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6夏寅寅
夏寅寅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临床将菌血症和败血症共同称为血流感染,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寒战、心动过速以及皮疹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神志变化,并对心、肾的重要脏器造成影响。本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对本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主要诊断方式为血培养,且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时间较长,导致其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有学者指出可以从血常规角度进行辅助诊断[2],同时联合参考降钙素原共同进行诊断,观察其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观察血流感染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的水平变化以及其在本病中的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4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非血流感染的54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包括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5±2.6)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26名,女性28名,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2.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所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
纳入标准:实验组患者经血培养后被确诊为血流感染患者,入院时表现为体温在38℃以上,伴随不同程度的寒战和畏寒症状,全身无明显中毒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呼吸困难以及血压下降。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或者进行激素、化疗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2)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3)脾功能异常的患者;(4)合并紫癜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系统疾病;(5)活动性出血的患者;(6)合并脑出血以及脑外伤的患者;(7)因使用肝素治疗而出现PLT减少的患者;(8)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全血样本2~3 mL,送检血常规。静脉血血清样本3 mL,送检降钙素原。血常规检验采用Sysmex XN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降钙素原使用NRM411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由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使用原装配套试剂盒,阳性标准为>0.5 ng/mL。
1.3 疗效观察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WBC、NEU%、PLT、PCT、PDW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LY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MP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WBC/(×109·L-1) LYM/% NEU/%实验组54 11.71±2.32 0.07±0.01 0.83±0.03对照组54 9.21±0.25 0.16±0.02 0.74±0.21 t 7.873 29.577 3.117 P 0.000 0.000 0.002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PLT/(×109·L-1) MPV/% PCT/%实验组54 243.38±42.36 8.43±1.05 0.21±0.03对照组54 167.22±22.30 8.21±0.32 0.15±0.02 t 11.609 1.472 12.228 P 0.000 0.143 0.000组别 例数 PDW 降钙素原实验组54 0.17±0.05 1.81±0.06对照组54 0.15±0.01 0.37±0.03 t 2.882 157.744 P 0.004 0.000
2.2 各个感染指标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经ROC曲线分析后显示,诊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EU%、血清降钙素原、PDW、WBC、PCT、PLT、LYM%,ROC曲线面积:最高为NEU%(0.732),其次为降钙素原(0.660)、PDW(0.648)、WBC(0.62)和MPV(0.582)。其中PCT(0.357)、LYM%(0.276)、PLT(0.335)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5,当出现血流感染时降钙素原增大当该指标大于截断值6.322时,可辅助鉴别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见图1。
图1 各个感染指标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3.讨论
血流感染早期其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而血培养作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在早期诊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需要另外一种便捷的诊断方式应用于临床,以便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3]。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诊断方式,其内包括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指标,通常可将其分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三大系统[4-5]。降钙素原是降钙素前体,为一种无活性糖蛋白,正常情况下,降钙素原源自于甲状腺旁C细胞,但是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肠道组织、肝脏单核细胞以及内分泌细胞在α-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因子的作用下则合成并分泌降钙素原,因此血液中的降钙素原呈明显上升水平,在本次研究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证实了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患者中高表达情况,同时也间接的证明了其在细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血小板是一种来源于巨核细胞系的小盘状细胞,通过观察其结构和功能后发现,其功能内包括炎性细胞特有的特征,也因此血小板具有一种本能的防御功能。通过对感染部位的细胞组成后发现,最先出现的细胞即是血小板,且会大量聚集在感染部位,从此可判断出其具有监测病原菌的功能。当血流感染发生时,附着在内皮细胞上的血小板会对其进行激活,因此造成了血小板的消耗[6-7],因此发生血流感染时,血小板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本次研究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在血流感染早期,机体本能的会对免疫反应进行抑制,此时中性粒细胞会被激活,并以较快的速度在血液中出现,机体在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在各种毒素和细菌的作用下,促使淋巴细胞凋亡,因此淋巴细胞出现了明显的降低。通过以上研究可发现二者均体现了对于血流感染诊断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针对诊断效率采用了经ROC曲线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是诊断血流感染最具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应用在血流感染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