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1-08-07范晓歌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出血性针法步态

范晓歌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局部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在数小时内达至高峰,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及偏瘫等情况,临床预后较差,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1-2]。其中偏瘫作为常见的严重性脑卒中并发症,多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且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在恢复过程中形成明显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中以步态异常最为常见。步态训练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重要,但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欠缺。平衡针灸以一针快速取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其显著的特点突出了人体自身平衡和自动控制系统,以针刺为手段,间接地激发增强患者的防卫系统,自我完善、调节及修复,为中医针灸学走向现代化医学迈出了新的一步[3]。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入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1.34±5.16)岁;病程4~23个月,平均病程(5.09±1.83)个月;左侧偏瘫37例,右侧偏瘫43例。对照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12±5.09)岁;病程3~22个月,平均病程(5.08±1.86)个月;左侧偏瘫38例,右侧偏瘫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并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4]中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临证指南医案”[5]中气虚血瘀症相关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主要症状为一侧肢体偏瘫;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已获得步行能力且步行时间>1个月;偏瘫后未经专业康复训练,步态异常明显。排除标准:伴有颅内占位性病变;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或精神类疾病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平衡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治疗。平针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手臂伸直,手掌心贴于内侧,下肢伸直,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以耳尖上1.5寸处为健侧偏瘫穴,取3寸针灸针利用滞针手法针刺2寸,以患者自感酸胀麻为度;以足三里下2寸为健侧肩痛穴,取3寸针灸针利用上下提拉手法针刺2寸,以患者自觉触电感并传至足背为宜;以肘关节背侧正中处为检测膝痛穴,取3寸针灸针利用一步到位手法针刺2寸,以患者自觉针感放射至腕关节为宜;以患者后至肩峰连线1/2处为检测臀痛穴,取3寸针灸针利用上下提拉手法针刺2寸,以患者自觉针感放射至腕关节为宜。针刺穴位时间均为3 s,30 min/次,1次/d,5次/周,共持续针灸治疗4周。步态训练:①抑制患者上肢联合反应,诱导中心向前的步态训练:嘱患者Bobath握手,前臂托球(或双手持体操棒)向前行走,步行时双肩尽量保持水平,躯干正直不得出现侧屈或其他代偿运动。②控制盆骨的步态训练。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骨盆两侧(拇指在后,四指在前),使髋关节伸展、骨盆后倾,健侧下肢摆动时,将体质量转移至患足,同时协助患者将重心缓慢向前移动,当患者侧下肢摆动时,向患侧骨盆前下方加压。③易化髋关节伸展、外展、膝关节屈曲分离等作用的步态训练。嘱患者健侧下肢从患肢前方横向迈出,患侧下肢从健侧下肢后方健侧迈出,患者下肢在健侧下肢前方横向迈出,迈出的患足要与健足平行(足尖方向一致),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双肩水平,患踝要全足面踩实,建议在平衡杆上进行,较为安全。④防止过膝的步态训练。患侧下肢负重,健侧上下阶梯训练,健侧下肢在阶梯上,患侧膝关节屈伸训练,健侧下肢负重,患者上下阶梯训练,患者下肢在阶梯上,健侧膝关节屈伸训练。⑤缩小步幅的步态训练。画一条直线,让患者跟着直线行走,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于患者胸骨角,另一手放于胸椎以维持胸椎稳定,再帮助患者伸展髋关节,同时注意髋关节外旋。⑥步行节奏训练:指导患者拍球步行或拍手步行,调节患者步行速度,也可运用节奏器,以提高患者步态的协调性。1次/d,45 min/次。空余时间可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采取步态训练治疗,步态训练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患者经临床诊治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低于Ⅰ级,肌力水平接近正常为基本治愈;患者经临床诊治后,症状及体征较前改善明显,生活可自理,肌力水平提高>Ⅱ级为显效;患者经临床诊治后,症状及体征较前缓解,肌力水平>Ⅰ级,生活不能自理为好转;患者经临床诊治后,其症状、体征及肌力水平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②肢体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Fugl-Meyer 量表[6](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两个部分,上肢包括33个项目,总分为66分,下肢包括17个项目,总分为34分,分值越低说明运动障碍越重。③平衡功能:利用平衡反馈训练仪(厂家:意大利Tecnobody公司;型号:PK252)对两组患者平衡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静态平衡测试方案,采取Robert测试法,在患者睁眼1 min时摆动长度及轨迹面积评估机体平衡功能,数值越低表示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FMA=Fugl-Meyer量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上肢FMA评分 下肢FM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 29.68±6.04 54.08±9.25*# 16.14±3.08 29.01±5.14*#对照组 80 30.18±6.31 45.38±8.01# 16.17±3.09 23.91±4.61#t值 0.512 6.359 0.061 6.606 P值 0.609 <0.001 0.951 <0.001

2.3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平衡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1 min摆动长度(cm) 1 min轨迹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 59.14±10.28 31.04±6.24*# 12.18±4.01 4.02±1.58*#对照组 80 59.31±10.15 42.82±8.04# 12.25±4.21 7.14±2.05#t值 0.105 10.352 0.107 10.782 P值 0.916 <0.001 0.914 <0.001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常遗留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7]。合理的步态训练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避免或减轻脑卒中的各种并发症,并显著减少或减轻偏瘫后遗症。中医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病变主要在脑和肢体经络,认为该病是由于气血逆乱引起风、火、痰、瘀痹阻脑或血溢脑脉之外的一种病症,气虚血瘀[8]。故治疗需益气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补肾。平针法可通过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血气通达,促进机体阴阳协调,以此激发人体自我修复及防卫能力,从而改善并治疗疾病。

平针法主要以定穴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是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吸收现代医学等特点,形成临床简便快的针灸疗法。平针法强调单穴作用,即时效应,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完成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使机体恢复新的平衡,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9-10]。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83.75%,说明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机能,提高疗效。平针法能加强中枢与周围神经之间的联系,刺激穴位以诱发下肢及躯干的屈伸肌力,以达到生物力学平衡,诱发主动肌运动。有学者表示,步态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促进康复成效[11];也有学者表示,平针法通过穴位刺激可有效激发人体的自我防护能力和修复能力,从而提高身体机能恢复[12]。本研究结果示,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相应提高神经肌肉、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可提高患者平衡和协调功能,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

综上所述,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纠正其异常运动模式,治疗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出血性针法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特别策划《步态分析研究综述》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步态识人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