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2021-08-07郝照辉
郝照辉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神经疾病,患者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造成神经根、颈椎脊髓压迫,继而出现一系列颈椎功能障碍综合征[1]。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牵引、中医按摩推拿、物理因子疗法、运动以及手术疗法。目前运用较多的为综合物理因子疗法,但近年来研究发现[2],综合物理因子疗法在颈椎病中运用确实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而配合颈项肌肌力训练对维持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有较好的帮助。为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比探究,旨在进一步探讨颈项肌肌力训练与综合物理因子疗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为前瞻性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对比探究,每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4.67±6.52)岁,证型分布中,神经根型20例,脊髓型8例,交感型7例,颈型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3.42±5.74)岁,证型分布中,神经根型18例,脊髓型9例,交感型7例,颈型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展前均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及方法后,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安徽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3]中颈椎病相关标准;对患者开展前屈旋颈试验,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颈椎疼痛;经X线片检测存在不同程度曲度改变。排除标准:存在颅内器质性病变或存在严重脊髓、神经根压迫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先天性椎动脉畸形;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合并颈椎外伤。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物理因子疗法,具体内容包括:①牵引。患者以坐位进行牵引治疗,即采用牵引带按照悬吊式纵轴中立位对患者实施牵引,牵引力以不超过患者体质量的10%左右为宜,20 min/次,1次/d,持续14 d。②磁振热疗。采用磁振热治疗仪SC-CZ-1000,调节加热强度到低中档,将导子放置于患者颈肩部后开启开关,20 min/次,1次/d,持续14 d。③中频电疗。采用中频电疗仪YK-2000B型,在患者颈椎、肩部对称放置4块硅胶电极,而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电流强度,20 min/次,1次/d,持续14 d。④红外线理疗。采用红外线治疗仪XD-3000B+,将辐射灯距离患者肩颈部15~30 cm,垂直照射于患者肩颈部,20 min/次,1次/d,持续14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项肌肌力训练,其中综合物理因子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肌力训练内容为:①颈椎左右屈伸训练。由操作医师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固定,而后以静力性收缩肌力训练方式,指导患者头部用力抵抗进行左右运动,每次时间为60 s,10次为1组,练习1次/d,10组/次。②颈椎前后屈伸训练。在进行左右屈伸训练后,操作医师将双手交叉置于患者前额或后枕处,同样以静力性收缩肌力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头部用力抵抗进行前后运动,60 s/次,10次为1组,练习1次/d,10组/次。颈项肌肌力训练由医师进行操作训练14 d,并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自主训练教学,叮嘱其在出院后根据训练要领自主开展训练,要求患者一周训练至少3次。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治疗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颈曲值变化,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疗效评估:根据《实用颈椎病康复指南》[4]中的康复评定标准,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患者颈背疼痛、头晕等症状消失,颈项肢体与肌力功能恢复正常
为治愈;患者上述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颈项肢体功能及肌力相较于治疗前改善为好转;如经治疗后患者自觉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别,则为无效;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5]进行评估,量表中主要包含主观症状、能力(生活、工作、社会适应能力)和临床体征三方面,分值分别为18分、9分和73分,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颈椎功能越好。采用Borden氏法对患者颈椎曲度进行测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患者资料、研究结果等数据以SPSS 22.0软件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则以连续校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疗效评估及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CASCS 评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CAS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CASC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
组别 能力 临床体征 总分例数 主观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21±0.44 7.81±0.26* 51.69±5.11 67.69±2.16* 65.82±5.44 87.61±5.64*对照组 6.34±0.50 6.92±0.37* 50.47±4.88 58.59±2.32* 64.89±5.56 78.54±4.95*t值 0.97 9.84 0.86 14.35 0.60 6.0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40 8.67±1.32 12.71±2.14*40 8.54±1.29 10.18±1.85*0.35 4.47>0.05 <0.05
2.3 两组患者颈曲值与复发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颈曲值(6.07±0.30)°,对照组(6.11±0.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治疗后,研究组(7.28±0.36)°,对照组(6.54±0.33)°,研究组大于对照组(t=7.57,P<0.05)。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研究组有2 例复发,复发率为5.00%,对照组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χ2=4.11,P=0.04)。
3 讨论
颈椎病多是由于慢性劳损所致,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该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虽然一般的颈椎病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却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综合物理因子疗法是临床保守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疗法对改善患者颈椎症状和颈椎功能有一定的效果。
但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7.50%),与此同时,研究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物理因子疗法基础上辅以颈项肌肌力训练,对促进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提升临床效果作用明显。而上述研究与梁宇等[6]对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颈椎病的研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83.61%),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似;研究认为颈项肌肌力训练有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物理因子是颈椎病的常规疗法,其中牵引有促进颈椎曲度改善、缓解颈椎损伤、退变等造成的压迫性疼痛。磁振热疗将磁场、振动和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结合,在颈椎病治疗中能够起到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消炎和缓解肌肉疲劳、酸痛的作用。中频电疗则通过中频电流对机体组织细胞的刺激,在颈椎病治疗中能够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平滑肌张力的作用[7]。红外线理疗则能够深入组织内部,在颈椎病治疗中能够产生刺激调节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统循环,还能够促进细胞的再生。但由于颈椎病患者实际上由于颈椎已经发生力学性质减弱,其周围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尤以颈项肌群最为明显,如长期的活动受限导致肌力不平衡,容易加重病情[8]。为此,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同时,改善颈项肌群尤为重要。颈项肌肌力训练则是针对颈椎病患者的这一项病理改变而开展的治疗措施,通过持续的颈项肌肌力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或减缓颈项肌力减退[9-10]。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治疗后颈曲值大于对照组,而1年后的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颈项肌肌力训练对提高患者颈椎功能、保障远期效果有积极作用。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综合物理因子疗法配合颈项肌肌力训练能够产生良好的叠加效应,并且坚持肌力训练能够提高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颈椎病康复治疗中,运用综合物理因子联合颈项肌肌力训练,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低,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