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三甲医院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调查
2021-08-06郑红燕李斌飞邓小红胡爱玲通讯作者
郑红燕,聂 芳,李斌飞,邓小红,胡爱玲(通讯作者)
(中山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一科 广东 中山 528403)
术中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 ⅠAPⅠ)是与手术有关的发生于术后数小时至术后6 d内(大多发生在术后1~3 d)的压力性损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精细的手术,随之出现了手术时间长、术中体位强制性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手术中患者不能改变体位而使得身体的局部组织所受到的压力无法及时得到缓解,或因手术患者在术中被长时间的麻醉、在术前被禁食等原因,使得手术患者成为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医院的手术室也被认为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科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痛苦,一旦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轻则会使得患者的身体受到伤害,重则会危及生命,还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大量消耗国家的医用资源[2],因此,预防压力性损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解本地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现状,笔者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3所三甲医院住院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9年7月—2020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3所三甲医院122例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以男性为主,占62.31%,男 女 之 比 为1.65:1。年 龄19~90岁,平 均 年 龄(59.75±17.02)岁,≥60岁患者73例,占59.8%。神经外科最多,占51.6%。初中占有的比例最高32%。手术部位以头颈最多,63例占51.6%。手术时间≥2.5 h最多,占98.4%。患者主要疾病诊断所属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占51.6%,见表1。
表1 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n=122)
纳入标准:术后6 d内新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年龄≥18岁;符合NPUAP2016年对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及分期[3]。排除标准:压力性损伤发生在入手术室前或超过术后6 d;患者本身有银屑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影响观察的皮肤病;手术切口部位以外的皮肤有损伤,如烧伤等。压力性损伤的判定及分期是由专业造口师对术后6 d内新发生的可评定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判断,严格的按照NPUAP在2016年提出的压力性损伤标准来进行判定的。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1-5]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咨询相关专家,设计了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收集表,来收集患者的编号,住院号,压力性损伤数目、分期、部位、发生时间等临床资料。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研究者和压力性损伤小组成员在取得患者和院方同意后,严格按照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对患者在术后6 d内和手术期间的记录单进行调查,共收集到122例。
1.2.3 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data 3.1数据库,调查所得资料经核对无误后双人录入,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分析,分别用百分比(%)、频数、均数±标准差(±s)、极大值、极小值对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和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
中山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住院手术患者共计4.83万例。本研究共收集122例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如下。
2.1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本研究住院手术患者共4.83万例,其中有122例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25%,2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08%。其中神经外科63例(占51.6%),骨科32例(占26.3%),心胸外科18例(占14.8%),其他9例(占7.3%),见表2。
表2 按科室分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n=122)
2.2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数目与分期
本研究122例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共有压力性损伤183处,83例(68.03%)仅有一处压力性损伤,39例(31.97%)存在≥2处压力性损伤,详见表3;其中1期(110处)和2期(73处),分别占60.11%和39.89%,未见其他分期的压力性损伤,见表4。
表3 术中压力性损伤数目情况(n=122)
表4 术中压力性损伤分期情况(n=122)
2.3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
骶尾部(占37.7%)最多,头部次之(占19.2%),足跟(占6%)。头颈部(头部,鼻,口唇,耳部,颈部)占22.4%,见表5。
表5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n=183)
3.讨论
3.1 术中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特征
122例患者中男76例,女46例,男女之比为1.65:1,与蒋琪霞等[3]研究结果一致。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90岁,平均年龄(59.75±17.02)岁,高于蒋琪霞等研究结果。与现在人的寿命较以往长,越来越多人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质量,很多的老年人高龄时仍会接受一些比较大的手术有关。≥60岁占比最大(59.8%),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概率越大。神经外科最多(51.6%),其次是骨科(26.3%),心胸外科(14.8%),与既往研究结果高发科室是一致的,但具体科室的发生率高低稍有区别。手术部位以头颈最多(51.6%),患者主要疾病诊断所属系统以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为主,与以往研究研究结果一致[4]。这些系统疾病做手术时手术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受压部位长时间制动,颅脑手术由于常用钉、凿、钻等操作对手术部位施加额外的冲击力,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骨科住院手术患者由于长时间制动,术中会受到一些外力,易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手术时间≥2.5 h最多,手术时间过长可增加患者局部所受压力,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高低存在正相关性。一般手术时间大于2.5 h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较高,大于4 h,每隔30 min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增加33%[5]。与术中患者麻醉后长时间无法改变体位,受压部位长时间受压局部组织血运障碍等有关。
3.2 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3.2.1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本研究术中压力性损伤有122例,发生率0.25%,2期发生率为0.08%,介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中下水平。原因分析: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一直是医院进行最终考核的标准之一,医院的领导和临床工作者都非常重视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近年来随着各种优质体位垫和保护性敷料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因而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会低于既往的研究报道。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也日趋严格;随着加强护士相关教育培训,我国目前的术中压力性损伤判断评估的准确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部分医院压力性损伤上报过程存在一系列的文书和后期反馈,部分护士担心会影响上级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上报的过程就比较繁琐,可能会有部分瞒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导致上报的发生率与实际的发生率不相符。
3.2.2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分期 本研究共计发生压力性损伤183处,以1期110处(占60.11%)和2期73处(占39.89%)为主,未见3期、4期等严重压力性损伤。由于住院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系数大,相关人员在术前准备时做好术前评估,准备好各种防护措施,垫好体位垫,骨突或易破损的皮肤提前贴好保护敷料,手术及时发现和处理1期或2期压力性损伤,1期只要能够及时解除导致其发生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皮肤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3.2.3 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 骶尾部、头部和足跟最常发生。分析原因:神经外科手术受麻醉和体位固定的限制,头部易长时间受压而无法缓解,术中一些冲击力也使得支撑部位受到的外力作用增加,术中患者平躺长时间不能动,术后患者为缓解疼痛或病情需要采取半坐卧位,患者骶尾部与足跟部承受较大压力,既有摩擦力又有剪切力,所以骶尾部与足跟部常出现压力性损伤,因此需要对这些部位的皮肤进行重点预防和观察。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应完全脱离床面,减少摩擦,避免强行拖、拉、拽。护士应在术前根据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做好评估和防护,在手术允许前提下定时观察压力性损伤高危部位。术后鼓励并帮助患者定期进行体位的变化,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小,在今后开展研究时可以扩大研究范围,对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各类等级的医院开展研究,以便更科学、更严谨、更权威地获取我国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压力性损伤预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