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2021-08-05刘凤香
刘凤香
【关键词】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腰椎间盘微创;不良反应发生率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逐渐增多,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疼痛、下肢疼痛、臀部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主要以微创手术治疗,但因患者年龄偏大,机体手术耐受力较低,易出现不良预后。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常结合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改善预后,可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有利于改善预后。
本文深入分析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微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45±5.2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6-66岁,平均(56.20±5.13)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护、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①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检查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讲解疾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以此降低手术疼痛的焦虑,还可通过锻炼腰部肌肉缓解疼痛,增强治疗信心。②术后护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锻炼、脚踝锻炼以及直腿抬高锻炼等。在直腿抬高锻炼时,30次/d。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感染。③术后6-15周护理:根据复查结果制定下一阶段康复训练内容,训练目标为提高腰椎稳定性,俯卧训练腹横肌、仰卧训练髋腹肌以及腰椎中立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進行疼痛程度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但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强烈,难以忍受。
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以及神经根水肿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把此次研究的患者病例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VAS评分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术后1周、4周、12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后,观察组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以及神经根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髓核受到椎体的挤压而溢出纤维盘导致的两侧侧隐窝神经与纤维环压迫椎管神经,引发神经根水肿所产生的症状,需通过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摘除椎间盘突出部位,同时进行椎板切除术,有效处理纤维化及瘢痕组织,可使坐骨神经痛得到有效缓解[1]。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通过心理护理以及机体锻炼等方面改善预后。
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指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确保康复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入院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高疾病认知度,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2]。通过机体锻炼,可有效促进肌张力的恢复、预防神经根粘连及深静脉血栓等疾病[3]。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术后1周、4周、12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以及神经根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术患者给予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不良反应减少明显,可有效缓解疼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