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2021-08-04高柳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

高柳凤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体验式教学,通过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困境是探究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学生参与度不高。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生动,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探究活动;有效开展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延伸课堂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体验中有所收获。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究活动呢?这是笔者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难题。在经过多年教学与实践后,逐渐有所感悟。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究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困境是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缺乏,参与度不高,课时目标难以落实。导致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如下:

(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立足点。但由于专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缺乏,大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兼任。这导致教师对课标理解不通透,对教材的解读也不到位,从而出现了纯粹的“教教材”现象。

(二)教师没有明确活动开展的流程。很多时候,教师开展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但是没有跟学生明确活动开展的流程。所以在活动时,学生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处于游离状态。整个课堂乱糟糟,出现易放难收的现象。

(三)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有的教师有意识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设计了课堂探究活动,但是没有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导致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热热闹闹,但活动却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毫无意义。

二、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究活动的建议

探究活动是联系《道德与法治》课和生活的纽带,只有通过探究体验,学生亲身参与,才能在体验中领悟教材内容的要点,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意义深远。而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则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呢?

(一)熟读课标与教材,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意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教师应该打破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陈旧认知,要重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發展的重要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读与分析,对课程中涉及什么样的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到胸有成竹。

(二)研究分析活动开展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应基于教学目标的需求。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探究活动方式有所区别。如,在《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验式活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现代高科技交通工具的惊奇,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在《环境污染大搜索》教学中,为了调查研究分析各类污染产生的原因与防控措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在课外去实地调查污染,课堂上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整合分析,从而形成调查报告。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要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参与,而且选择的活动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发展,还能获得乐趣。

(三)做好课前准备指导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一节课顺利地完成,上得流畅、生动、有趣,教师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教师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和资源包。《道德与法治》课有许多课外的探究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必要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另外,教师可整合实用的资源包提供给学生以作参考。资源包可以是教材拓展的阅读资源,可以是实践操作的工具资源等。

2.发挥家校合作能动性,让家长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学生在进行课外调查研究时,需要家长的扶持,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很多时候需要收集学生或家长的资料用以制作课件时,也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如,在《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层地感受到父母无怨无悔地付出,可以向家长收集全家福,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寄语视频。把这些素材制作成电子相册,在课堂上播放,创设温馨感人的氛围,更有助于触动孩子的内心,突破教学难点。

(四)明确课堂探究活动的规则。课堂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每一个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把每一秒都落到实处,这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探究活动开展前明确规则。

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需规范合作流程,建议教师按学生实际,把学生分成固定的道德与法治活动小组,跟学生明确讨论开始结束的指令,小组成员分工,讨论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2.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展示。《道德与法治》课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进行成果展示。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上台展示时,会忽略开场白和结束语,使发言显得无头无尾。因此,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方面的训练尤其重要。而发言学生的选择也很关键,要体现多元化,避免重复啰嗦。如,在《爸爸妈妈多辛苦》的教学中,学生经过父母的同意,跟父母去上一天班,感受父母的辛劳。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筛选分析,选出典型,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分享。

(五)落实课后反思总结。一节优秀的课,并不是课堂结束就意味着完结了。课后的反思总结才是真正收获的时刻。

1.反思课堂行为、教师评价等。提问学生的问题是否清晰、扼要、有层次递进。对于学生的表现是否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2.反思课堂探究活动。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序,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是否有效。

3.反思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学有所获。

4.总结课堂的亮点与成功之处。以待继续学习和沿用推广。

新教育体制的变革,给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加强学生的体验式、自主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将体验式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类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毛群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0(26):77.

[2]黄丽娟.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189.

[3]董海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策略研究[J].家长,2020(23):38-39.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