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2021-08-05陈晓蓉
陈晓蓉
当阳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444100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临床较常见〔1〕,其形成机理与术后血液流速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损伤有关〔2〕,其中血液流速慢、血液高凝状态是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3〕。集束化护理在我国开展较晚,属于一种较新型的护理方法。集束化护理含义是护理人员基于现有护理、疾病大数据,使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4〕,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医院当前最优护理方案,以减少护理问题,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有研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对下肢手术患者生活质量、下床活动时间有明显价值,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5〕。本文拟探讨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手术DVT护理,包括术前骨科健康知识宣教、DVT护理指导、基础护理教育,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凝血情况、积极指导下床活动、巡查及监督用药、疼痛护理等。干预组患者接受DVT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集束化护理小组长,制定具体的护理管理制定、责任管理制度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讲解集束化护理的意义、作用、措施等;介绍DVT形成机制、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明确小组成员责任、患者信息共享等。②评估患者DVT危险程度。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到位,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下肢血运情况,术后积极、主动评价患者DVT形成危险性,尽可能排除危险因素。③心理指导。心理指导及干预贯穿整个骨科手术围术期。术前心理干预主要是缓解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负性心理。告知患者因担心手术效果、疼痛程度所产生的焦虑、抑郁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手术时间,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痛感,引起恶性循环。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疑惑、担忧、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积极指导患者采用交谈法、冥想法、注意力转移法改善不良心理。积极指导患者采用心理暗示法树立健康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健康知识宣教。健康知识宣教主要在术前进行,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重复及深化。术前选择一合适时间采用“集中宣教法”、“一对一宣教法”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预期效果。指导患者熟悉及实行卧床大小便,掌握各种功能锻炼方法,明确尽早下床互动对预防DVT重要性。告知患者禁止吸烟,吸烟会增加DVT形成风险。指导患者积极使用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通。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内容包括高抬腿(患侧),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预防DVT。适当补充体液,避免脱水。监督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骨折固定情况尽早进行踝关节活动,对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由护理人员或家属自患者患侧跟腱起自下而上比较鱼肌、腓肠肌进行挤压活动。⑤DVT预防及疼痛干预。遵医给予间歇充气压力泵、弹力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或治疗DVT。干预DVT期间必须重视患者舒适性。以予间歇充气压力泵干预为例,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大腿、小腿、踝部进行充气施压时,压力值应控制在45、30、20 mmHg,密切监测患者下肢血流速度。较好的疼痛护理能提高预防DVT效果。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遵医给予止痛治疗等。
1.3 评价指标
一般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疼痛、住院时间。术后12 h疼痛情况参考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熟悉评价原则,术后12 h择一安静环境进行评价。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分别在术后1 d、3 d、5 d、7 d使用采用标准软尺测量患者患肢周径及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患肢血流速度。DVT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并发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骨科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价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评价表共有20大项内容,每项分为2~3分单项目,选项评价标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例:您对本次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感到{}。1.非常满意、2满意、3不满意。患者将选项代码填写至{}。评价完成后由专业人员回收,独立统计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下肢周径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下肢周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血流速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血流速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DVT发生1例(2.00%)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性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患肢康复,不利于手术效果〔7〕。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肢体活动减少〔8〕,以致血液循环减慢,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同时术后患者受疼痛影响,长期不变换体位〔9〕,导致DVT形成。有报道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是造成血流速度减慢、DVT形成的原因之一。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患肢功能受限,缺少主动或被动运动可造成血流减缓〔10〕,从而增加DVT形成风险。积极、有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DVT主要途径。目前骨科下肢手术预防DVT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特殊护理。一般护理主要包括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排便用力、增加巡视、每日测量患者周径等。特殊护理包括溶栓〔11〕。抗凝护理、肺栓塞护理等。有报道发现,常规护理只能处理一些简单、常见问题,无法有效处理一些风险性较大的护理问题〔12〕。Ward等〔13〕研究认为,常规护理在预防术后DVT形成、减少DVT形成风险上的价值有待提高。DVT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较新型的护理方法,其理念基于DVT护理循证,使用一系列已经被证实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处理及预防DVT。吴函书等〔14〕研究认为,骨科集束化护理所采用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上的价值优于单体执行护理措施。另有研究发现,DVT集束化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患者更加积极主动,患者更愿向护理人员反映问题,征求意见〔15〕。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DVT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疼痛,促使患者尽快下床活动,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因疼痛引起的DVT。干预组患者患肢下肢周径、血流速度较佳,说明DVT集束化护理具有改善对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周径、促进患肢血液流速的多重作用。同时,本组患者DVT较少,仅8%的患者出现DVT,证实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分析并发症发现,干预组患者术后出现肺栓塞、下肢水肿、感染情况少,提示DVT集束化护理能降低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后,96%干预组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质量感到满意,仅非常满意度患者就占总人数的86%,这也证实DVT集束化护理在提高骨科护理满意度方面有作用。
综上所述,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有价值,主要表现在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DVT形成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方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