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

2021-08-06张要军夏雯雯刘文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新农科课程思政

张要军 夏雯雯 刘文娟

[摘 要] 新农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植物营养学”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融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为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深入挖掘了“植物营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将思政教育改革融入课堂教学,旨在提高育人成效,进而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发展”的培养目标,并为相关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新农科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科学明德班‘生态学为例”(HDXJJG2019-101);2020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SKYKCSZ2020-005)

[作者简介] 张要军(1987—),男,河南叶县人,生态学博士,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务办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学教育研究;夏雯雯(1997—),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学生物学;刘文娟(1995—),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学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3-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1-15

课程思政自2014年提出以来,全国高校掀起了针对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浪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2020年5月份,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受众面广。如何使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以恰当的方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要根据实际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要,挖掘“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要素与具体实施措施,充分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植物营养学”授课过程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本专业知识科学求真的职业素养[2]。

一、课程思政内涵与“植物营养学”课程性质

课程思政是指专业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和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进行有机统一,进而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耦合的最优化途径,同时旨在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遴选出饱含育人价值、人文精神、爱国教育、法治安全教育、社会公共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且使学生能够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两方面同时可以获得升华,从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全面科学发展[3,4]。“植物营养学”从大方向来说主要是为了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营养作用,研究对象主要是土壤、植物和肥料三个方面,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掌握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质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基础科学。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一方面在理论层次上能够阐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分配和能量转化对规律;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土壤营养规律,以及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上学会通过有效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所需要土壤养分,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技术调节植物体的代谢平衡,使植物营养消化吸收效率达到最优化,以此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产品品质的目的,从而使研究成果为应对生态问题、全球环境和粮食安全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植物营养学”是集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优质课程,目前该课程是农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受众面更加广泛,更为高校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搭建了新桥梁。

二、“植物营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

(一)传承植物营养学历史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此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开展,我国化肥的生产和消费也进入到新的转型期,对新时代下我国农业生产和植物营养需求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我国新型增值肥料总产量达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高效肥料产品。学生在学习植物营养学时了解到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使用的还是绿色高效增值肥料,由此引申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氮肥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占世界9%的土地面积上养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为全球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我国经过40余年的发展,经济体量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如空间站建设、嫦娥五号的月球取土、石墨烯技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成就的取得,借此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达到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观念,客观理性认识化肥施用的双面性

氮肥施用量的多寡会对植物营养造成不同的影响。众所周知,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于植物来说,氮是叶绿素、酶、多种维生素、一些植物激素以及生物碱的构成成分,对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反应、辅酶的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适量的施用氮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原始土壤的开垦,有效地保护了环境。而当氮肥施用过多时,就会在根部抑制根部呼吸,破坏氧化磷酸化,从而影响其他离子吸收,进而植物根尖分泌粘性物质,如植物根部呈现褐黄色,无根毛,不长新根,根量减少等。氮毒害严重时,老根会发黑甚至坏死;氮毒害在叶部会抑制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因此叶部最初表现为凋萎软弱,色泽暗绿,随后发黄焦枯,造成粮食作物的减产和土壤环境的恶化。因此,虽然肥料的施用在粮食作物生产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粮食作物产量,但是也要考虑到过量施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能盲目施肥。以此纠正学生对施加化肥认识的片面性,客观认识化肥施用的双面性,化肥的使用并不是越高越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辩证思维的意识。

猜你喜欢

新农科课程思政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