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2016-11-24武继龙

2016年32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具体对策影响分析

武继龙

摘 要:山西省大同市近年来依托当地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进行了大力的挖掘与开发,对年已失修的佛教寺庙也进行了重建,俨然一股文化的热流扑面而来。文章在简要介绍了大同市佛教文化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详细分析了净觉寺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综合阐述了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间信仰;净觉寺;社区公共生活;影响分析;具体对策

一、主要概念阐述

(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1]。民间信仰的形成得益于绵延中国数千年的磅礴文化,其中融合了历朝历代的民俗、人情、神话、宗教等元素,直至今日民间信仰依然充斥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对民众的公共生活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社区公共生活。目前对我国乡村公共生活的研究在学界尚处于边缘状态。实际上,国内外学界对公共生活的界定又大多不适用于当下中国的乡村社会,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村庄居民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在较大范围的交织或重叠。一般而言,农村公共生活是指在村民家庭生活之外的公共场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生活形态,包括日常生活交往、关乎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参与以及基于某种社会关联自主生成的集体行为和交往等[2]。因此,本文所运用的公共生活感念包括三个层面:公共政治生活,主要是指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如村庄选举;经济生产生活,如村民互助与合作;社会文化生活,包括因村庄礼俗风情、娱乐休闲等所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态。

二、民间信仰对当地社区居民公共生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社会导向功能。民间信仰是乡土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也是普通民众社会交往的习惯性原则。这些方式和规则由于宗教观念和宗教心理的作用而变得更加牢固。民间信仰虽于政治王法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补充。民间信仰为政治统治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王法又为民间社会提供理性化统一的行为规范。借助于民间信仰更易于导民向善,消除民间社会的不良行为。净觉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为周边居民的精神需求、业余活动提供了寄托之地,并且净觉寺所宣扬的佛教规约还导向民众一心向善,不但有利于减少民众的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有益于民众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2、心理安慰功能。民间信仰是当地居民保持希望的重要方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居民心灵上的创伤和痛苦,化解心中的积郁,舒缓精神上的压力,对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具有重要作用。

3、公共服务功能。在传统农村社会,由信仰关系、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确定了社会的认同纽带,形成了农村的社会治理机构。由于生存条件、生活方式限制,农民天生带有狭隘性,自主参与意识淡薄,社会事务参与率低。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有着很强的社会整合力量,不仅可以起到纵向的历史联系,同时还可以将处于不同空间的社会成员联系到一起。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育和成长,这种非正式规则基础之上民间信仰的软约束力量日益突出,为农村公共事务及乡村治理开辟了新的生长渠道。

4、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功能。基于民间信仰而开展的一些传统习俗活动,成为联系历史和现实的一条重要纽带,而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它得以使民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也为贫乏枯燥的乡村文化注入了活力,使得农村更具有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

(二)消极影响

1、民间信仰的松散性和随意性。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在满足公众这一需求的过程中不乏一些赚取不义之财的投机者,假借信仰之名骗取老百姓钱财。

2、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由于当地群众的参与面广,集体活动极易升温,局部地区可能导致狂热,还会致使封建迷信活动的泛滥,助长不良之风。

3、宗教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农村的宗教活动组织程度松散,农村的宗教活动也具有自发性,除了少量的宗教传播人员之外很少有专业的宗教组织者。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的信仰活动,也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不利于当地民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有序。

三、构建民间信仰在农村公共生活中发展的科学机制

(一)充分发挥民间信仰在社区居民公共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1、自律管理为主,政府监督为辅。支持民众通过选举“民间权威”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广大农村的活动准则。通过自律管理不断调动广大村民对公共事务的普遍关注和参与。政府监督的重点在于理顺管理权责。

2、村规民约为主,制度规范为辅。村规民约有助于充分体现农民自治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村庄的和谐秩序,克服道德规范的局限性,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民间信仰活动,借助法律力量防止有害行为的发生。

(二)弱化民间信仰对当地社区居民公共生活的消极作用

1、加强寺庙领导培训,规范寺庙文化宣传。当地佛教协会应当加强各个寺庙主持的培训工作,提高寺庙高层领导的科学文化素养,再由寺庙主持将这些积极健康、文明科学的元素通过佛家文化这一途径传播给居士,这样不仅有益于寺庙的健康发展,更会在根本上提升广大民众对于佛家文化的正确认识,肃清不良之风。同时,当地政府应当协助寺庙制定一些科学健康的宣传册,实行一些有利于佛教文化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

2、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完备法律法规。加强对佛家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优化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秩序,采取一些科学的方式改变目前文化市场混乱无序的状况,对于宣传封建迷信的报刊、书籍等坚决打击。同时,我们应当完善当地有关佛教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加强有关部门对当地的非法寺庙建设、投机僧侣、非法集体等的惩处力度。

3、强化当地民间信仰优势,密切异地民间信仰探讨交流。大同市的佛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每个村里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佛家文化印记。像净觉寺这样历史悠久的寺庙,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实现多元发展,为民间信仰提供更多的经典素材,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的精神养料。其次,净觉寺应加强与周围寺庙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注重与时俱进,适应当地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引导民众的生活态度,在满足其精神追求的同时还要使广大居民热爱生活,科学信仰。(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道超.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M].民俗研究出版社,2011;

[2] 林尚立.有机的公共生活:从责任建构民主[J].社会,2006.3;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具体对策影响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浅谈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