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态探讨

2021-08-06于风岭郭景淑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17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计数

于风岭,肖 亚,郭景淑玉,王 娟(通讯作者)

(济南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ic histiocytosis,HLH)[1],是一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侵袭性免疫过度活化综合征。该病多见于儿童,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2]是一种十分多见的触发性要素,主要免疫缺陷诱因包含恶性肿瘤以及艾滋病病毒(HIV)[3]感染。因免疫失衡和未受抑制的炎性反应同时存在,是HLH的最大特征,所以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多种缺陷。针对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将分析儿童HLH中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年龄在9个月~12岁的EBV感染患儿共计102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的HLH患儿;②满足HPS修订版依据,通过分子水平识别HLH基因突变;③确诊为EB感染。(2)排除标准:①临床数据不完整,②中途退出不配合参与者。将EBV-IM患儿56例设定为A组,EBV-HPS患儿46例设定为B组,同时选取7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定为C组。A组中男36例、女20例;B组中,男28例、女18例;C组中,男40名、女30名。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儿童均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收集静脉血2 mL,标本收集后在1 d内经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和计数。将标本分成两管对外周淋巴T/B细胞标记,每一管中加入100μL标本,分别加入到20μL的四色标记单克隆抗体中。其中第1管为用于测定总T细胞和亚群;第2管为用于测定B细胞和K细胞。同时所有儿童均应用促凝干燥管,采集静脉血2 mL,放置凝固后,3 500转/min,离心10 min,应用免疫浊度测定法测定EBV-DNA拷贝数。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各项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方差分析,数据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PBL各项指标分析

三组PBL各项指标分析中,A组(EBV-IM)、B组(EBV-HPS)和C组(空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以及比值对比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和其余两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下降,其余指标上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PBL各项指标分析(±s,×109/L)

组别 例数 淋巴细胞 CD3+T细胞 CD4+T细胞A组 56 9.78±0.22 8.20±0.02 1.28±0.18 B组 46 1.83±0.20 1.32±0.12 0.38±0.12 C组 70 3.60±0.07 2.32±1.02 1.23±0.20 F 43.73 38.82 23.94 P 0.0001 0.0001 0.0001

2.2 三组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A组、B组和C组IgG、IgM、IgA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组IgG、IgM、IgA相比于B组和C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三组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s, g/L)

表2 三组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s, g/L)

组别 例数 IgG IgM IgA A组 56 11.93±4.04 1.50±0.02 1.60±0.05 B组 46 8.70±3.56 0.60±0.10 0.60±0.05 C组 70 7.25±1.72 0.90±0.06 0.70±0.07 F 8.12 26.60 25.98 P 0.0001 0.0001 0.0001

3.讨论

临床中EB病毒是一种较为易感的双链DNA疱疹病毒,一般通过飞沫传播。EB感染对淋巴细胞有所影响,尤其是B淋巴细胞。多项数据佐证,EB能够对B细胞生长进行改变,主要机制为:一旦感染了某一个B淋巴细胞后,EB基因组织将转入到细胞核。此基因组主要通过游离基因的形式存在[4]。通过当前数据证实,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是最为多见的EB感染恶性肿瘤,最常见为霍奇金淋巴瘤(HL)[5]。HL的病理生理学极为复杂,但是根本是B谱系细胞出现恶性克隆赋值,且多数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出现EB[6]。EB所影响的淋巴瘤往往以较为单一的方法融合到EB的末端,说明全部细胞是通过单一被感染的细胞所克隆扩增。一旦被撤去,则可能造成EB激活的免疫抑制剂或者应用抗病毒后,发生器官移植后/甲氨蝶呤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暂时性消退[7]。

在本次结果中,A组、B组和C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各亚群计数以及比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和其余两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B淋巴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下降,其余指标上升,差异显著(P<0.05)。说明CD3+T淋巴细胞在RBV-IM患儿中具有高度的活化和增殖特征,有助于体内病毒的清除,从而联合B组的CD4+T细胞计数、B细胞计数和NK细胞一同下降,也说明EBVHPS患儿对EBV的免疫障碍,无法对其控制同时病毒清除。当前,临床已经证实的免疫学机理,主要是免疫复合物、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采用分子模拟机制以及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出现交叉反应,或者补体激活系统造成血小板以及巨核细胞破坏度增强,其具体机制如下。(1)免疫复合物形成:一旦病毒感染了血清,则血清中多数的免疫球蛋白M(IgM)将增加,病毒抗原和抗体联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血小板以及巨核细胞表面中。(2)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EB是一种较强的多克隆激活剂,能够对感染或者转染的B细胞激活,一旦病毒感染后,就会对B细胞刺激,从而和正常组织交叉,生成自身抗体。抗血小板抗体以及PAIgG上升,PAIgG直接联合在血小板GPⅡb,造成血小板受损。(3)通过分子模拟以及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出现交叉反应,病毒对血小板的膜糖蛋白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血小板抗原性产生变化,机体免疫清除。

综上所述,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测定有利于HLH和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的临床诊断。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计数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这样“计数”不恼人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鼻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