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联合胃镜精查在深圳宝安区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研究

2021-08-03黄旭明杨光朝莫雅娴周立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危组胃镜胃炎

钟 玲,黄旭明,杨光朝,莫雅娴,周立彬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胃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二,但研究指出,我国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尚不足10%[1]。内镜检查的准确度相对较高,但属于侵入性操作,不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中,国际较为成熟的胃癌筛查是“初筛+精检”的联合方案[2]。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是一个便捷、有效且实用的早期胃癌筛查量表,其筛查内容涵盖患者性别、年龄、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抗体、血清胃泌素-17(G-17)等变量内容[3-4]。目前,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国内应用还比较少,在深圳市的筛查效果研究还未见报道,胃镜精查诊断早期胃癌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在深圳市的实践效果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接受胃镜等检查的胃癌筛查目标人群,探讨联合应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与胃镜精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月于本院进行早期胃癌筛查的患者1 090人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600:490,年龄介于41~88岁,平均年龄为(56.32±10.14)岁,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开展胃癌初步筛查。纳入标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Hp感染者;(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肥厚性胃炎、术后残胃等胃的癌前疾病;(4)存在摄入高盐、重度饮酒、吸烟等胃癌其他高风险因素;(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排除标准:(1)拒绝进入研究的目标人群;(2)不同意进行胃镜检查者;(3)有胃部手术史;(4)伴凝血功能障碍及心肝肾功能异常;(5)近期或正在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等药物。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 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开展胃癌初步筛查,Hp抗体实施定性检测,G-17、PG予以定量检测。风险分层及评分标准为:年龄≥70岁、60~69岁、50~59岁、40~49岁者分别为10分、6分、5分、0分;性别男性、女性分别为4分、0分;Hp抗体阳性、阴性分别为1分、0分;G-17含量>5.7 pmol/L、1.50~5.70 pmol/L分别为5分、3分;PGⅠ/Ⅱ比值<3.89、≥3.89分别为3分、0分。危险程度分组为: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高危组(17~23分)。

1.2.2 胃镜精查 所有初筛患者均接受胃镜精查,参考推荐流程实施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及胃镜下表现,并参考相关诊断标准,把癌前疾病(如胃溃疡、肥厚性胃炎、术后残胃、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视为筛查阳性,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共同定义为癌前状态,同时伴多样化病理改变患者以级别最高的改变为准进行统计,仅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正常视为筛查阴性,对各自检出率分别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信息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与正态分布相符的变量采用()描述,组间比较行t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的变量以中位数描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通过率(%)描述,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共1090例患者完成胃镜精查,其中低危组658例,中危组368例,高危组64例。中危组及高危组男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危组患者年龄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对比(例)

2.2 比较胃镜精查结果

胃镜精查结果显示,癌前疾病检出率上,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显著(P<0.05);早期胃癌检出率上,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癌前病变检出率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病变检出阳性率方面,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胃镜精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胃癌预后恢复效果受临床诊治时机的影响十分严重,在癌前病变或胃癌早期实施有效干预,患者5年生存率≥90%,甚至有治愈的可能[5]。但现阶段临床诊断早期胃癌常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非常不利于对患者早期开展科学治疗,而大部分进展期胃癌仅能通过放化疗或者外科手术延续生命,该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6-7]。因此,探索如何促使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所提升的检查方案成为了当前热点研究问题。

胃镜检查是明确早期胃癌或癌前状态的主要途径,但全员开展胃镜筛查显然难以实行,并且早期胃癌通常欠缺典型症状,同时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并伴随着较严重的不适感,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更难普遍推行[8]。基于此,在自然人群中开展无创胃癌筛查,继而对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内镜精查,是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有效途径。科学高效的筛查体系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特异度、敏感度,还需兼顾简便、直观以及易于推广等特点。我国2017年推出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所构建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与患者年龄、性别、胃功能检查结果相结合,并完善了G-17诊断界限值。并且该系统使用了权重赋值法,使评估结果更加直观。本研究中,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1.09%、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与赖跃兴[9]等研究报道结果接近,提示该筛查评分系统在深圳地区胃癌风险人群中具有较好的早期胃癌筛查预测作用。本研究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癌前状态检出率分别为40.12%、55.98%、59.3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患者癌前状态的检出率相对较高,提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针对危险分组不同的人群,可发挥较为理想的癌前状态区分作用。

综上所述,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联合胃镜精查在深圳宝安区胃癌风险人群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疾病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危组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