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法和对比剂跟踪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显示中的应用比较

2021-08-07邓又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延迟时间放射科主动脉

邓又文,杨 磊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近几年中,肝脏肿瘤在人群中发生程度愈发普遍,并且在所有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占比更多,多层螺旋CT是当前医疗条件下诊断肝脏肿瘤中较先进也较准确的一种检查方式,CT检查很大程度增强了临床对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但是目前普通CT平扫能得出的临床结果比较局限,需要通过CT增强扫描。增强图像的强化特征是诊断肝脏肿瘤的重要依据[1]。但通常由于患者临床差异导致增强CT对于患者的病变显示不一样。绝大多数的肝脏肿瘤仅仅只有肝动脉对其供血,故在早期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动脉期的显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肝脏动脉期最佳扫描时相能清楚地显示双侧肝动脉,且此时门静脉刚开始强化,扫描时间过早会导致对比剂没有完全进入肝实质,仅显示肝固有动脉,此时的肝动脉图像往往不尽人意,但如果扫描过晚将会出现门静脉也已经被充盈的情况,肝实质也明显强化,不利于对肝动脉期强化特征的观察[2]。血管显示清晰,可有效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因为病人的个体差异,以及CT的扫描参数、对比剂剂量等,都会影响到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扫描过程中,兴趣区血管中对比剂浓度高低是决定图像强化质量的主要因素[3]。注入对比剂后CT扫描曝光的时间可直接影响增强CT图像的强化,故对延迟时间的把控异常重要,使用不同的延时方式,将会得到不同的扫描结果。经验法是直接对扫描区设定延时时间,当造影剂进入血管后,达到延迟时间后自动开始扫描。对比剂跟踪技术采用预监测程序,造影剂进入血管后,对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反复扫描,当感兴趣区的CT值达到开始设定的阈值时,便开始触发扫描,使用此技术扫描能够很好地监测到对比剂经过靶血管的峰值,保证扫描时间在最佳时相开始[4]。

此文讨论上腹部增强CT动脉期使用经验法和对比剂跟踪技术两种延时方式得到的动脉期图像质量。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放射科2019年1月—12月上腹部增强CT患者共1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A组使用经验法,B组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A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41.25±10.07)岁。B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40.15±8.73)岁。

1.2 检查方式

本院放射科使用Philips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高压双筒ACISTMEDICAL SYSTEMS注射器,对应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和300 mAs,螺旋方式采用pitch=1,重建层厚1.5 mm,层间距1.5 mm,对比剂为300 mg/mL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0 mL/s,总注射量为对比剂注射量80~100 mL,0.9%氯化钠溶液20 mL;20G留置针右肘正中静脉注射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控制压力小于300 Pa。扫描前要求为:由放射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尤其腹式呼吸,以深吸气末呼气屏气为佳,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上检查床前饮水400~600 mL。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为横膈顶至肝下缘范围,根据患者上腹部脏器实际形态,适当调整检查的FOV。

扫描前A组经验法直接对上腹部增强扫描序列手动输入延迟时间25 s,等到达延迟时间后自动扫描;B组对比剂跟踪技术将兴趣区(ROI)放置在膈下腹主动脉区域,设定阈值150 HU,当达到阈值后自动触发扫描。

客观评价:将所得数据选取相同感兴趣区(膈下腹主动脉),相同的面积30 mm2,测量其CT值,使用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法(VR)观察分析上腹部各动脉分支血管显示。

主观评价:由三名放射科高年资诊断医师分别进行双盲法和五分制阅片,对各组图像进行量化评分,如有意见不一时,经讨论最终决定分数(5分:优,能满足诊断要求;4分:良好,能满足诊断要求;3分:一般,尚能满足诊断要求;2分:较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1分:差,完全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等于或大于3分代表能够满足诊断需求。

2 结果

2.1 A组80例经验法中,腹主动脉CT值平均值为(149.32±34.16)HU,上腹部各分支动脉显示不佳的有9例。B组80例对比剂跟踪技术中,触发阈值为150 HU时,腹主动脉CT值平均值为(223.67±37.19)HU,上腹部腹主动脉及所有分支动脉均清晰显示。

2.2 A组腹主动脉CT值和容积重现(VR)与B组效果对比(见图1)。

图1 A组腹主动脉CT值和容积重现(VR)与B组效果

2.3 两组主观评价,见表1。

表1 主观评价结果

3 讨论

临床上诊断患者的疾病,其诊断方法、过程和诊断结果对患者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巨大的借鉴意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各种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的治疗和诊断工作中,比如上腹部增强CT扫描,就在不少临床诊断工作中加以应用,逐渐具备普遍性,且在实践中得到医疗人员和患者的认可[5]。在腹部增强CT动脉期扫描时,受检者的体重和心输出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肾功等,特别是体重决定血管里对比剂浓度及实质增强程度中最重要的相关因素[6]。当使用经验法延时可能会出现对比剂未抵达兴趣区或者已经抵达兴趣区但经过峰值等情况,这样扫描所得出的图像就会导致强化程度不足或者肝动脉门静脉均强化等情况。而对比剂跟踪技术通过对兴趣区(膈下腹主动脉)进行监测,当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达到或超过阈值时,自动启动扫描程序才开始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了由于患者体重、年龄及所患疾病对扫描延迟时间的影响。从增强效果上来,影响经验法图像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无法获得较单一的动脉期。但对比剂跟踪技术相比之下通过对兴趣区血管的监测更能准确抓住动脉期的峰值,保证上腹部增强CT的扫描质量。

从本次实验研究中能够看出,A组使用经验法得到的图像不合格9例,合格率为88.75%,而B组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得到的图像合格率为100.00%,全都符合诊断需求,说明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扫描上腹部增强CT能够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患者上腹部病变疾病的诊断。

故综上所述,在上腹部增强CT检查中,对比剂跟踪技术与经验法相比,图像显示的质量要高于经验法,更有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与鉴别力,减少漏诊误诊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延迟时间放射科主动脉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LTE 系统下行链路FDRX 节能机制研究
基于分层COX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延迟时间对气辅注射成型气体穿透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放射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