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建筑类专业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

2021-08-04朱琳琳杜丽敏卢爽杜园元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筑专业百万扩招校企合作

朱琳琳 杜丽敏 卢爽 杜园元

摘 要: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对高职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工匠型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的核心。本文立足于百万扩招背景,结合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土建建筑类工匠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以此为高职工匠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匠人才;百万扩招;校企合作;建筑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30

高职百万扩招成为常态,高职百万扩招工作是优化人才结构、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随着建筑行业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建筑人才与建筑企业工匠人才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与建筑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工匠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升建筑专业学生就业率,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1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土建类建筑工匠人才培养目标

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丰富了高职建筑专业生源结构,高职土木建筑专业教学工作更加复杂。工匠人才培养是百万扩招实施的根本要求,针对后扩招时代高职在学生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树立清晰的工匠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高职土木类建筑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工匠精神是工匠人才培养的思想指引,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突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人才的主要场所,工匠精神更要结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及高职学生的学情。因此高职工匠精神要以提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二是工匠技术培养目标。工匠技术是工匠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工匠技术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新水平。高职工匠技術培养目标要以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或者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走势,从建筑设计应用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建筑环境工程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来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工匠人才具备前沿性的工匠技术。

2 百万扩招土木建筑类专业工匠人才培养策略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根据建筑专业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书证融合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培育工匠人才,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

2.1 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工匠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工匠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思想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理念,例如在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基于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工匠人才培养理念: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工匠人才培养工作的宣传,让教师认识到工匠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具体要求。工匠人才培养虽然实施多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建筑工匠人才的培养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工匠人才培养的宣传,重点是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工匠人才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育学生的“匠心”意识。基于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建筑专业生源结构比较复杂,每个学生的基本知识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工匠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从“匠心”意识培养入手,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建筑识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工匠人才培养质量。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建筑企业行业发展的研判,从自我做起,掌握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高职建筑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人员,没有接受过实践锻炼。工匠人才培养除了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主动转变,学习建筑实用技能。例如,教师要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深入到建筑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2.2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工匠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匠人才培养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基于建筑行业对高职建筑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培养工匠人才的教学模式。具体就是在教学中要构建网络教学模式,依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体系。受限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探索建筑知识、培养其创新精神的意识。例如,建筑知识结构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利用微课实现对专业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同时高职院校依托现代学徒制,构建以赛促教的课程体系。为了增强课程建设的实效性问题,教师还要多举行建筑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创新教学考核方式,突出建筑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2.3 深化校企合作,夯实工匠人才实训条件

建筑专业工匠人才培养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实训操作体系,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方式。基于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特点,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方式,夯实工匠人才实训条件:一是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加强与建筑企业的沟通合作,构建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定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定岗实习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学习问题,高职可以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高职院校在开展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建筑岗位的技术标准要求,以此构建培养工匠人才的模式。二是夯实工匠人才培养条件,构建完善的实训平台。实训基地是工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障,针对校内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建筑企业提供岗位脱离工匠人才培养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要主动与建筑企业对接,共同构建培养卓越工匠人才技术技能培养的实训室,为建筑专业学生提供仿真实训操作平台。例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结合工匠人才培养规格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构建虚拟BIM岗位实训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4 实施“1+X”证书制度,构建书证融通育人体系

土木建筑类专业工匠人才培养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育人模式,深入突进“1+X”证书制度,构建书证融通的育人体系:一是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要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双证”毕业制度。工匠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式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1+X”证书制度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建筑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现课内教学与实践锻炼的有效结合。例如,在建筑专业教学中,通过融入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可以让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工匠技能。二是建立思政课程,构建书证融通育人体系。为了培养建筑工匠人才高职必须要构建思政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建筑专业课程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全面的工作,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结合“三全育人”要求,在建筑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构建思政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在《建筑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时,针对学生环保理念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其道路勘测的绿色设计理念。

3 结束语

总之,基于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培养建筑专业工匠人才是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建筑企业人才需求的必然举措。高职土木建筑类专业工匠人才培养属于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围绕校企合作,构建高质量的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亚,魏海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10):2732.

[2]吕延岗,罗鼎,霍平丽,等.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学生群体”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05):6167.

[3]李丰,姜雄,李英姿,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X”智慧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2019,(08):124126.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百万扩招校企合作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建筑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开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中职建筑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