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鉴别的效果

2021-08-03何禹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瘤体肝癌肝脏

何禹宏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肝血管肿瘤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该病早期具有较强的隐匿性,症状表现不明显,通常都是进行手术或者身体检查的时候才被发现,患者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不佳、嗳气、肝区不适等症状[1-2]。随着现阶段我国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肝血管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不断向年轻化发展。对于该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情不断发展后非常容易导致肝癌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并在临床诊断当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肝血管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5]。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中采用放射技术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联合MRI的放射技术检查,对上诉患者进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5.89±8.17)岁。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共44例,其中血管内皮瘤1例,肝血管瘤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共6例,其中血管瘤样转移瘤1例,胆管型肝细胞癌2例,肝细胞型肝癌 2例,混合型肝癌1例。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血管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沟通及意识障碍患者;(3)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4)免疫系统疾病患者;(5)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相关检查禁忌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设备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28 层飞利浦螺旋CT和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16排CT。层厚4.25 cm,电压110~120 kV,管电流210 mA,扫描厚度5 mm,间隔为5 mm,螺距为1,矩阵512×512。患者采用仰卧位,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采用先头后足的方式进行扫描。检查完成后为患者注射造影剂并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选择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欧乃派克,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00593。

1.2.2 MRI检查方法 设备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高磁场高分辨率磁共振机,为患者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采用SE、T1TI、T2WI序列,重复时间与回波时间分别为3 000~4 000 ms、30 ms,400~600 ms、20 ms,2 500~ 3 600 ms、80 ms,视野 350 mm,矩阵256×256,信号采集次数为4~5次,层厚5 mm。

1.3 观察指标

对比放射技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血管内皮瘤、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样转移瘤、胆管型肝细胞癌、肝细胞型肝癌、混合型肝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技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放射技术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肝脏做为人体主要的排毒器官,是肿瘤的高发脏器,我国现阶段肝脏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肝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肝血管瘤的瘤体比较多并且较小,大多数瘤体的直径在2~4 cm,以暗红色或紫褐色为主,瘤体的界线比较清楚,但是没有包膜。瘤体的质地比较柔软,内部充满血液,在其中心部位会有明显的灰白色纤维瘢痕存在,也有部分以小块状分散在瘤体中。瘤体整个是一个含有血液的血管腔,由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其管壁厚薄不一。肝血管瘤中良性肿瘤的发生率占比较高,大多数呈海绵状血管瘤,但是因为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要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则[6-7]。在过去对该病进行检查的主要方式为活检穿刺的病理检查,虽然检查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但是该检查方式会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同时又有很多检查的禁忌证[8]。随着现代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也在进步,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放射技术进行检查,CT检查可以发现肝血管肿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而MRI对不典型表现的肿瘤具有更加高效的诊断效果,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在对肝脏进行检查的时候会采用多层技术,将所有层面同时激励,层与层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区别。并且MRI的组织特异性要比CT更高,多个序列的扫描参数比较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病灶的内部结构得以充分反映。并且MRI在检查的时候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就可以直接显示出血管结构,且该检查方式对包膜的显示要比CT更加明显[9-11]。采用放射技术进行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且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7]。将放射技术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前者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放射检查组有1例肝细胞型肝癌患者被误诊为肝血管瘤患者,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当中采用放射技术进行检查,其临床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非常小,且该检测不会为患者带来创伤,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且操作相对简单,容易被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瘤体肝癌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加州鲈肝脏养护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