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构成研究

2021-08-05邵一飞

粤海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民间信仰广府

邵一飞

摘要:广府传统工艺美术之中,存在浓厚的民间信仰因素,并由此构成工艺美术的主体文化内涵,包括物质造型和精神意义两个方面,具体体现为“作品内涵”“技术内涵”和“产业内涵”。这种内涵构成,是以民间信仰与工艺美术之间的互生关系为基础的。研究其中的关系,可以为未来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参照,并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广府 民间信仰 传统工艺美术 文化内涵

引言

本文所谓“广府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构成”,是指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在物质造型和精神意义两个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作品内涵”“技术内涵”和“产业内涵”。这些内涵的构成,与民间信仰存在密切关系。民间信仰滋生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滋生相应民间信仰。广府地区民间信仰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对应互生关系,这在广府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区域也广泛存在。这种内涵构成关系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作为行业神祇,其存在于工匠们的心中,并由此滋生传统的工序习惯及相关仪式。这些仪式其实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性环节,或者一个重要的隐形过程,只不过没有体现在具体的工艺美术作品中罢了。所以,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讲,没有这些行业神祇及其工序仪式,就没有相应的工艺美术成品及文化内涵的生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传统行业,工藝美术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会因种种原因而自然滋生各种信仰因素,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俗语、谚语、歌谣、口诀的形式传承,沉淀出行业神祇,以及相关的日常崇信,一并成为行业俗信。许多民间日常崇信因素,例如驱邪禳灾、趋吉避凶、祈福求财等心理,则直接催生相关工艺美术,例如一些俗称“摆件”“挂件”“串珠”的随身装饰物等,以及在建筑物中体现出来的包含传统俗信心理(类似“风水”的概念)的物理格局及相应装饰物等。

一、行业神祇及民间崇信

广府文化中,象牙雕、玉石雕、木雕、根雕、端砚、葵扇、广彩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纱龙舞(新会)、醉龙舞(中山)、紫来金龙(新会)、香火龙(罗定)、草叶龙(广州西关、新会)、东海人龙舞(湛江)、狮子舞(佛山狮、鹤山狮、中山健武狮)、狮燕舞(吴川黄坡、沙岗)、鳌鱼舞(广州番禺沙涌)、貔貅上牌山(吴川梅菉镇)、火狗(广州增城石滩镇)、蜈蚣舞(徐闻县乌石镇)、雄鸡舞(德庆县)、鲤鱼化龙(阳江)、凤舞及麒麟舞(广州及深圳)、风筝等民间游艺、竞技民俗,以及佛山秋色、沙湾飘色、南国水色等民间赛色习俗,均传承了地域性民间信仰因素及传统技艺,文化底蕴丰厚。此外,服饰、饮食及建筑等行业,也传承相应的信仰因素及精美的工艺美术技术。

(一)行业神祇

广府民间工艺行业神祇,主要有如下15个:

1. 七娘。绣工神,爱神。亦称“七仙女”“七姐”“七女”及“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有“乞巧节”,焚香拜祭,年轻女子执彩线穿针孔,一次穿过7孔针(俗称“金针度人”),俗称“得巧”,视为“巧手”。广州一带,还有“七娘会”“拜七姐会”。至当代,广州天河区珠吉街的“乞巧节”,已经成为一时盛会。东晋干宝《搜神记》、明代顾觉宇《织锦记》、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等典籍资料记载有七仙女和七娘事迹。

2. 卢眉娘。绣工神。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一带民间崇信卢眉娘。据传,卢眉娘能以尺卷绣经,字小如粟,又能以五彩丝一缕织为飞盖(车篷)。后羽化登仙,民间崇信为刺绣等女红之神。清代范端昂《粤中见闻》、屈大均《广东新语》及今人李剑平《中国神话人物辞典》等典籍资料记载有卢眉娘事迹。

3. 鲁班。木匠、瓦匠及石匠之神。亦称“公输班”“公输般”及“鲁班先师”。据传,鲁班发明云梯、战舟、木鸢、砻、碾、曲尺、刨和锯条等作战用具和木工工具。其制作的木鸢,能飞三日不下,石龟能上山入海。各地祭祀日不同,广州一带以农历六月廿四为鲁班诞辰(亦有以六月十三或六月十六为诞期的)。鲁班诞亦称“鲁班先师诞”“师傅诞”“三行工人节”等。鲁班被民间信仰神化后,匠人们认为画杆、墨斗、斧头等用具均有辟邪作用,相关巫术称之为“鲁班秘术”。清代黄斐默《集说诠真》、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及今人叶春生《岭南民俗事典》、李剑平《中国神话人物辞典》等典籍资料记载有鲁班事迹。

4. 黄道婆。纺织神。亦称“黄婆”“黄母”“黄娘娘”“黄道仙婆”及“黄小姑”。黄道婆本为上海人,流落海南后学会纺织,并教导民众制作扎花车以及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法,受到尊崇,年老后返回故乡,教导人们纺织技术。是故,上海松江一带有歌谣云:“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清代姚福均《铸鼎余闻》等典籍资料记载有黄道婆事迹。

5. 张骞。纺织神。民间传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路过天山脚下时,张骞梦中偷窥仙女巧织锦云天纱,织锦技巧得以传回人间。张骞因此被奉祀为机房祖师。明清时代,广州高基围(今中山七路)一带为丝织工人聚居处,家家户户都有织机、机房,其时建有“先师庙”,奉祀张骞。

6. 涌铁夫人。铁匠神。据传,粤有林氏妇,以身投熔铁炉,炉中多出铁,其夫得以偿还官铁,民间称其为“涌铁夫人”。其后,凡开炉者必奉祀涌铁夫人,采铁矿、开炉炼铁者多祀之。清代范端昂《粤中见闻》、屈大均《广东新语》等典籍资料记载有涌铁夫人事迹。

7. 陈日娘。绣工神。据传,旧时广东顺德大良镇有一刺绣女工,名曰“陈日娘”,心灵手巧,绣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和瓜果蔬菜,惟妙惟肖。许多女子拜陈日娘为师,学习刺绣。陈日娘终身未嫁,死后其弟子往往聚会拜祭,其诞辰为农历八月廿五。叶春生、施爱东《广东民俗大典》、顺德县(现为佛山市顺德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顺德县资料本》等记载有陈日娘事迹。

8. 伍丁先师。石匠神。亦称“伍丁”。伍丁为石匠、石艺业鼻祖,全国各地均有奉祀。据传,伍丁为先秦时期蜀国大力士,开山劈石,凿石为艺,为百姓所崇敬。农历四月初八为伍丁诞日。自唐代以来,广东肇庆白石村以制砚为业,素有“端砚之乡”的美称,白石村制作的砚台精美奇妙,誉满天下。每逢农历四月初八,白石村举办“伍丁诞”,祭祀伍丁先师。

9.东山神。蚕桑神。亦称“罗夫人”。据传,旧时广东新兴一带有东山神,能令一蚕生二茧,助养蚕人丰收,故蚕农多有奉祀。有古民谣曰:“路边神,尔单身;一蚕生二茧,吾舍作夫人。”关于此曲,有如下典故:新兴有处女采桑养蚕,路过东山神所在,作如是歌,还家果然一蚕二茧,该女失踪,被人奉祀为神,称为“罗夫人”。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有上述资料。

10. 夏泰。酱园祖师。佛山一带,酱园业崇信祖师神祇夏泰,农历八月廿六为祖师诞日,俗称“饮行”,是日祭祀。另外,每逢初一、十五,酱园老板设酒肉佳肴,犒赏员工。据传,夏泰本为酱园工匠,技艺超强,受人尊崇,逝后被尊崇为祖师神祇。旧时,各家酱园,设有“夏泰先师”牌位,左右贴有对联:“青黄黑白凭工作,甜酸苦辣万古传。”

11. 陶冶先师。铸铁业、铸锅业、炒铁行之神。亦称“石工太尉先师”“石工”“太尉”,即尉迟恭。据传,唐代尉迟恭建功立业,被皇帝敕封,民间常尊为门神。尉迟恭早年曾打铁为业,故亦被尊为铁匠之神。

12. 华光大帝。火神。亦称“华光大帝祖师”“灵耀”“马灵耀”“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灵官马之帅”“马天君”“三眼灵光”“妙吉祥”“火部兵马大元帅”“华光神”。民间传说中,华光大帝有三只眼,喜欢玩火,故被尊崇为火神;又因其玩火惹事,玉皇大帝遂命民间“打清醮”(一种道教法事,伴随念词及动作)来分散其注意力,以免其玩火。旧时戏班搭台,要防火,故华光大帝又被戏班所尊崇。在广府一带,华光大帝还被尊崇为“三雕”(牙雕、玉雕、木雕)行业的祖师。

13. 吕洞宾。理发业祖师。亦称“吕岩”“吕祖”“纯阳祖师”“回道人”“纯阳子”“吕纯阳”及“纯阳帝君”。吕洞宾本为道教神祇,民间传说八仙之一,剑法精妙,后被民间尊崇为理发业祖师,广府一带亦多有奉祀。宋代庄绰《鸡肋编》、罗大经《鹤林玉露》、刘斧《青琐高议》、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王世贞《列仙全传》、清代顾禄《清嘉录》及黄斐默《集说诠真》等典籍资料记载有吕洞宾事迹。

此外,还有玉雕祖师长春道人、广彩祖师杨快等。这些行业神祇,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层文化依托和传承动力所在,发挥着种种隐形的作用。

(二)民间崇信

民间崇信主要有占卜、驱邪、祈禳、压胜、巫术、符咒、祭祀等文化内涵。这些特定的崇信行为,包含了特定的信仰因素在内,影响工匠们的心理和行为,并制约相应的技术和工序。同时,工匠们打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特殊的文化商品,又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如此互相循环,形成一个特殊的产业链条。涉及民间信仰及传统工艺美术的,大致有如下12种:

1. 玉石。最能体现出崇信因素的,就是玉石工艺。人们相信,良玉有吉祥如意之好兆头,能辟邪、养生、镇宅,且有收藏价值,故佩戴玉饰者众多,民间还有“荒年谷,丰年玉”的俗谚。正是这种崇信心理,刺激了玉石工艺的发展,使其久盛不衰。旧时,玉匠遇见好玉,往往按例顶礼膜拜,之后才开始手工活。这也是一种行业崇信心理,类似于采参人发现“人参娃”后的膜拜。

2. 串珠。串珠不仅是饰品,更是崇信的衍生物。戴在手腕上或脖子上的各式串珠,其质地、颗粒数目、颜色、大小等,均包含了相应的崇信因素在内,不同的人,佩戴的样式、方式均不同;而且,一旦佩戴,就不能随便取下来,这与玉石的佩戴完全一样。有些工序,也是要行仪式的,譬如开光,等等。檀香木、玉石、金、银等常用来做串珠,也有用动物的骨头、牙齿来做的。

3. 摆件。摆件主要有木质或瓷器的,玉石的,动物骨头、牙齿的,也有金屬的,如金、银、铜、铁等,大多为动物和神祇的造型,如神性动物,生肖动物,或者神祇像等,其做工过程,大多要遵循祖传的某些规矩,如用语和动作方面的禁忌,并在完工时要做开光仪式。其形状、大小、颜色及摆放的位置,需与主人的命相相顺。

4. 宝剑。宝剑历来被认为具有镇邪护佑之功能,悬挂在居室内,可以给人以安定感,很多人崇信之。但是,民间俗信亦认为,宝剑有煞气,其安放位置要与主人的运数相符合,否则会起反作用。宝剑的质地,主要有木质、精钢、银质等。

5. 玳瑁。这是近些年来的民间崇信习俗,在居室墙壁上悬挂玳瑁一只,头向上,其寓意为“往上爬”。大多数用的是真玳瑁制作的标本,价格不菲,因其形似龟鳖,有人刺之曰“龟爬”。

6. 蓑衣。蓑衣大多设置在居所外围行人较多,或风水对冲之位置。蓑衣配斗笠,悬挂在门口,或居室防盗网外面,可起镇宅辟邪作用。外表看起来是营造艺术氛围,其实乃风水观念也。一些景点,常把蓑衣斗笠作为旅游产品摆卖。

7. 太极八卦图。圆形太极八卦图案,置于居室正门口,可用以驱邪镇宅。城市高楼林立,邻里之间往往门对门,或门挨门,有迷信者,往往置之,倘邻里不和,往往也互相设置之,所以太极八卦图常见于南方一带的城乡住宅门口。

8. 小香炉。小香炉往往摆放在屋外正门口墙角边,日日焚香,辟邪镇宅用。常见于南方一带的城乡居所。

9. 伟人像。伟人像一般设置在办公室内,或者汽车驾驶室内前挡风玻璃上,这是一种民间俗信,有些会议室也设置。伟人像有塑像和画像两种,塑像有镀金的,也有纯金的。

10. 炮弹壳。民间俗信认为,炮弹壳煞气重,可以充当镇宅辟邪的物件,大多放置在办公桌附近,有的炮弹壳半人多高,弹头亦在。炮弹壳稍做焊接装饰,即可成为品相不错的手工艺品,有不做加工,直接摆放的,也有焊接子弹壳,当作摆件的。

11. 风水图案。风水图案大致分为3大类:一是文字图案的,其文字及图案内容均有所讲究;二是实物摆件的,如某些玄关位置的屏风、金鱼缸、风水树、假山等;三是建筑实体的,如造型寓意等。某主体建筑为“凹”型,其对面却有“凸”型建筑物,民间俗信认为不利,多事,遂在“凹”型建筑物前面,设置一小型精巧文化挡墙,上书名人语录,果然顺。

12. 其他。一些带刺的植物,如仙人掌、仙人球等,亦被认为具有辟邪功能,常摆放在对冲的位置。某建筑物前有一椭圆形广场,中设一喷水池,池中有塑石质双龟,昂首相向而立,有“双龟戏水”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民间崇信及其衍生的工艺美术品,或者有造型寓意的建筑实体,作为大众化的心意,崇信实属难免,但不可过度,沦为迷信,失去应有信仰。

(三)民间信仰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互生关系分析

1. 行业滋生神祇及崇信。上述15个行业神祇中,有的是能工巧匠,生前为人尊崇,逝后在民间演变为行业祖师神祇,继续受到崇拜;有的则是神话人物,因为具有某方面的高超技巧或能力,而被尊崇为行业神祇。显然,行业神祇,突出的是技巧与能力,与行业的技术要求相符合。而相应的民间崇信,则体现了人们的畏惧、规避、祈求、遵从等心理愿望。一项技巧、一门手艺、一个作坊、一个行当、一个行业在社会上存在的时间长久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滋生出来许多行话、习语、谚语、故事传说,乃至于神话,进而可能会积淀出相应的神祇崇拜,为业内人士所顶礼膜拜,于是又成为行业传统的文化内涵。

2. 神祇及崇信约束行业。一些关于行业秘术、禁忌、行规、经验及技巧,往往成为行业内的思想规则,构成特殊的意识形态,为行业所遵从,为社会所认同。这些特殊的意识形态,往往会演变成为民间崇信,被传承下来,并以巨大的反作用力,影响行业本身。这似乎是一个必然律,行业日久生情,日久生事,自然会生出一些故事来,生出一些神祇和崇信来,并由此约束整个行业的行为。这些特殊的意识形态,往往是一项技巧、一门手艺、一个作坊、一个行当、一个行业成熟的文化标志,也是技术性标志。没有行话、习语、谚语、故事传说、神话的行当行业,是不成熟的、注定不景气的,因为没有这些特殊意识形态,就意味着行业的思想没有具备相应文化的哲学内涵,其行不远、亦不长久。即使一门新兴的行业,也会在不久就会滋生行话、习语和故事,久之自然会有神话之类的产生,最后还很可能主动去找一个什么神祇来坐镇护卫。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行业神祇及民间崇信是一个行业存在的文化直观。

3. 原因探讨。我们认为,在传统社会中,一项技巧、一门手艺、一个作坊、一个行当、一个行业的诞生,自有其经济,或实用目的,总之,是因为种种社会化的需要,才产生的。譬如澳大利亚土著制作的“飞去来器”(boomerang,亦称“回旋镖”),就是为了狩猎和战斗的需要而发明的,属于实用目的;而现代的金、玉、木手镯,串珠之类的,在个人是实用与信仰目的,在商家则完全是经济目的。大体来说,传统社会的各个产品先是为了有用而诞生,是纯粹的生活工具,之后才发现其存在经济价值而演变成为商品的。这大约是工艺美术产生的先天性原因。从源头及发生来看,应当是先有行业的产生,再有行业神祇及民间崇信的自然滋生。当然,也可能相关的神祇及崇信早就存在,因某种原因而被附会到新产生的行业中来。行业神祇及崇信的滋生,大概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解释的需要。因为行业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需要文化解释和理解的神秘事情、问题,于是自然滋生行业神祇及崇信,这是文化的需要;二是寻求安全感。寻求到了合适的神性解释,自然就会想到要找一个合适的神祇来坐镇,护卫着整个行业,也才具备安全感;三是行规禁忌。只有遵守某些行规、禁忌,一切工艺才会顺利完成,于是就有了行业神祇和民间崇信的传承,而且越传越信。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构成

笔者已在《广府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构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7日第4版)一文中,提出了“作品内涵”“技术内涵”以及“产业内涵”的概念,并做出了初步的分析,认为“作品内涵”主要包括“造型”“赋意”,“技术内涵”包括“特殊技术构成”,“产业内涵”包括“技术性”“商品性”及“习俗性”等因素,上述因素,是广府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基础构成。本文主要依据这种基础构成的三个基本概念,继续拓展深化,进一步分析广府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深层构成。

(一)作品内涵

作品内涵之深层构成,主要包括“个人旨趣”“地方意识”两个方面的因素。

1. 个人旨趣。所谓“个人旨趣”,是指传承者将自己所追求的个性化审美趣味融合到艺术品之中,作品体现了传承者的个性特征。叶春生著《广府民俗》记载:“1928年,曾饮誉海内外的冯公侠艺师,能在一粒象牙米上浅刻唐诗112个字,当时被人们称为‘神眼。1932年,他又在一粒象牙米上刻出孙中山遗嘱全文并题款共154个字,堪称广州微雕一绝。”[1] 这种微雕,没有非凡的耐心和精细,是做不了的,与其说是工艺美术,不如说是纯到极致的个人旨趣。这种深厚的个人旨趣,熔铸进了工艺品之中,成为隐形的文化内核。作品的内涵,首先便是艺术家和匠人的个性与精神,行家所制作的壶,一百把壶有一百个风格,每一把壶行家自己都认得,这就是因为每一把壶都融入了自己情感和思想的缘故。

2. 地方意识。所谓“地方意识”,主要指传统工艺美术品所蕴含的地理、地域观念及特征因素。这些特定的“地方意识”,依托传承者精巧的工艺,外化为审美的工艺品。例如,端砚,起于肇庆端州之端溪,以石质温软如玉,发墨快而闻名天下,以“端砚”名之,彰显了低调却大气、含蓄而优美的地域之特色也。传统工艺美术,往往兼具个人特色和地方特色,传承者的精湛技艺、旨趣、以及地方传统的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融合为一体,达到美之极致。手工制作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品的精气神全由精巧入心的手工雕琢而成。至当代,现代化产业技术进入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使得许多传统工艺的传承者产生担忧,因为机器代替手工后,产量上去了,但质量却难以保证,失去了手工打磨的灵性,作品当然也就没有思想价值了。这是艺术与商品的区别所在,艺人匠人变成了简单的工人,当然就失去了应有的灵性和思想。

(二)技术内涵

技术内涵之深层构成,主要包括“秘方秘诀”“信仰禁忌”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秘方秘诀、信仰禁忌附着在工艺品之中,成为精神性、技术性的因素,构成工艺品的文化内核。例如,玉雕玉器,其形状及命名十分讲究,且大致都有专门的目的和用途,不能误用错用。民间认为,玉器有养生、辟邪、聚财等作用,他人之玉、古玉不可佩戴,一旦佩戴不可摘取。除此以外,还有向阳鉴玉、人玉互养等说法。另外,貔貅、金蟾、白菜适宜生意人,如意等适宜任何人,葫芦送女士,蝙蝠送老者,等等,玉雕玉器均由于谐音而附会了相应的祝福寓意。当代广州玉雕的经典之作,是镂雕玉球和玉雕子母球,多达数十层,球能自由转动,其雕刻之法体现了“南派”玉雕“玲珑飘逸”的柔性特点。这种玉雕球,有“如意”“转运”“顺风顺水”及“聚财”的寓意。

除了传统手工艺品之外,城市建筑物及城市雕塑的造型,也包含工艺美术的内容,例如,其外观形状、装饰等,往往被包裹上一层社会语义,并积淀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而广为传播。现代城市公共建筑物,其外观往往就是一个大型和超大型的工艺品,像一摞书、一朵莲花、一个细腰美人,一艘帆船,等等,蕴含了十分明确的造型寓意,有传统信仰的意义,也有现代文化的意义。这些占据城市大量公共空间的“大型工艺品”,实际上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延伸和拓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流行艺术审美向度。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自我,追求新异,而毫不顾及传统审美,以及民间信仰、禁忌、忌讳等因素,这些城市公共建筑设计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最终沦为审“丑”标的,成为民间戏谑的对象。

(三)产业内涵

产业内涵之深层构成,主要包括“业缘文化”和“地缘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业缘文化与地缘文化往往融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产业內涵,并衍生出相应的产业链条。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大概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意义:手工制作为主机器为辅,天然材料为主人工材料为辅,审美及实用价值兼具,一定的信仰内涵,地方或家族传承。至当代,传统工艺美术成为市场经济的载体和平台,成为现代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发生了许多变化。手工因素逐渐减少,机器的因素不断增多,流水线、生产线也越来越多,材料也发生变化,替代品和新材料越来越多,离自然、天然也越来越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被替代,或者灭失,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需要调整的是人们的视角和看法,而不是工艺品本身。例如,广东阳江的小刀,起于清同治年间,最初为手工制作,有油热退火工序,具有韧性、锋利、刀型优美等特点,载誉广府及周边,其后,工艺逐渐精湛,由小刀发展为各式刀具,并形成规模性的生产线,甚至连刃口淬火这样的关键程序,都已经实现流水线作业。至当代,阳江的刀具企业,已经达到数千家,早已突破了早期单打独斗手工作坊的模式,形成庞大的现代化产业链条,像“梁季芙小刀”“何全利菜刀”“阳江十八子”这样的知名品牌,已经成为阳江和刀具行业的代名词。

三、技术时代的挑战与困惑

在技术时代,民间信仰及传统的工艺美术都面临新的环境和问题,特别是现代技术因素的参与,直接影响传统的工艺美术,并由此产生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互生、互渗与变化。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颠覆现有的、全部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传统的工艺美术手段,导致一个观念上、技术上的全新时代的出现。

(一)现代技术及理念

现代技术及理念与工艺美术的融合,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某购物中心是近几年出现的知名商业品牌,在全国有多家分店,其设计理念是“艺术·人文·自然”,绿色环保建筑,艺术、商业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建筑造型及内部功能均体现了最前卫的商业理念和文化理念。从外观到内部功能的分割组合,使整个购物中心成为一个巨大的现代工艺美术品,匠心独运。从命名看,其名称开头的字母,为英文字母中的大写“K”,到底代表什么意味,大约要从某种文化和哲学上去理解了。该购物中心的名称有去商业化的意味,简约而富于内涵,低调而富于人文气息,思想者、哲学家的意味因此也很浓厚。从某种角度看,该购物中心实际上是以实体的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哲学阐释,也是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艺术化、工具化、技术化的理性解读。珠江新城的该购物中心的大门口,曾经竖立巨型“凡·高的耳朵”雕塑,造型简单,线条柔和,色彩疏淡,富于抽象意味。如果说,此购物中心是宏大的工艺美术品的话,那么,其中所蕴含的信仰因素,就是“艺术·人文·自然”的价值观,不仅是现代商业发展的理念,也是现代工艺美术技术发展的方向,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终极路径。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代表技术的巨大飞跃,更代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改朝换代。3D打印技术、高仿真机器人、无人机所带来的现实变革,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其一,情感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升技术能量,但无法实现情感、心理和思想的鲜活性,这可能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二,个性问题。共性提升,个性丧失,艺术将成为没有感情的复制、粘贴品,失去其传统价值。工艺美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手工制作保持了独特的个性,人工智能则可能会导致千篇一律;其三,传承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按照程序演绎、制作,不需要口诀、仪式,因此,传统的传承人有可能变成计算机操作员,不再具备习俗、信仰的内涵,手工工艺是否会消失?高仿真机器人具备实用的价值,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工艺美术品,但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恐怕一时难以解决。在这种条件下,工艺美术品文化属性中增添了新的因素,即道德伦理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新课题。另外,性别机器人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社会生育率的大幅下降?殊难预料。这也许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三)现代性问题

所谓“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地理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技术概念。“现代性”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动力概念,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说,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资本社会”“技术社会”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一个技术社会,技术就是资本,就是资本构成,而且是原始资本。

传统的工艺美术,就是一种最古老的技术资本。面对现代性,传统文化需要有所保留,有所取舍,有所创新。民间信仰与传统技术的蜕变与更新,也许就是一种自然选择,一种传统文化现代性的选择。英国安东尼·吉登斯(Athony Giddens)著《现代性的后果》(《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认为:“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在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现代性卷入的变革比过往时代的绝大多数变迁特性都更加意义深远。在外延方面,它们确立了跨越全球的社会联系方式;在内涵方面,它们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带个人色彩的领域。很明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还存在着延续,两者都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2] 因此,现代性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技术方式,更是生活哲学。

结语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手段、形式及观念如何变化,传统工艺美术与民间信仰的内核始终存在,而且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而传统工艺美术的唯一性、神秘性、经典性也将一并永存。广府文化兼具民间信仰、商业及海洋文化特色,其中的传统工艺美术,亦独具风格。以广府文化为例,立足改革开放的前沿,研究民间信仰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关系,可以不断提升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并获得突出的社会经济价值。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作家协会)

注释:

[1] 叶春生 著:《广府民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

[2] [英] 安东尼·吉登斯 著,田禾 译:《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4页。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美术民间信仰广府
浅谈广府早茶点心文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评价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学院版画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价值研究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基于南阳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旅游开发探析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浅析山西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创新与发展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