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

2021-08-04赵明权

光明中医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消痞纳差钡餐

赵明权

糖尿病胃轻瘫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肠排空减慢而引起的胃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该病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胃肠动力药物应用,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片、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西沙比利片等,但是以上药物的疗效也不确切,存在易复发,需要长期用药等弊端。2018年4月—2020年3月,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84例巩义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2.3±7.4)岁;糖尿病病程6~22年,平均(10.1±4.8)年;糖尿病胃轻瘫病程1~4年,平均(2.2±1.2)年。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1.9±7.6)岁;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0.2±4.6)年;糖尿病胃轻瘫病程1~5年,平均(2.3±1.1)年。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DGP[2]诊断标准;②临床出现不同程度上腹饱胀、餐后加重、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③X线、钡餐及B超显像检查胃排空延缓,6 h后仍未排空;④X线、内窥镜、钡餐等检查排除胃肠道梗阻器质性病变、溃疡和肿瘤,B超排除肝胆胰疾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3]的标准。证属脾胃虚弱证,胸脘不舒,痞塞胀满,不知饥,不欲食,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1.3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血糖达标(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10.0 mmol/L以下)。对照组同时予甲氧氯普胺片10 mg,每日3次,口服;甲钴胺片0.5 mg,每日3次,口服。共计治疗30 d。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包括:①口服健脾和胃消痞冲剂。药物组成:党参300 g,麸炒白术300 g,陈皮180 g,木香150 g,砂仁120 g,炒麦芽180 g,佩兰120 g,茯苓240 g,佛手180 g。由中药房在广东一方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系统上进行调配,均分成60剂,每次1剂,每日2次。②热奄包热敷。药物组成:大青盐1000 g,茴香30 g,干姜30 g,白术60 g,枳实30 g。操作方法:诸药置于45 cm×30 cm棉布袋中,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关元、气海、中脘。一天2次,一次30 min。③针刺治疗。主穴:足三里、中脘、合谷。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选取穴位,碘伏消毒,取毫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上述治疗周期均为30 d。

1.4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参考《隔姜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4例》[4]的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正常或胃排空时间<4 h;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较前增强,胃排空时间恢复到4~6 h;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无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2组总有效率对比,经Ridit分析,U=2.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典型医案李某,女,66岁,农民,2019年6月10日初诊,因纳差、腹胀间断发作半年,加重1周来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2年,平素予甘舒霖30 R早26 U,晚20 U,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血糖控制理想。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纳差、纳谷不香,食后腹胀明显,曾在巩义及郑州多家医院就诊,行钡餐、胃镜、超声等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予吗丁啉、莫沙必利等药物对症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减轻,但一停药症状即出现,近1周来,患者腹胀、纳差症状明显加重,服用莫沙必利后症状不缓解。为求治疗,遂来诊。症见:神志清,精神一般,纳差、腹胀、乏力、眠差、二便基本正常。查体见:患者形体适中,营养中等,心肺听诊无异常,剑突下无压痛,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3次/min。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患者老年女性,久病消渴,脾胃虚弱,脾虚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而腹胀、纳差;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四肢肌肉失于濡养,而致身困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痞满”范畴,辨证为“脾胃虚弱证”。予健脾和胃、行气消痞之剂,予健脾和胃消痞冲剂,20剂,每次1剂,每日2次。配合中药热奄包(大青盐1000 g,茴香30 g,干姜30 g,白术60 g,枳实30 g,延胡索20 g,用棉布包裹诸药,放微波炉加热后热敷腹部)。同时予针刺合谷、中脘、足三里诸穴。治疗10 d患者食欲增加,但进食后仍有胀闷不适感,继续按照原治疗方案治疗半个月,患者诸症消失,自述治疗期间曾进食适量牛肉,亦未感不适(发病半年来,患者因腹胀,从未进食肉食)。其后患者予中药热奄包巩固治疗1周,停止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体质量略有增加。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中医学“痞证”“痞满”的范畴,痞证病位在脾胃与肠,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属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常则水谷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发生障碍,而发生腹胀、纳差、呃逆、胃痛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互为滋养,相互为用,肾脏阳气不足,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司,亦可发生痞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肃降,“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精微的敷布同样离不开肺脏。由此可见,痞证病位虽在脾胃与肠,但是与肺、肾相关。中医学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分别与肺、脾、肾三脏相对应。而饮食精微的生成、传输、排泄同样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连。从病机上讲,二者有相通之处,这也是消渴患者容易发生痞证的根本原因,消渴痞证应属消渴变证的一种。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然而消渴日久,则易累及它脏,导致脏腑虚损、阴阳俱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亦是消渴日久最易伤及之脏,脾胃虚弱,脾升胃降功能失常,故而出现一系列胃轻瘫表现(腹胀、纳差、恶心、嗳气等)。脾胃虚弱证虽不能囊括所有胃轻瘫患者,但脾胃虚弱证无疑是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最常见的证型。因此本研究入组的患者证型均为脾胃虚弱,笔者针对此证型拟定了健脾和胃消痞冲剂,方中党参补气健脾,能够补脾胃之气不足为君药。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脾和中;茯苓味甘,性平,能附补益脾脏,与白术相伍,共奏健脾和胃之功,共为臣药。木香能行肠胃滞气,和胃健脾;砂仁味辛,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二者相伍,可治脘腹痞满。麦芽善消饮食积滞,与党参、白术并用,能够运化其补益之力而不至于胀满;陈皮理气,配合麦芽,有促进食欲之效能;佛手理气和中,疏肝解郁,其五者共为佐药。佩兰醒脾开胃为使药,全方以健脾补气为主,寓消食理气于补气之中,使脾胃之气得补而不滞气,共奏健脾和胃消痞之效。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临床研究表明[5-8]:针灸治疗在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和自主神经的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明显。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得到了临床验证。本治疗取足三里、合谷、中脘等穴位进行针灸,足三里穴乃是胃经合穴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古亦有言“肚腹三里留”,针刺足三里穴可促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为大肠经元气所输注之处,可调节胃肠功能,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之功。中脘穴别名太仓、胃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是胃的募穴,具有和胃健脾之效。

中药热奄包的理论来源于清代外治大家吴师机的外治思想,只不过把炒药敷脐部换成了微波炉加热[9]。热奄包中茴香、干姜均有温运之功效,阳气充足,则脾运正常;白术60 g,枳实30 g,取中医名方枳术丸之意,白术甘淡补脾胃之元气,可令胃气足,枳实下气化滞、散积消痞,二药合用,消补结合,具有健脾行气、通调中焦气机之效;小茴香、延胡索均具有行气活血之效,但前者偏于理气、后者偏于活血。二者合用,正可解决消渴病久入络的问题。大青盐导热性能颇佳,可使药效得到持久发挥。热奄包热敷腹部神阙、关元、气海等穴可使肾元得充,脾气得补,运化得复,脾升胃降,痞满自消。

口服健脾和胃消痞冲剂、辅以针刺治疗及热奄包热敷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相互促进,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消痞纳差钡餐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