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等相关癌症的主要手段。CT扫描中其具有较高的密度以及分辨率,可以平扫或者增强扫描模式获得相应的结果,并获得疾病的相应分期,并且通过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等多个角度观察病灶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对于诊断病变部位周围是否存在浸润或者转移具有明显优势[6]。但是由于CT对于肿瘤浸润情况敏感度不高,在病灶的转移等情况中分析结果不理想,根据CT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转移等情况。MRI诊断时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其可以多方位成像,该种优势可以获得子宫内部和盆腔的结构,还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盆腔以及其内部情况,对于病变部位大小、数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邻近关系等均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因此该种诊断方式可以实现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此外,MRI通过动态增强的模式可以获得内膜情况,因此对于内膜的病变有准确的分析,这在疾病临床分期中具有积极意义[7]。

虽然CT和MRI检查技术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诊断均有比较好的分析结果,但是在分期的准确率上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次我们研究联合检查的方式,从而探讨单纯CT和MRI检查以联合分析是否具有差异,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两种检查方式获得的疾病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9.1%,其结果显著高于单一的CT和MRI检查方式(P<0.05)。此外联合检查的曲线下面积更加理想,说明该种检查方式获得的一致性更好,以上结果说明两种检查模式联合使用可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得疾病的病理数据。

CT和MRI联合应用检查在该种疾病的分析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检查方式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对于肿瘤浸入范围可以有效评价,并且诊断有效率非常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当患者疾病确诊后,对于Ⅲ期的患者可以实施盆腔外照射的治疗模式,对于Ⅳ期的患者可以使用功能全身激素或者化疗等模式[8]。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采取正确的模式确定分期情况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由于该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要及时了解其临床分期并开展相应的治疗。而经过本次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子宫内膜癌分期检查中,采取CT联合MRI的检查模式可有效提升检出率,对患者后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各医院推广。

猜你喜欢

内膜子宫检查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